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诗圃文苑 >> 正文 今天是:
我的“读书笔记”
——记余映潮老师二三事
作者:汪帮清    文章来源:陈敦桥整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2/26
 

    在这里,我要记写一个人,一个平凡而朴实的人。
    我满怀敬意地把他称作“老师”。但他不是普通意义上在我做学生读书时的班科老师,而是我参加工作做老师后教我成长的老师。
    他的学识,早已广为人知;而他的为人,特别是发生在个人交往中的点滴小事,却只有当事人感怀最深。
    譬如我。
                  (一)初识
    2002年4月,我到公安县城参加他主持的一次会议。
    是在晚餐后的联欢会上,我们荆州区的几个老师围坐在划定的席位上,轻声地笑谈。其它县市区的老师们也都和我们一样。在舒缓的轻音乐旋律中,整个会场呈现出一片和雅而又融乐的气氛。
    忽然,有一阵轻微的喧动。老师他们一行人走进了大厅!代表们纷纷站起来向他们打招呼。我看见他在向我们这边移来,已经很近。我们这一桌也都站起来问好。
    “荆州区的坐在这边吧。汪帮清在这没有?”他开口就这样问道。
    “我是。”我忙迎上前,伸出双手。
    他握住了。
    他迅速打量了我一下,说:“你就是汪帮清?汪帮清就是你?我记得你参加过几次这样的会,面是熟的;你每次上交的论文和教案都不错,名字也熟。可就是不知道你是汪帮清,汪帮清是你!”
    说得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趁着别的老师和他交谈的空儿,我迅速跑下四楼去买了一包烟和一个打火机。我向他和全桌的人敬烟,只听他乐呵呵地说:“我本来不吸烟。可帮清的烟我哪敢不抽。”一个“敢”字咬得特别重。一下子又把大家都逗笑了起来。
    但在我心里,却涌起一阵感激。他那把姓去掉而直呼其名的亲切态度,他那幽默的“敢”字中所满含着的对人的尊重意味,令我很受感动。
    最后,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帮清,到时候,找你帮我做事!”然后拱手对全桌人说:“大家以后都要一起多做事儿。今天不做事,大家尽兴!”
    说完转过身,又向其他县市区的席位走去了。
                  (二)再遇
    2002年9月,我又到武汉参加省教研室组织的一次“走进新课程”教学研讨会。
    我早知道,老师会来,因为老师在大会上有两节课。
    报到那天,在武汉“解放军军事通讯学院”大礼堂门前,人潮如涌。我们一行人挤在人海中时隐时现。不经意的,总觉得有一个方向在吸引着我(很奇妙的感觉)。只一转头,在人潮的岸沿平静地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老师!
    我在人流中奔挤,朝着老师的方向。还未到得近前,他发现了我。当即向前欠身,朝我伸直了手臂,把我拉出了人潮奔涌的洪流。
    还没等我来得及开口,他说话了:“帮清,你来了!”……
    直至今日,我还一直感佩于他那惊人的记忆力。他只见过我一面,并且是在彩灯飞旋的朦胧灯光下,并且已经时隔半年了。而此时一见,我的名字却随他亲热的话语脱口而出,这能不能算作是个奇迹?我也常听得人说,老师的记性不知为什么这么好,只要是见过一面叫过一次的人,再见面时他总能一口喊出来,直让人觉得惊奇、不可思议!
    老师的那次讲课非常成功,这是意想之中的事。想老师从1984年开始为《中学语文》写教例品评,八年磨一剑,赫然推出一本《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成为语文教师案头必备的读本。从1997年起,开始奔波于荆楚大地,出入于城乡教室,进而登上学术讲台,足迹遍及湖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广西、贵州、安徽、江西、云南、河南、新疆、北京、上海等二十多个省市。还有他发表的近1000篇教学教研论文,主编的近50本教辅丛书,以及至今还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连载的《阅读教学设计艺术五十讲》……   
    他曾说过,自己每到一地所上的课没有一篇是重复的。他至今已在全国各地主讲课文36篇,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他还说过,即使是自己所写的文章中用到的实例,也少有重复或借用别人的。
    ——这使我懂得:人,要向前走,就不能重复;不重复,其实就是不断地创新啊!
    ——这也使我想起:荆州市“名师一条街”上,老师在自己照片旁拟写的一句名言,“耐力是一种智慧”。
                (三)一个电话
    2002年10月的一天,我下班回到家吃午饭。
    忽然,电话铃响了。我赶忙去接,是老师的声音:
    “……余老师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编写荆州市2003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的一个作文专题--个人成长类作文训练题。这个专题的内容全是作文题目;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四块;每块设计二至三个作文题目;每一个作文题目分两层来写,一是题目与要求,一是写作指导;每个题200到300字……”
    这是我第一次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
