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一册读本 >> 正文 今天是:
5 现代诗四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6
 

生命的流

宗白华

我生命的流
    是海洋上的云波
    永远地照见了海天的蔚蓝无尽。

我生命的流
    是小河上的微波
    永远地映着了两岸的青山碧树。

我生命的流
    是琴弦上的音波
    永远地绕住了松间的秋星明月。

我生命的流
    是她心泉上的情波
    永远地萦住了她胸中的昼夜思潮。

注释:
①选自《流云小诗》(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宗白华(1897—1986),祖籍江苏常熟,生于安徽安庆,诗人、美学家。

“生命的流”是什么?很抽象吧?诗人因此把它比喻成“云波”“微波”“音波”“情波”,具体形象,也很有想像力。你能理解吗?宗白华《流云小诗》中的大部分诗作都像这样抒写内心深处刹那间的感觉。这首诗写得很美,说说美在哪里。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冯至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

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

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

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

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

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

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

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

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注释:
①选自《十四行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冯至(1905—1993),河北涿州人,诗人、学者。

1941—1942年间,冯至在昆明西南联大时期写下了27首十四行诗,辑成《十四行集》。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时冯至的诗作,已经由早年的充满苦闷和忧伤渐渐变成现在哲理的沉思,所以李广田称之为“沉思的诗”。这首诗涉及生死和时间的观念,说说诗人对这两个问题是怎样思考的。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注释:
①选自《望舒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诗人把寻梦具体化为寻一枚金色的贝,于是寻梦的过程变成追寻珠贝的过程。最后诗人写道,当你衰老了的时候,梦就开出了花。同学们讨论一下,诗人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烙印

臧克家

生怕回头向过去望,

我狡猾的说“人生是个谎”,

痛苦在我心上打个印烙,

刻刻警醒我这是在生活。

我不住的抚摩这印烙,

忽然红光上灼起了毒火,

火花里迸出一串歌声,

件件唱着生命的不幸。

我从不把悲痛向人诉说,

我知道那是一个罪过,

浑沌的活着什么也不觉,

既然是谜,就不该把底点破。

我嚼着苦汁营生,

像一条吃巴豆的虫,

把个心提在半空,

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注释
①选自《烙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闻一多说:“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这首诗就是写生活的痛苦和诗人对痛苦生活的态度。那么,诗人对痛苦持的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他对你有什么启示?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