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八下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R8226 小石潭记 | |
作者:冯大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5 | |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朗读是现代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项功夫。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但其作用不可小视。对于这样一篇意蕴深厚的山水游记散文,尤应注重朗读,在正确的朗读中领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体味作者隐藏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从介绍柳宗元写著名的《永州八记》的背景中进入新课。 二、朗读。 一读,读准字音,扫清障碍。 对下列加点的字,查字典或看注释,注上拼音,自读三遍。 簧huáng竹 清冽liè 披拂fú 佁yí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寂寥liáo 幽邃suì 二读,读得流畅,语气贯通。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读数遍,力求读得流畅,语意贯通,不重读、不无故停顿。 三读,读出节奏,抑扬顿挫。 1.在音节的匀称配合中读出节奏。 古文言文单音词居多,如果朗读的时候,能根据文意注意到它们之间的配合,就可以产生琅琅上口的感觉。如: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在句子的长短交替中读出节奏。 在散文体的作品中,句子有长短之分。短句词语较少,结构简单,它的特点在于急促有力,简捷轻快;长句一般词语较多,结构较复杂,它的特点在于舒缓起伏,严密周详。短句和长句的交替使用,就可以使语气变得有急有缓,有张有弛,形成一定的节奏。 如“坐潭上”是短句,后接长句“四面竹树环合”;又如“近岸”是短句,后接长句“卷石底以出”……另外,文中还有大量的连续四字句与简洁的短语联袂运用。它们给人的感觉是匀称而不呆板,节奏明快而又富于变化,体现了整饬与参差相错的美。读起来起伏变化,流畅婉转,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 3.在句子的整散相间中读出节奏。课文语言自由灵活,读来“如鸣佩环”,极富音乐的美感。这种乐感的形成源于句子的整散相间。如“隔篁竹,闻水声”是整齐的三字句,后接散句“如鸣佩环”;如“近岸,卷石底以出”是散句,后接“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这整齐的二字句…… 四读,读懂文句,明白大意。 结合注释,读懂大意。重要的句子,应对照注释落实到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切不可囫囵吞枣、一带而过。如P192第③条注释: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此句注释中,应注意如下词语的落实: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下垂…… 在读懂文句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大意。可不看注释,尝试逐句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加强,于是,传统的由老师“串讲”这种落后的单向灌输便可以废除了。 五读,读出意蕴,读懂内涵。 朗读全文,重点感受这篇散文的意蕴和内涵。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的景物描写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你看,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树围抱,其幽清无闻与作者的遭遇是多么相像啊。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郁闷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总之,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六读,反复诵读,力求背诵。 三、探究课文幽美的景物描写所反映的作者内心的隐秘世界,看一看“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有着怎样的关系?。 1.游鱼和潭水有什么关系? 写鱼的数量、形态(静、动)可以看得清,看是写鱼,实是写水的澄澈透明。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地艺术效果。 2.游鱼跟人有什么关系? 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实是写人看到游鱼而乐,从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文中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值得我们揣摩。 3.写潭四周环境的凄清与人有什么关系? 写环境的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 ………… (说明:问题下面的文字只是参考答案,在教学中应该在学生的阅读经验之上进行建构,千万不要用这些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规范学生的思想。下同) 四、拓展训练:写一段描写景色的话,将感情渗透其中。[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如何积累。庄子《逍遥游》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学习语文不善于积累,运用时往往捉襟见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对于典范的文言文名篇,积累更是不可缺少,积累它们就是积累中华文化,积累它们就是积累语言感受,积累它们就是积累语言素材。本课重在语言积累,应通过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点文言文的语言规律。 教学步骤: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分如下类别进行整理: 1.文言词语:清冽 寂寥 斗折蛇行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2.特殊句式:斗(名词做状语 像北斗那样)折蛇(名词做状语 像蛇那样)行 犬牙(名词做状语 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 规律: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时应加上“像……那样”。 3.比喻句式:闻水声,如鸣佩环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上述两句中的“如”和“若”是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而“似与游者相乐”中的“似”只是对事物状态的一种揣测。 |
|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