荆州市教研室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研员余映潮同志是湖北省中语界继洪镇涛先生、胡明道老师之后又一成果丰富、教艺精湛的优秀语文教师,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
近十年来,在多次学术活动中,我对映潮同志的了解逐步加深。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方面,在自身成长奋斗方面,映潮同志有很多经验、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他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他在三个方面可以堪称一流,即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他是一位善于创新的中学语文教研员。
一、立意高远的教研工作
荆州市的初中语文教研工作有非常显著的重要特征,那就是下大功夫对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的培养,长期、立体、多侧面地开展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多年来,映潮同志从五个方面进行着这方面的工作。第一,组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活动,着眼于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大量的课堂教学能手。第二,组织优秀青年教师“教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中学语文教研、教改、教学的专题研究,形成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的层次。第三,组织教学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激发教师写作教学论文的热情,培养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能手。第四,创立荆州市中学生文联,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优秀辅导教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发表学生习作。第五,组织中学语文试题研究活动,对试题进行研究和评价,对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和复习序列进行深入的探究,力求从大面积上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用映潮同志的话来讲,这五个方面的活动,让他“带出了五支队伍”。在带“队伍”方面,他是很有方法的,同样地表现出了他工作指导方面的高超水平。
1.坚持有规律地开展活动。
如论文写作研究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校园文学研讨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每两年进行一次,试题研究每年进行一次。如此长抓不懈,如此有规律地、多角度地展开学术研究活动,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既是循序渐进的指导,又是脚踏实地的积累。
2.很讲究突出活动的主题。
如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活动每年进行一次,每次研究一个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共研究了整体阅读教学的艺术、提问设计的艺术、教材处理的艺术、教学活动的艺术、朗读教学的艺术、课中活动的艺术、语言教学的艺术、课型创新的艺术、文学作品教学的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3.讲求活动的学术品位。
拿文学社团的社刊来讲,大家一般认为这就是学生的习作集,就是文学社社员的作品集,但他却在探索中用高于“语文”的眼光总结出中学生文学社刊社报的十种功能,要求本地的文学社团把社报社刊办成学校工作的窗口、友谊交流的桥梁、习作发表的园地、写作指导的津梁、文学熏陶的殿堂、拔尖文学少年的摇篮、特长学生(绘画、电脑、编辑)的基地、指导教师编辑创意的天地、教学实验的田野以及理想、情操、情感教育的青春快车。
4.在活动中注重方法的指导。
比如,他连教师如何研读课文都进行过见解独到的指导。1.要养成读课文的习惯,随时注意有条理地整理课文知识。2.要有品读课文的功力,以便更好地进行课文,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3.要有类读课文的耐性。要注重从教材中挖掘三大类语文知识:关键性的基础知识,板块性的积累性知识,有指导性的带规律性的读写知识。4.要有巧读课文的机智。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把课文读精、读透。5.要有助读课文的资料。要善于用别人的智慧帮自己读书。
像这样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覆盖全面、造福一方的中学语文教研工作的创意,我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有了这样的创意又坚持十几年有规律地开展活动并培养出大量优秀语文教师的,我也很少见到。虽然映潮同志只是一个中等城市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但他开展的、进行着的是品位很高的教研工作,带出“五支队伍”的现象在全国更加少见。我历来认为,一个地方的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一个地方的语文教学风貌的展示,与当地的语文教研员有很大的关系,映潮同志的事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特色鲜明的论文写作
映潮同志是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的多面手,是目前中语界教学论文写作的高产作者,近十年保持着每年发表文章五十篇以上的纪录。长期以来,他在各地的中学语文专业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论文,这些论文共同表现出视点独特、语言清新、内容实在的特点,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也受到了一些专家的关注。综合地看,他的论文写作有如下几个特点。
1.系列性。
这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论文写作现象。他的重要文章大都是连载的。他是多家语文杂志的专栏作者。他创造性地多角度地展示着自己的写作风采。例如,从1993年起,他在《中学语文》上开辟“教例品评”专栏,连续8年发表一百余篇作品。1996年,他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连载“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艺术例谈”18篇。从1998年起,他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开设了非常有创意的“别出心裁读课文”专栏,至今已写了5年而且还在不断地写着。2002年,他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专栏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亮相,受到好评。近几年来,他还在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上连续发过“教学设计思路”方面的系列文章,其系列稿《论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型创新》、《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路的创新》、《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等也陆续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的“本刊特稿”栏中。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映潮同志又开始发表他的教学实录系列了。
2.有风格。
