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初中阅读 >> 人教九上教材 >> 正文 | 今天是: |
R9104 外国诗两首 | |
作者:济慈|叶赛宁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5 | |
[面对大自然,诗人有唱不完的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敏锐地捕捉到了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而在俄国田园诗人叶赛宁的笔下,夜是那么静谧、美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常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丛林失去声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清清的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研讨与练习 一 《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 反复朗读《夜》,完成下列各题。 1 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2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 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 三 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1 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 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大地富诗意,绵绵无尽期: 日炎鸟倦鸣,林荫且栖息。 竹篱绕绿茵,芳草新刈齐; 其中忽有声,绕篱悠悠起—— 原是蝈蝈歌,欢乐渠为首; 仲夏多繁茂,泛若不系舟, 享之不能尽,歌来不知愁; 偶然有倦意,野草丛中休: 大地富诗意,绵绵永不息: 冬夜洵凄清,霜天多岑寂, 此时有灶炉,火焰暖人心。 蟋蟀乘雅兴,引吭吐妙音; 主人嗒然坐,似眠又似醒, 莫非蝈蝈歌,来自远山清。 (孟光裕译。孙梁校) |
|
文章录入:冰风烈焰 责任编辑:冰风烈焰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