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八上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毛雪英    文章来源: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7
 

 

一、         教学目标

1、          能读会写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词典的良好习惯。

2、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出蕴涵在字里行间的至爱亲情。

3、          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详略。

4、          在说话过程中学会观察不同的对象、场合,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          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选出研究主题,合作解决问题。

一、         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人琴俱亡》                               2课时

《我的母亲》                               1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二、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深沉的父爱,蕴含在《甜甜的泥土》中令人辛酸的母爱,《人琴俱亡》中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社会的细胞,单元主题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创设情景和激发兴趣是关键,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

在教学上,四篇文章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般无处不有,无时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的典型经历——四个生活片段来表现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父母的心》则通过贫困父母最终也舍不得送走一个孩子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作为教师,一定要.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亲人对自己深刻的无形的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因此要做到课内外打通,不脱离开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学习了《人琴俱亡》后,了解和探究魏晋名士风度及其社会成因等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讨论并归纳: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

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

 

2

教师巡视、指导

同桌讨论交流,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组织交流

小组汇报

 

3

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

就自己的阅读体会谈感受,小组交流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针对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专题研究小组。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

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

 

2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第二学时 《背影》 (一)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2学会运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朱自清相关资料。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心得体会并点评

小组交流谈体会,小组发言

 

2

创设情景:以《游子吟》导入。

齐读《游子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3

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

-------------的背影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做圈点勾画及批注。

 

4

组织学生概括

学生概括事件,补充题目全班交流。

 

   5

文章几次写到背影,各是在什么时候?

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交流。

 

 

创设问题情境: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泪如涌泉”动情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动情的原因。

再读文章,圈点勾画,思考:

徐州见父—难过的泪

望父买橘—感激的泪

父子分手—怅惘的泪

北京思父—辛酸的泪

 

6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

学生交流、总结。

 

课后学习:

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第三学时:《背影》 (二)

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朴实的的饱含深的语言。

课前学习: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

直是这么感激吗?

 

第二块:朗诵比赛,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

 

2

让学生小组推荐,在全班朗读

四个小组各推荐1-2名选手

 

3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学生评价

 

4

检查预习,组织交流并点评。

学生交流:

当时的“我”被父亲深挚的爱感动了,几次落泪;现在的“我”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既感激怀念父亲,又对自己不懂事的行为感到愧疚。

 

 

第三块:拓展想象,加深对父子深情的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问题情境:课文从背影描写父亲的外貌、动作,你能揣摩出当时儿子看到父亲背影时的感受和心情吗?

再读描写背影的部分,小组交流感受。

 

2

假如从父亲的正面看,你能否想象并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父亲的面容、神态、动作?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学生写作交交流

小组推荐,全班交流,互评

 

3

 

创设问题情境:人们常说,画龙点睛,鲁迅先生也认为,要画人莫过于画他的眼睛。写人也是如此,可朱自清却选择人们不太注意的背影来描写,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再读课文,仔细品味。

 

4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5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着许多关于亲情的感人片段,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并结合你亲人的某个特征写一段作文。

学生写作

 

 

课后学习

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段。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文章主旨: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亲情。

2、          探究文章结尾的立意和作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问题情境:泥土是什么味道的,你听说过甜的泥土吗?为什么文章以“甜甜的泥土”为题,文章给我们讲的是怎样一件事?

 

学生读文章,讨论与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看见糖惊喜极了,他知道这糖是谁送给他的吗?说说你的理由。文中的王小亮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为什么?

 

读课文,小组讨论。

 

3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讨论

 

 

第二块:拓展思维,发挥想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讨论:小说前面写,王小亮的亲妈妈把糖放在“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奶糖放在棉袄口袋里未能融化,地温回升难道能超过体温吗?你是如何理解小说的这一艺术构思的呢?

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已见

 

2

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3

片段写作: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写出来,不少于200字。

 

学生写作

 

课后学习:

1、请你调查一下,现代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第五、六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

1、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感受到子猷与子敬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俗话说:“兄弟如手足”,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琴俱亡》

讲述的是哪两位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呢?组织学生默读。

学生快速读课文后回答。

 

 

组织学生进行作者、作品介绍
简单介绍魏晋名士风度

学生交流

 

2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课文边圈点勾画,找出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对重点语句做标记。

学生读课文,交流疑难,在教师指导下释疑。

 

3

自由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兄弟之情的句子。

学生交流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翻译课文

看注释结合查工具书疏通文意

 

2

检查翻译情况:复述课文内容。

一人读一人译,复述内容。

 

3

创设问题情景:既然兄弟情深,为何子敬死了,子猷却“了不悲,都不哭”?

再读文章,思考讨论。

 

4

“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组推荐交流

 

课后学习:

1、了解和探究魏晋名士风度及其社会成因。.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第七学时:《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进一步锻炼概括能力。

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朗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歌曲告诉我们《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依然是关于母爱,作者是如何在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上写出动人的新意的呢?请你预习的基础上为文章中的几个小故事拟小标题

阅读文章,思考

 

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第二块:深入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4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

再读文章,思考

 

2

组织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3

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       的人

 

学生概括,全班交流

 

4

精读第三个片断,思考:母亲是不是不疼爱我?她这种心态矛盾吗?

阅读并思考

 

5

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小组讨论、交流

 

 

第三块:联系实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你的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请讲一讲。

小组合作交流

 

 

课后学习:

1、模仿本文的构思,写一篇《我的母亲》,字数:500字左右。

 

第八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搜集川端康成的有关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检查预习:谈谈你对川端康成的了解和认识。

全班交流

“淡紫色”的川端康成

2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文章

思考、交流

 

 

 

3

请围绕这个主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

 

4

每个小组交流、总结出一个最佳方案

选出代表发言

小组交流,评价,修改发言稿

 

 

 

 

 

 

 

第二块:组织辩论,深入领会主旨。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辩论:

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

 

分组准备材料,进行辩论

 

情感的角度;利益的角度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爱是什么

总结评价

 

 

4

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给未完成的故事续写结尾。

学生写作,交流。

 

 

课后学习:

1、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是倚起主旨,还是结构特色?谈谈你的理解。

2、收集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的谚语、格言、民谣等(不少于5条)。

 

第九、十、十一学时:作文教学

 

学习目标:

1、养成在写作之前编列作文提纲的习惯。

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组成严密的整体。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划出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

学生自学,圈点勾画。

2.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一些课文,让学生尝试编列出提纲

回顾所学文章,进一步体会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3.

写作指导,让学生设想文章结构。

口头说出设想的练习中的题目结构;

评价他人口头设想

 

第十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组织学生修改初稿

自己修改,或请他人修改

 

课后学习:誊写作文。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在老师评改作文的基础上,学生

修改,订正错误

2

推荐优秀作文,进行点评。

班内进行交流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学习在口语交际中观察和掌握他人心理,利用目光、表情、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从而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

课前学习:搜集运用态势语成功与人交流的例子。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通过用身体语言成功劝说别人的例子导入。

学生交流成功劝说的事例

2

布置学生自学短文《一姿一容总关情》

自主学习

3

小结:怎样成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劝说

思考、发言、交流

4

创设情境(练习)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劝说他人,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5

总结优秀者劝说的经验

全班交流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