    至今,老师在电话中所讲的内容和说话的语气还常在耳边响起,记忆尤深。也就是从这个电话发端,我开始接受老师的摔打磨炼,感受老师的言传身教。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参加编写了由老师出任主编的一系列教辅用书:《新课标精析巧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新课标精析巧练》(苏教版八、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学语文1+1分课练习与单元测试》(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学语文1+1同步讲解与测试》(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文言文解读与鉴赏》、《中考语文专题阅读训练》……还由于老师的推荐,我得以不断地在《语文周报》、《作文与考试》、《中学语文》等报刊杂志上发稿,并受到杂志社编辑的约稿……
    随着老师的电话或电子邮件的频频传递,好像在我身上源源不断地输入了许多鲜活的养份。在不断的编写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知识储量的匮乏,这促使我如饥似渴地钻研学习;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编写活动带给我的知识水平的长进,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品性情操的熏陶。是老师为广大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开辟出了一条“终南捷径”,让我们踏上了茁壮成长的“快车道”。
    同时,老师又是以严格甚至严厉著称的,这表现在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上,这从老师拟写的细密周致的“编写要求”中可以知道。
    他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
    “做什么事,要么不做;做,就做好!”
                   (四)稿费的故事
     2003年4月,我收到一张汇款单。
    单子是从《作文与考试》杂志社寄来的,留言栏只写着“第28-29页”。我挺纳闷:我可从没有向这本杂志投过稿,怎么会……
    过了两天,杂志社寄来了样刊,翻到第28-29页——原来就是市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上的“个人成长类作文训练题”——我一下子明白了!
    后来,我向余老师感激地提起这件事。他只微微一笑:“这样的事,多呢。”
    顿了一下,又说,“这也是我这个做教研员的工作。”
    怎生领受得了:这一份意外的惊喜,这一份深沉的爱意,这一份工作的精彩!
    再后来,因为这套训练题中有几个题押中了全国有关省市的中考作文题,杂志社又寄来了800元的奖金,并约2004年的稿件。我把这件事向余老师汇了报。
    “太为你高兴了!”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竖着右手的大姆指。
                (五)余老师的信封
    2003年岁末,腊月二十四。我们几个和老师一起“团年”。
    一见面,老师就打开包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信封:有奖证、会员证、还有稿费。信封上写着姓名和类次,都是老师亲写的字迹。
    发给我的一个信封上除了名字,还分行列写着:“1、奖证(1个);2、会员证(1个);3、编写小《1+1》稿费(暂付1000元)。”
    我们感激地说:“每次见到余老师,总是有收获!”
    “过年了,图个喜气!”说这话时,老师也特高兴。
    2004年2月12日,老师到校视导,安排“荆州市第十四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的有关事宜。
    会后,他又递过来两个信封,说:“一个是写稿任务;一个是小《1+1》补发的稿费,前两天刚到。”
    “那年前的……”我感到奇怪了,忙不迭地问。
    “噢,那时我刚好手头有,就先预付了一点。那不过年嘛,图个吉利。”
    我们都不说话,只留下感动在心中奔涌。
    ——老师的信封,装着特别的爱!
    ……
    这些美妙的往事,每每忆想起来,犹如甘醇在口,令人回味无穷。
    记得联想集团有句名言:“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我一直怕敢想象:在荆州初中语文这块教育园地,如果没有老师为我们广大青年语文教师开辟的这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那么……
    至少,应该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气象!——我们不能忘记,在这之前,只是老师一个人在默默而坚韧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探索,在呕心沥血地做着“前人栽树”的工作。如今,放眼一望,老师已为我们营造了怎样郁郁葱葱的一片语文之林!
    我是多么地幸运,能够得遇余老师!
    我想说:
    ——因为余老师,我幸福!
   
附记:
    “我的读书笔记”是余映潮老师布置给“课艺组”(荆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小组)成员的一个“话题作文”。在近三年的活动中,我虽然看了不少书,记了不少笔记,编了不少资料,但总觉得这些都不能代表我的心声,总觉得有一种东西在我内心怦怦跳动。有一天,我突然明白:是因为有一个人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一直在振奋着我。是啊!谁能说,余老师本身不就是我们最好的“读书笔记”呢?只怪自己笔拙口笨,未能表达心情感受之万一;可有一句话却已牢牢树立在我的心中:那就是——余老师是我永远的恩师!

来源:汪帮清

文章录入:qiao    责任编辑:qiao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