映潮的文章自有风格,没有很强的理论色彩,不强调考证与论辩,很少旁征博引,似乎所有的见解都出自自己的笔下。他创造了“教例品评”的写作体例,又创造了散文式“别出心裁读课文”的写作体例,他能用很清新、很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论文写作,即使是很有观点的大文章也是娓娓叙来。有时即使是很难说清楚的一个问题,他也能用非常简洁轻松的语言一语道破,让人赞赏不已。如“美文”教学的教材处理问题,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第10期《美文美教》一文中就用极短的篇幅,从八种不同的角度,说得非常透彻、非常精彩。美教,就是从朗读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启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美教,就是从积累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个小小的语言文字的聚宝盆,让学生在美的欣赏、美的陶醉之中阅读课文,背诵课文。美教,就是从语言的角度处理课文,带领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育。美教,就是从模式学用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表达形式优美、表达技巧娴熟、表达模式精细的写作范式,让学生进行品味,进行欣赏,进行学用。美教,就是从发现的角度处理课文,用审美的眼光去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等等内容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进行“妙点揣摩”。美教,就是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涵丰富的思维训练材料,借此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堂创造活动。美教,就是从阅读功能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容丰满、表达精湛的阅读训练材料,让学生习得阅读理解、分析鉴赏的技能技巧。美教,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处理课文,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赏读之中,领略文中的美好情韵,发展美好情感,培养健美心态,完善健全人格。
3.很实用。
映潮同志在论文写作的策略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很聪明地把自己的写作方向定位于面向学生,面向一线的语文教师;所以,他拥有很多的读者,很多的读者也是通过他的文章认识了他,了解到他的见解,学习到他的治学方法。他也很聪明地把自己的写作系列定位于大家很需要而又少有人写的范畴;所以,他就不断地有写作、实践、探索与创造的机会。同时他又很聪明地把自己几乎所有论文写作的体式都定位于“例谈”式;这一方面增加了他实践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就深受读者的喜爱。映潮所进行的是一种师生大众都喜欢的论文写作,其总体思路就是突出方法与技巧的指导点拨。对学生而言,他重在阅读与写作方法的指导,请看他在《中学生阅读》上发表的《为课文找“朋友”》、《编“句典”》、《课本中的“最”》、《品读文章的形态美》、《一线串珠式赏析》……这些文章连标题都很迷人。对教师而言,他重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艺术的点示,再看他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的《板块并列式思路》、《穿插引进式思路》、《句式训练式思路》、《选点突破式思路》、《一次多篇式思路》等论文,每一篇都能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操作,每一篇都有吸引读者的魅力。
在论文写作方面,映潮同志有过很多的经验之谈,比如,他的写作理念是“将一个点写透,将一篇文章写美,将一个系列写新”。他的构思技巧是“深加工、厚加工、精加工、美加工、趣加工、新加工、联加工、逆加工”。他的出“新”方法之一是“新在独到的创意、新在文章的命题、新在独特的视角、新在表达的方式、新在语言的锤炼、新在视野的开阔”;他的出“新”方法之二是“关注新背景、关注新栏目、关注新项目、关注新材料”。他的不断开拓、发展的方法是“突现专题研究、讲究构思创意、及时抓住灵感、进行思维迁移”。他甚至连如何避免失误都有自己的道道——“开头不要铺叙,结尾不要客套,题目不要太大,引用不可太多,陈例尽量不用,标题避免交叉,结构力求圆润,旧话少说为佳”。做文章做到这种份上,真正可以说得上是一丝不苟、苦心孤诣了。
三、技艺精湛的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研员,能够那样有声有色地开展工作,能够写那么多优秀论文,可以说是贡献很大了,但映潮同志不止于此,他坚持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坚持进行课堂示范,长期送教下乡,在课堂教学上同样地闪现出自己智慧的光彩。
映潮同志的教学风格同样极具个性,已逐渐自成体系,在湖北省被称为“余氏风格”。对他的教学思想及其教学艺术,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1.定位准确。
映潮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着眼于服务广大基层教师的。他说过:“多年来,我所面对的、所接触的,是大面积的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法设计不能解决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温饱’,所以我更注重研究大众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力图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的语文教师都能接受的教学经验,力图为提高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水平做一些教学艺术的普及工作。”他还说过:“我认为,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主要靠语文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语文教学科研的导向。”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像他这样服务方向明确的研究工作,还真不多。
2.提炼精细。
近年来,映潮不仅对数百节课进行了研究与评析,而且还对所提炼出来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教学实践,所以,他的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他提出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诵读、品析、运用、积累”的四要素,他总结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的32字口诀,他推介的“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种教学设计思路,他提出的教材处理“简化、优化、美化”的三种基本手法,他主张的“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等等。总体风格是线条简单、明晰生动,是大众化的带有一定艺术性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能够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
3.积淀丰厚。
与其他名师相比,映潮同志精美生动的课堂教学被人们发现得较晚,也没有多少媒体对其进行有力度的宣传,这恰恰给映潮以充分的思考与时间,让他能够锲而不舍地有条有理地进行自己的探索,因而理论的丰富、资料的积累与教学经验的积淀都非常厚实。除了前面所介绍的种种教学设计的理念,他这种厚实的积淀还表现在:他连续12年带领弟子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共作了近150场关于课程、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的报告,在他的九百余篇各类教学论文中,有近二百篇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他还有大量的教学设计方案,仅2000年以来,就有《故乡》、《马说》、《回忆我的母亲》、《曹刿论战》、《满井游记》等几十篇的创新教学设计发表。
4.勇于创新。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推进上,映潮同志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创新者。首先,他有明确的课型创新意识,有在进入新时期之后深入探索的自觉性。他提出了“课型创新”的新理念并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教读课、品读课、辨读课、说读课、演读课、联读课等新课型的探究。其次,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这样一种教学创意下,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再次,他多角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中活动,在他的课堂上,语言积累活动、有表情诵读活动、分层评说活动、反复品读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课文集美活动、读写结合活动、妙点揣摩活动、探求感悟活动、思绪放飞活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能有机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余映潮同志会继续稳步地发展自己,希望他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