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七上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
作者:彭红星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6 | |
2、请同学简单介绍雨果,[教师作适当补充]。 二.整体感知课文 浏览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节数,划出体现时间进程的词语。 1.,试一试,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讲一讲,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仿一仿,分小组模拟小说中的某一片段,稍做准备,然后上台表演。 4、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语文活动:实话实说。 “诺曼底”号沉没了,请你作为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获救者,以便进一步了解“诺曼底”号沉没的情况。 准备活动: 1)将班级分为两方:一方为记者;一方为“诺曼底”号获救者; 2)记者方要紧扣这次海难设计一些问题;“诺曼底”号获救者依据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想象作出合理的回答。 3)主持人由学生推选。 组织学生对双方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小结。 四、合作探究: 1、《“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出现了许多人物,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试作简单分析 。 2、多数同学都非常欣赏哈尔威船长,认为他是一位英雄,大家觉得在文章中哪一部分最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特征,他的优秀品质体现在哪些地方? 五、拓展迁移。 1、记者访谈。 假如你是当年“诺曼底”号上的一名乘客,今天有记者向你问起当年的事情,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2、 请说出你听说或读过的英雄人物的的动人故事。 3、 讨论:什么样的行为称为“英雄行为”? 六、布置作业: 1. 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出原因并作简单分析,150字左右。 2、给哈尔威船长写一封信,表达对他这种行为的看法。 五、古代寓言两则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背诵课文。 2、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4、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 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 学习难点:由寓言引发的感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夜晚横卧在床前。” “鞋”在古代叫“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与“履”有关的寓言故事,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呢?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好吗?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先让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现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一个时代,约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这一阶段人们思想极其活跃,曾有“诸子百家”之说。 三、文本解读: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对照文后注解,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质疑释疑;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四、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合作探究: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五、拓展延伸: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郑人买履》 2、根据《郑人买履》的寓意,编一则小故事,题目自拟。 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课堂学习: 一、成语接龙,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搞个成语接龙,老师起个头,比如“日理万机”下一个同学再以“机”开头接着说一个成语,比如“机不可失”,接不上的表演一个节目。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三、合作探究: 1.从这个人找剑的过程来看,你能看出他是怎样的人呢?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3、你觉得《刻》上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四、拓展延伸: 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今天我们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如:正确面对现实,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 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因循守旧 时代在发展,思想要跟上……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刻舟求剑》 2、 课外收集三则成语故事,并作简要评论。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体会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2、领会诗词中精美句子的妙处。 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学习难点:经典诗句的赏析 课时安排:一教时。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典诗词无疑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同学们,能背几首古诗词给大家听听吗? 二、整体感知: 1、 齐读这四首诗 2、 熟读这四首诗,向同学们描述一下你所领会到的意境。 三、品味语言: 1、 刚才同学们已经领会了诗的意境,再读古诗,说一说在这四首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并说明你欣赏的理由, 2、 学生用心读诗,然后各抒己见。 3、 教师小结。 四、看谁“背”得快: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四首诗,看谁能全部背出来。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四首诗。 展示:二课时 1.小组交流手抄报,互相鉴别,推选出优秀者; 2.每组选出优秀小报,作大班交流; 3.评出最佳小报及阅读小能手; 4.优秀小报上墙展示,巩固阅读成果。 |
|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