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与博昌父老书 |
|
作者:骆宾王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7 |
选自《骆临海集》。骆宾王(约626—约684),婺(wù)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现在浙江天台县)县丞,世称“骆临海”。诗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称“初唐四杰”。后参与讨伐武则天的军事行动,失败后不知所终。博昌,现在山东省博兴县。本文大约写于唐高宗调(tiáo)露二年(680),是作者写给博昌父老乡亲的一封信。骆宾王的父亲曾为博昌县令,政绩颇佳,深得当地老百姓敬重,死后葬在博昌。骆宾王早年随父在博昌生活多年,视这里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某月日,骆宾王谨致书于博昌父老:承并无恙,幸甚幸甚。云雨俄别,风壤异乡。春渚青山,载劳延想。秋天白露,几变光阴。古人云:别易会难,不其然也!
〔承并无恙〕接到来信,得知乡亲们都平安无事。承,接,这里指接到博昌父老的信。并,皆,都。
〔云雨俄别〕云和雨突然分别,这里用雨离开云比喻分别。俄,忽然。
〔风壤〕风土。
〔春渚〕春天长满青草的小洲。
〔载劳延想〕劳神长想。载,助词。延,长。
〔不其然也〕不是这样吗!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
自解携襟袖,一十五年。交臂存亡,略无半在。张学士溘从朝露,辟闾公倏掩夜台。故吏门人,多游蒿里;耆年宿德,但见松丘。呜呼!泉壤殊途,幽明永隔。人理危促,天道奚言?感今怀旧,不觉涕之无从也。况过隙不留,藏舟难固。追惟浮生几何?哀缘物兴,事因情感。虽蒙庄一指,殆先觉于劳生;秦佚三号,讵忘情于怛化?啜其泣矣,尚何云哉?
〔解携襟袖〕指和父老乡亲分别。解携,分开。襟袖,衣襟衣袖。
〔交臂〕手臂相交接,指亲密的朋友。
〔略无半在〕大概活着的没有一半了。略,大略。在,指活在世上。
〔张学士〕和下文的辟闾公当是骆宾王熟识的博昌乡绅。
〔溘(kè)从朝露〕如同早晨的露水一样(忽然)消失。这里指死去。溘,忽然。
〔倏掩夜台〕这句也是指死亡之意。倏,忽然。掩,没。夜台,阴间。
〔蒿里〕指死人归葬之地。
〔耆(qí)年宿德〕指老年人。耆,六十岁的人。宿德,德高望重的老人。
〔松丘〕指长满松树的坟地。
〔泉壤殊途,幽明永隔〕指生死永绝。泉,黄泉,指地下。壤,土壤,指地上。幽,指阴间。明,指人世。
〔人理危促〕人生短促。人理,人生。危促,短暂。
〔奚言〕从何说起,意为说不清楚。
〔不觉涕之无从也〕不知不觉之中流下泪水。涕,泪水。无从,不知因何而来。
〔过隙不留,藏舟难固〕指人生短暂无常。《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惟〕思念。
〔哀缘物兴,事因情感〕哀因物而生,情因事而伤。缘,因由。感,感发。这里的物和事指父老乡亲的死亡。
〔虽蒙庄一指,殆先觉于劳生〕虽然庄子视天地万物为一个手指那样轻,大概也是早觉悟到人生的劳苦。蒙庄,庄子是蒙(现在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所以称蒙庄。一指,《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劳生,活着的劳苦。《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秦佚三号〕据《庄子·养生主》,秦失(通“佚”)是老聃(老子)的好朋友,老聃死,他哭号三声出来。
〔讵(jù)〕岂能。
〔怛(dá)化〕这里指死亡。怛,惊扰。化,变化,指死亡。
〔啜(chuò)其泣矣〕哽咽哭泣。这是《诗经·王风·中谷有蓷(tuī)》中的诗句。
〔尚何云哉〕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尚,还。云,说。
又闻移县就乐安故城,廨宇邑居,咸徙其地;里闬阡陌,徒有其名。荒径三秋,蔓草滋于旧馆;颓墉四望,拱木多于故人。嗟乎!仙鹤来归,辽东之城郭犹是;灵乌代谢,汉南之陵谷已非。
〔移县就乐安故城〕移博昌县城到乐安旧城。就,到。乐安,与博昌相邻的县,作者写此信时已与博昌合并。
〔廨(xiè)宇〕官署。
〔邑居〕指县城。
〔咸徙其地〕全都迁往乐安。咸,都。徙,迁移。
〔里闬(hàn)〕街巷。里,乡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闬,乡里的门。
〔旧馆〕旧时的房舍。
〔颓墉(yōng)〕断墙残壁。墉,城墙。
