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正文 今天是:
说说记叙文的立意
作者:汪帮清    文章来源:《语文周刊》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31
 

 

说说记叙文的立意

 

   

相传,唐朝大诗人王勃写文章的时候,先磨墨数升,然后就上床蒙起被子睡下;过一段时间,他就掀开被子,一跃而起,奋笔疾书,一挥而就,写出的文章不需要修改一个字。——难道真有“梦笔生花”、“天赐妙文”的奇事吗?当然不会。那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王勃蒙起被子并不是在睡觉,而是在闭目静思、用心构想,待考虑成熟,才挥毫作文,当然就能一气呵成了。——我们把这叫做“意在文先”。

再有,宋朝有一个很喜欢画竹子的人,叫文同。他经常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对竹子非常熟悉,闭上眼都能想出竹子的样子;他画的竹子更是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因此他的朋友称赞他是“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已经成为流传很广的一个成语了。——我们把这称为“意在笔先”。

可见,无论作文,还是画画,“意”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试问:“意”从何来?答曰:必须得“立”。——那么,什么是“立意”呢?该怎样“立意”呢?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也称为中心思想、主题或主旨)。记叙文的立意,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鲁迅先生曾说,他的写作过程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的。古人也说:“意犹帅也。”可见,“意”,是生成于文章之前的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统帅着全篇的内容。我们作文,只有先将 “意”立起来了,才能写出有神采的文章。

(一)立意要真。就是说主题要真实准确,明白无误。从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来看——《背影》,表现的中心是家境困顿中的父子真情,父亲那一“攀”、一“缩”、一“倾”的动作,让多少读者伴着作者一道流下感动的泪;《春》,描摹的则是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实景,文中体现的主旨是对“春”的由衷喜爱赞美之情……这些文章的“立意”都显得真实可感,鲜明生动。

(二)立意贵新。就是说主题要新颖别致、凸显个性。拿绘画作比,宋朝招考宫廷画师,曾先后出过两个题目:《深山藏古寺》和《踏花归来马蹄香》。分别有两幅画胜出,一幅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条小径曲曲折折,一股清泉飞流直下,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挑了水桶在泉边舀水;另一幅画的是一匹骏马奋蹄疾驰,马蹄边飞舞着几只小蜜蜂。——多么新巧的“立意”!画中没有寺,但那泉边舀水的老和尚却让人分明感到深山中藏着的古寺;画中没有花,但那追逐马蹄的小蜜蜂却使人依稀嗅到踏花处散发的花香。写文章也是一样,只要“立意”一新,就会“妙文”顿出。

(三)立意求深。就是说主题要深刻厚重,蕴含道理。以课文为例,像莫怀戚的《散步》,记叙的是一家人的一次户外散步,却阐发出“家庭中的生命责任意识”这样的中心;再如冯骥才的《珍珠鸟》,在抒写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中,自然地生发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主题……这些文章都是从平常生活中挖掘出了深刻的道理,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应该说,深刻的“立意”是我们作文的永恒追求。

 

 

 

文章录入:汪帮清    责任编辑:汪帮清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