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例简述] 这是王学勤老师的一个教例。 这节课在湖北省中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首: 1.激情导入,创设一种慷慨悲壮的氛围,把学生带入第一首诗。 2.指导朗读,读出此诗的战斗性,读得节奏分明,语音响亮。 3.让同学们拟战斗口号并与诗的力量相比,使同学们体会到这首诗的强烈感染力。 4.老师范读,同学们再读,读出“慷慨悲壮”之情。 (过渡。过渡语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将一、二两首诗联了起来。) 第二首: 1.老师读诗,指出:黄浦江流淌的不仅仅是江水,也有苦难同胞的泪水。 2.同学们品诗。品味“横冲直闯”、“一齐搬进”、“猥亵”、“我哭了,我把眼泪交给你储藏”等语句的含义。同学们朗读。 3.播放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录相片断给同学看,教师从“悲愤”的角度,再次调动同学们的感情。 4.同学们用不同的形式诵读此诗,读出“悲愤自豪”之情。 (过渡。过渡语以“爱国之情”“建设新生活”将二、三两首诗联了起来。) 第三首: 1.老师范读,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诗所表达的内容——“美”。 2.教师指导学生从语速、语调、情感方面美读这一首诗。 3.同学们演读,课堂气氛和谐而热烈。 4.全班再读此诗,读出“愉悦赞美”之情。 [评 析] 这个教例有不少的美点。 如,整体思路的清晰,“情”以贯之的教学线索,不同情感的品味感受,过渡的圆润自然,教师情感的丰富,语言的优美干净等。 特别优秀的是课堂上时有教学的高潮出现。 第一首诗,在“口号”与诗的比较之后,学生读出了高潮。 第二首诗,在品味讨论时有一个小高潮,在播放录相片断之后,学生又读出了高潮 。 第三首诗,在美读教学之后,同学们演读时,又读出了高潮。 组织并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是一种精湛的教学艺术。 所谓教学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 教学高潮之所以极具魅力,是因为: 教学高潮具有情感性。在教师的演讲之中,在学生的争论之中,在沸沸扬扬的竞读之中,在全力以赴的创造性复述之中,高密度的教学内容,生动的表达方式,群情激动的教学氛围,无一不叩击着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振奋,使他们昂扬,使他们受到非同一般的熏陶感染。 教学高潮具有凝聚力。教师的精妙启发,教师的着意点染,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们跃跃欲试,思考学习内容,争先恐后,表现自己智慧的火花,他们在教学高潮中有着专注的投入。 教学高潮具有愉悦感。激情的辩驳,成功的答问,欢快的场面,热烈的交流 ,尽情的品味,紧张而又友好的竞赛,这些课堂教学中闪烁着“暖色调”的内容撩拨着学生的心绪,他们时而惊叹别人见解的高明,时而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着高效率的学习。 课堂教学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度,有了波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