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例简述] 这是南昌市三中张富老师的一节开发学习潜能的教改试验课(详见《中学语文教学》1992年第7期)。 课型:学课。时间:45分钟。 一、教师宣布学习重点。 ①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②用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③先总写,后分写。 二、教师用问题把学生引进教材。 ①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②本文抓住松鼠的什么特点去写? ③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去写的? ④本文先总后分,请指出哪是总,哪是分。 ⑤先总写后分写,这种写法有什么优点? ⑥本文可以分为几段?请说出段意。 ⑦如果要把这篇课文压缩为一句话,应是文中的哪一句? 请同学们把老师提出的这7个问题重复一遍。 (同学们放声复述。) 三、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书上做自读笔记。 (一般不问老师,同时要求快速。) 四、小组交流讨论。 (四人小组先相互检查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接着讨论难回答的问题。) 五、学生回答问题,谈对教材的理解。 ①学生合上书本,就老师提出的7个问题放声作答。 ②5个学生起来单独作答。 ③全班同学再将全部问题连起来答一遍要求做到不漏不颠倒。 六、教师精讲课文,学生修改自读笔记。 教师就前述7个问题作简单讲析。 七、师生总结。 学生各自进行口头小结,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评 析] 张富老师把课型分为“学课”、“习课”。 此节课是一节粗线条、高要求的“学课”。 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能大量听记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在自学讨论之后能一次作答。 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大量吸收、大量输出、快速吸收、快速输出的能力。 这种不同凡响的大胆创新需要以下“意识”的支撑: ①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法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意识; ③开垦学生潜在才能的意识; ④教师限时讲授的意识; 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意识; ⑥大运动量、快速训练的意识。 这便是观念的转变、改换。 由此我们想到了当代科学提出的“开垦人”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 由此我们想到了著名学者的研究结论:普通人只发展了他蕴藏能力的十分之一; 由此我们想到了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课堂教学六步法; 由此我们想到了钱梦龙的“认读——辨体——审题——问答——质疑——评析”的自学指导六步法。 由此我们想到: 只有想办法,给动力,加压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运动”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地上真正地“投入”,才有可能在训练中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