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八下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宋琴香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3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和体悟作者在咏物中所抒发的情怀,并在品读中陶冶情操。

2、理解课文所写事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特点的关系,以及物与情的关系。

3、学习课文根据文章立意需要,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养成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的习惯。

4、在诵读中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5、学习在写作中适当地展开联想,通过联想丰富写作的内容。

6、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        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海燕》                      2课时

《白杨礼赞》                  2课时

《石榴》                      1课时

《马说》                      1课时

《紫藤箩瀑布》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三、       单元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把事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学习这些课文就在于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此类文章的写法,能够写借物喻理的文章。

2、学习方法:这些文章都是语言优美的散文,因此要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抓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利用联想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托物言志的文章中体现“理”的语句难以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式、探究式、研究式学习,以突破难点。

四、        对本单元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

本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怀”,选编了一组描写大自然动植物的文章。本单元我们将拜访骄傲的海燕,领略他不畏狂风暴雨、穿梭于海上的雄姿;我们也会走近白杨树,细细观赏他平凡的外表下蕴含的伟大精神;石榴的美你领略过吗?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石榴又是怎样呢?那日行千里的宝马是怎样被埋没的?韩愈的《马说》又诉说了怎样的情怀?更不必说等我们读完《紫藤萝瀑布》,我们一定会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命;丰子恺笔下的杨柳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永不忘本。自然万物,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我们学习这个单元,就是透过大师的文章,感受大师的情怀,使我们对生活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有更深刻的领悟。

当你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后,你一定会思考:该怎样教,才能不辜负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比喻:语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我意识到语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教,当一个人在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他们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听、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认真阅读本单元作品,你会被蘸着浓浓情感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打动。要能让学生也陶醉其中,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诗化,要充满感情,要能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师的讲,应当绽出美丽的火花。课堂教学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但不能 “听其自然”。因为许多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资料、自身的阅历、知识等常常局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时,教师的讲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能够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足以提升语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讲太随便,它会破坏语文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2 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

课前学习 浏览本册语文教材目录,大致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共同总结上学期语文学习的得与失

  1、八年级(上)语文学习中你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是               

2、在语文学习中,你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信心克服吗?你希望

得到老师的哪些帮助?

3、你认为怎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你提高语文能力?

二、了解内容,明确目标

1 学生浏览单元学习内容,了解课题及作者。

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1)我所知道的        (作者或课题)

2)我最想知道        (作者或课题)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见上)

三、 确立专题,制订阅读计划

1 学生再度浏览单元内容,自定或从老师提供的专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探究题。参考题:(1)走进            (填一动物或植物名)的语言世界

(要求:收集描写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的语言)

               2)在阅读中走近             (填本单元的一位作者)

2 商定课外阅读的范围(与教材配套的读本、与本单元主题接近的其它优秀作品、与探究题相关的材料等),小组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及检查办法。

四、课后学习:1、课外阅读运用象征、联想手法所写的散文作品。

              2、选择校园中的一株你所喜爱的植物,带着感情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并做好观察笔记。

 

2课时 《海燕》()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在学习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

3、体会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散文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难点,文中语言渗透了不同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在美读中思索深刻的主题思想。

课前学习:

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的的斗争情况以及作家和作品的发表情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

教师准备《命运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引导欣赏课前彩图,要求学生就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交流。

导入课文《海燕》:刚才大家说得都不错,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欣赏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写的散文诗《海燕》,看看伟大的文学家是怎样写海燕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中动手、听中想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课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

2、鼓励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3、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悟配乐朗读《海燕》,学生听读,想象意境。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式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朗读某一语段)

三、交流中思索,品读中感悟

学生放声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当时的环境如何?(提示:可按时间顺序,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来思考。)

2、结合描写海燕的语句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下,海燕是什么形象的化身?

3、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面对海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读课文,思考,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在配乐中学生再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而背诵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

                2、学生自主设计书面课堂作业。

3课时 《海燕》(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的作用。

2、提高学生朗诵的能力,通过朗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刻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面对逆境不低头的名人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过程;激情背诵,导入新课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海燕这一形象。

二、精读课文  感悟体验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是大海的主角,那么,海面上还有其他海鸟吗?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海鸟?

