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二册读本 >> 正文 | 今天是: |
23 葵与向日葵 | |
作者:贾祖璋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7 | |
向日葵不是我国古代所说的葵。有关葵的种种古代的故事和出典,与向日葵都没有关系,把它们牵扯在一起,可以说是常识性的错误。例如有人这样说:“葵花总是朝着太阳转……古人早就注意到向日葵这种特性,并将它跟信仰联系起来赞颂。《淮南子》曰:‘圣人之于道,犹葵之与日。’”《淮南子》是公元前二世纪的著作,居然会讲到向日葵,那只能是笑话。 “葵之与日”的葵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蔬菜植物,习称为葵菜。又以生长时期不同,分别叫做春葵、秋葵和冬葵。《诗经·风》已有“七月烹葵及菽”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于葵更有详细的叙述。现在南北各地也还有少量栽培,苗供蔬菜用,种子叫做冬葵子,供药用。 葵是锦葵科植物,与锦葵同属,形性也相似。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苗期叶片蹋地生,初夏抽茎高半米余,互生带圆形而五至七掌状浅裂的叶片。花小,簇生于叶腋,淡红色。 同科植物,除了锦葵以外,还有蜀葵和秋葵(与葵菜的秋葵同名),也是常见的观赏植物。 《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所谓“卫其足”,是说葵的叶片能够遮住茎的基部,好像在保护它。植物的叶片总是叶面正对太阳光,以便接受最多的光量,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像葵这样的植物,茎直立,从下到上,都生叶片,叶片向日倾斜,影子便照到地面,遮住茎的基部。不过,多数植物都是这样,只是古人特别注意到葵的这一习性罢了。 由于葵的叶片总是倾向太阳,古人便认为葵与太阳有特殊的关系。除了前述《淮南子》这一句话以外,后来,曹植也说:“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藿,豆或豆叶)还有杜甫的诗句:“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但这里应该注意,曹植说的是“倾叶”。 秋葵也叫黄葵,因为它的花是黄色的。《说文》〔《说文》〕即《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黄葵常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这跟描写葵的习性相同。秋葵花大色美,也就有人注意到它的花的向日性,如下面的诗句: 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唐戴叔伦《叹葵花》) 黄花冷淡无人看,独自倾心向太阳。(宋刘《黄葵》) 旧《辞源》对葵的解释是: 蔬类植物,如兔葵、楚葵、凫葵之类。楚葵即芹,凫葵即茆〔茆(máo)〕同“茅”。。又向日葵、蜀葵、秋葵,皆草名。蒲葵,乔木名。 列举七种葵名,单单没有说明葵是怎样一种植物,也就是没有说明葵的本义。其中两种是葵的同类,五种都是虽有葵名,实际并不是葵。 《现代汉语词典》释葵为“指某些开大花的草本植物:锦葵、蜀葵、向日葵”。错误与旧《辞源》相同。而且锦葵花并不大,“开大花……”不能概括这三种“葵”的通性。 新《辞海》对于葵的解释是: ①植物名,即冬葵,为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这说明了葵的本义,是正确的。 ②俗亦指向日葵、蜀葵等,参见“葵倾”。 “俗亦指……”这样的说法,也比前述二书正确。但“葵倾”出典在葵,所以“参见‘葵倾’”四字,宜移置①项。“葵倾”条云:“葵花向日而倾,比喻向往渴慕之忱……”这里没有说明“葵倾”原本是指“倾叶”,而“葵花向日而倾”是后起的意义,因而这个解释是不够全面的。 旧《辞源》列举的五种不是葵而以葵为名的植物,“楚葵即芹”以及蒲葵应是人所熟知的;向日葵留到后面再谈。这里对兔葵和“凫葵即茆”,补充说明一下。 兔葵又叫菟葵,见于《尔雅》〔《尔雅》〕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成书于汉代。。刘禹锡那首“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再游玄都观》诗的引语中就提到兔葵,他说:“荡然无复一树(作者原注:指桃花),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现代植物学者以毛茛〔毛茛(gèn)〕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有茸毛,单叶,掌状分裂,花黄色,果穗呈球状。科中一类贴地生的小草为兔葵,与刘禹锡所描述的“动摇于春风”的神韵不甚相符。究竟是怎样一种植物,值得进一步推究。 所谓“凫葵即茆”,茆的名称见于《诗经·鲁颂》的“薄采其茆”。它就是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菇菜、莼羹、鲈脍”的莼菜。莼菜与葵,形态和生态都没有相似之处,叫它做凫葵,大概是煮熟以后,与葵同样柔滑,而且又是水生之故。 其他以葵为名的植物还有 以上各种,都是我国固有的植物,所以古代文献对它们都有记载。而向日葵,是美洲原产的植物,1510年才输入西班牙,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在马德里的植物园里。输入我国,尚未知确实年代。王象晋的《群芳谱》,成书于1621年,他在叙述蜀葵、锦葵等植物以后,附录一则《西番葵》,内容如下: 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蜀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蓖麻子而扁。孕妇忌经其下,能坠胎。 又在菊花后面,附录一则《丈菊》: 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坚粗如竹。叶类麻。多直生,虽有傍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盂,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渐紫黑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花有毒,能坠胎。 这两则记载,标题不同,其实讲的都是向日葵。大概那时传入我国时间不久,对它觉得新奇,因此会有“能坠胎”这样神秘的看法。迎阳花一名,可说与向日葵意义相同,但不够通俗,所以没有流行。丈菊和西番菊这两个名称,指出它是菊科植物,是有科学意义的。 六十余年后,陈子于1688年著《花镜》一书,才最初使用向日葵这个名称: 向日葵一名西番葵,高一二丈。叶大于蜀葵,尖狭多刻缺。六月开花,每干顶上只一花,黄瓣大心。其形如盘,随太阳回转:如日东升则花朝东,日中天则花直朝上,日西沉则花朝西。结子最繁,状如蓖麻子而扁。只堪备员,无大意味,但取其随日之异耳。 《广群芳谱》成书于1708年,后于《花镜》二十年,却没有采用向日葵这个新的名称。 新《辞源》缺向日葵这一条目,想必是认为旧《辞源》对这一条是采用现代的新资料,不符合“收词止于鸦片战争”的体例,故而把它删了。向日葵现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输入我国最迟应在17世纪初年,而“向日葵”这个名称,则在鸦片战争前一百五十多年早就有了。不收这一条目,应是一种疏忽。 再重复一遍,向日葵是17世纪初期输入我国的,在此以前,有关葵的种种记载,都与它无关。我们如果把这些记载转嫁到向日葵身上,那是名物不辨,指鹿为马。至于向日葵花盘跟着太阳旋转的现象特别显著,因而也给予它一种与葵相同的象征意义,自然未尝不可。但这并不是过去所说的“葵倾”,两者不可混作一谈。 这是一篇科学小论文,其主旨是澄清和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把向日葵同我国古代所说的葵混为一物。文章列举了众多的古籍,介绍了我国固有的各种名称的葵。在作者看来,向日葵输入我国的具体年代虽未确知,但1621年写成的书已有关于西番葵的记载,可见人们已经知道在葵之外还有向日葵了。而旧《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及新《辞源》等书,却未能科学地讲清葵与向日葵的区分,这显然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阅读这篇文章,你也许会认识到,原来生物学的研究不但要做大量的实地考察,还需要掌握很多文献资料,了解很多历史知识。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二册)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