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课堂艺术 >> 正文 | 今天是: |
不妨跟着学生走 | |
作者:余有明 汪娟 文章来源:yuyouming868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7 | |
不妨跟着学生走 ◎余有明 汪娟 现行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这样:由教师课前设定好方案,然后在课堂上逐步实施,最好能在规定的时间或规定的步骤内完成。但是在某些时候,也许一个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难以一言而尽;也许某个环节启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渴望一吐为快;也许学生有些表现在意料之外……这时,我建议,台上的教者不妨跟着学生走。 〖案例一〗 在学习《卧看牵牛织女星》一文时,在原定二十分钟的自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学习内容:1、速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介绍的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的天文学知识;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这些知识点;3、尝试绘制一幅星空图,配合本文说明。其中第三点是难点,定为选作。然而,在学习中,学生单单对第三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速读全文后,都投入到星空图的绘制工作中。同时,还有学生认真地向我询问,方向如何定,七弦琴什么模样,怎样表现出银河像扁平的车轮状……见他们如此投入,我便索性改变了原定计划,让他们尽情地涂一次吧。便提议可查阅一下有用的资料,可几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一节课下来,学生纷纷交上自己满意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发现,牵牛星、织女星的位置及相关的天文学知识(如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在这些稚气的“挥洒”中都已表现出来了。甚至还有一位学生非常细心地标上了从文中获取的相关的比例。如设太阳的光辉为X,则牵牛星的光辉是10X有余、织女星的光辉是50X;还有牵牛星、织女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也分别用线段标示出来了。我于是把这幅作品定为这次学习的最佳成果。而这堂课的预期目标也在这项尝试中达到了。 〖案例二〗 在学习完《大自然的语言》《卧看牵牛织女星》之后,接着学习《莺》一文时,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写学案,自己指导自己进行学习。在学生正式学习之前,我谈了如何制定学案。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到由浅入深地安排学习步骤,再到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以及学习疑惑,还可以加入自己创新的内容。当然,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完全放手;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我还是要予以帮助。第二课时,学生分别进行汇报。95%的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写作内容;30%的热爱写作的学生还对本文散文化的语言进行了赏析积累;40%的学生在了解了作者介绍的有关莺的知识后,想到了莺的快乐自在,莺的积极情绪,莺对爱情的忠诚…… 〖案例三〗 也有一次教学失误。那是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原定安排一次语文活动,查阅资料,搜集与太空探索相关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我的教学设计中,交流时间定为8分钟,然后观赏由我剪辑的与此相关的片段。实际交流时,学生谈到了这方面许多的材料,后来有一位学生谈到一篇文章里对美国第一次登月提出质疑,认为这都是美国虚构的,并且列出了数条理由(事后细想,这种质疑也不无道理)。当时,有些学生对此顿生兴趣,正想讨论一番,同时已有学生举手,似乎想就此做些补充或争论。可我却未多想,看下课时间将到,当即掐灭了学生的念头,将学生引到片段讨论上,匆匆结束教学。 〖案例反思〗 学生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系统,这样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正如第一例中,学生有绘画的兴趣,而这项生动的尝试,替代了枯燥的毫无生气的说明文分析,使学生在乐意画中不自觉地掌握了本文介绍的天文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尤其是最佳成果的作者)可能从此迷上了天文世界。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应从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向关注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学生的问题、兴趣、基础是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问题的解决、兴趣的激发、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基础的不断厚实是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的目标一般不是事先预设的,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制定、在教学活动中动态生成。像上面第二例,让学生学写学案即是如此。学生想学什么,学生想怎么学,这些都是我们教者容易忽视而又需要正视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就只能在教师的框框里接受学习,而不能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呢?(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度”的问题)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实际上完成了预期目标的,有些方面甚至超出了预期。 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或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课堂中出现的种种意料之外的事件,都应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成为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依据。教师的教学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仅是教教材”。上面的第三例在这方面出现了失误。当学生对课本提出质疑时,教者完全可以因势利导、顺水推舟点燃学生的怀疑精神、科学态度,这不正好达到了学习本文的情感目标吗? 虽然我们的教学要跟着学生走,但也不能是无原则的。“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能把学生主体性绝对化。”(郭永福《处理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若干关系问题》,《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四期)我们认为,“跟着学生走”的前提是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少数学生的兴趣只可因材施教,少数学生的兴趣若能转换为多数学生的兴趣则更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否则会使教学迷失方向。 〖结论〗 课堂既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作为教者,我们可以作宏观调控;而一旦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们不妨跟着他们走。 (原载《语文学习报·初中教师版》2004年9月20日) |
|
文章录入:yuyouming868 责任编辑:eyuwen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