〔拱木〕坟地上的树木。拱,两手合围。
〔仙鹤来归,辽东之城郭犹是〕据《搜神后记》,辽东人丁令威学道千年后,化作仙鹤归来,见“城廓如故人民非”。
〔灵乌代谢〕指时光流逝。灵乌,指太阳,相传太阳中有三足乌。代谢,推移,运行。
〔汉南之陵谷已非〕比喻时移物换,变化巨大。汉南,晋朝的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统领荆州军事,在汉水之南。杜预曾刻两个石碑纪自己的功勋,一个沉到山下,一个立于山上,并说:“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陵谷,《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意为“高崖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山陵”,写地震后的地貌变化。
昔吾先君,出宰斯邑,清芬虽远,遗爱犹存。延首城池,何心天地?虽则山河四塞,是称无棣之墟;松槚千秋,有切维桑之里。故每怀夙昔,尚想经过。于役不遑,愿言徒拥。
〔先君〕死去的父亲。
〔出宰斯邑〕出任博昌县令。宰,主宰,这里指任县令。斯,这。
〔清芬〕清美芬芳的德政。
〔遗爱〕留下来的仁爱。
〔延首〕伸颈(遥望)。延,伸。
〔何心天地〕即“天地何心”,意为天地是何心肠,令人如此悲伤。
〔山河四塞〕博昌古属齐地,四周有山河之险,故称“四塞”。
〔无棣〕古代地名。博昌在无棣故境。
〔松槚(jiǎ)〕松树、槚树,都是墓地常种的树。
〔有切维桑之里〕就像家乡一样感到亲切。《诗经·小雅·小弁(pán)》:“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为院子里的桑树梓树是先人栽种的,要恭敬地对待。后来用桑梓指代家乡。
〔夙(sù)昔〕往昔,旧时。
〔尚想经过〕还想再回旧地。尚,还。经过,这里指回乡。
〔于役不遑(huáng),愿言徒拥〕公务繁忙,空有心愿。意为没时间回去。于役,指忙于公务。不遑,没有工夫。愿,心愿。言,助词。徒拥,空抱。
今西成有岁,东户无为。野老清谈,怡然自得;田家浊酒,乐以忘忧。故可洽赏当年,相欢卒岁。宁复惠存旧好,追思昔游?所恨跂予望之,经途密迩。伫中衢而空轸,巾下泽而莫因。风月虚心,形留神往;山川在目,室迩人遐。以此劳怀,增其叹息,情不遗旧,书何尽言。
〔经途密迩〕所经之路(离家乡)很近了。密迩,接近。
〔伫(zhù)〕长时间站立。
〔中衢(qú)〕四通八达的大路。
〔空轸(zhěn)〕徒自嗟伤。空,徒自。轸,伤痛。
〔巾下泽〕指车子。古代称加帷盖的车为“巾车”,称能在沼泽地行驶的车为“下泽车”。
〔莫因〕无因,无缘由。
〔风月〕指自然景色。
〔虚心〕无心,这里指无心欣赏。
〔形留神往〕身体留在路上,心神却飞向家乡。
〔室迩人遐〕室近人远,意思是家乡虽近,但因为不能回去,人还是离得很远。迩,近。遐,远。语出《诗经·郑风·东门之墠(shàn)》:“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以此〕因此。
〔劳怀〕内心苦恼。
〔遗旧〕忘掉旧日情谊。
〔书何尽言〕一封信哪能写尽千言万语呢?
〔西成有岁〕秋天丰收。西成,秋成,即秋收之后,农事告成。按五行对应,西方为秋。有岁,有年,即丰收。
〔东户无为〕世事太平。东户,即东户季子,传说中的古代君主,据说在他统治的时代,路不拾遗。
〔野老〕田家父老。
〔清谈〕这里是闲谈的意思。
〔洽赏当年〕及时行乐。洽,和乐。赏,玩赏。当年,这里是及时的意思。
〔卒岁〕度过岁末。
〔宁复惠存旧好,追思昔游〕还能惠念旧谊,追想从前的游乐吗?这是作者问博昌父老的话。惠存,惠念。旧好,从前的友谊。
〔跂予望之〕一抬脚跟就可以望到。这是《诗经·卫风·河广》中的诗句。跂,抬起脚跟。予,我。逝者,
这是一封写给父老乡亲的书信。博昌虽然不是作者的故乡,却是他少年时代长期生活过的地方,留下了难忘的成长的记忆,可以说“不是故乡,胜似故乡”。博昌父老的来信,牵动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怅忆离别,怀人叙旧,感时叹逝,抒发风物不殊而人事皆非的感慨,凡此种种构成全信的基调。作者也深深愧怍公务在身,路过博昌却又不能看望父老,咫尺天涯,徒增叹息。全文情真意切,叙事委婉,语言古雅,读之感人至深。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二册)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语文读本》说明 下一篇文章: 《语文读本》说明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