2、暴风雨来临之前,海面上的景象是如何变化的?把海燕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又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

1、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做补充,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形象,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3、列举常见的青松、红旗、鲜花等事物的象征意义。

三、美感体验 感悟人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人生感悟。

四、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乌云”、“狂风”象征                                    

    “海燕”象征                                           

“太阳”象征                                           

“蜜蜂”象征                                            

“杜鹃”象征                                           

  2、《海燕》这首散文诗主要是写海燕,而诗中还写了海鸥、海鸭、企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多次提到海燕的“笑”,刻画了海燕怎样的形象?

4、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性格特点?

(1)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2)    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4课时:《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本文所用的象征手法,培养阅读散文

的能力。

2、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象征了根据地的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含蓄而奔放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资料歌曲《小白杨》。

学生搜集作者茅盾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资料、《题白杨图》及相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展示白杨树的图片,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运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2)    引出新课《白杨礼赞》,师生交流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朗读课文,把握线索

1、教师范读课文,师生扫除字词障碍。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抒情线索。(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3、找出课文直接写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思考:分别写了白杨树的那些方面的“不平凡”?

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发言明确: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自身形态的不平凡、精神品质的不平凡。

三、精读语段,品味感悟

1、用最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2、教师示范赏析第五、六自然段。

3、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感动自己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将交流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四、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

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人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分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那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词并给加点字注音。

1)旁逸斜出:(                                       

2)晕圈:(      

3)不折不挠:(                                       

4)参天:(                                           

2、本段中第一句与后四句的关系是______                        

3、本段后四句是写白杨树的______     ,它们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

4、从表达方式看,将该段分为两层,并归纳段意。

5、前半部分表达方式是_____       ,后半部分是______       

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              _                

7、这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由________ 

8、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                         _

5课时《白杨礼赞》(二)

学习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海燕的象征意义

2、欣赏歌曲《小白杨》,说一说歌曲中小白杨的象征意义。(哨所旁日夜守侯祖国大门的哨兵)

二、细读品味,明确意义

1、课文第七、八自然段集中体现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找出最典型的句子。(四个反问句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这四个句子逐渐深化的表达效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只做适当补充。

3、理解反问排比的手法特点

(1)    让学生把这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朗读体会语气。

(2)    明确:陈述句语气一般,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加上运用排比形式的反问,加强了气势,更加肯定有力。

三、追踪美点,赏读课文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最能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语句、语段等,加以背诵。

四、师生共同小结课文。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一)

1、描写白杨树赖以生长的环境美的语句:                                      

2、描写白杨树自身形象美的语句:                                            

3、描写白杨树内在神美的语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练习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柟枋②伍,甘居榆枣③俦。丹青标风骨,誓与子同仇。

注:①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的题意,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后,觉得礼赞白杨之情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写下这首格律诗。

②木冉枋:贵重,粗大的木材,诗中意与文中楠木相同。

③榆枣:原指榆枣树,诗中意与“木冉枋”相对,与文中白杨树同意。

1、这首诗和《白杨礼赞》表达的主题一样吗?为什么?

2、找出跟《白杨礼赞》一样描写白杨树特征的语句。

3、这首诗和《白杨礼赞》一样,都用了象征,请各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6课时《石榴》

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2、学习作者状物的形神兼备。

3、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作者的感情,明白文章中石榴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美。体会本文运用比喻、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特色。

课前学习:

1、积累文中的字词,划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地方。

2、收集前人赞誉各种花草的诗文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描摹的对象,并以此来托物言志。同学们能说出多少这方面的诗文名句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引入新课,介绍作者郭沫若

二、美文美读,把握感情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石榴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作者笔下石榴的可爱之处的内容。

3、学生轮流将自己标出的段或者句读给大家听,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交流:这些句子确实写得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你能说出它是从哪些

方面来写的吗?表现了石榴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美点,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质疑问难,明确主旨

1、质疑:“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句话如何理解?仅仅是因为它美丽的外形吗?

讨论后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对石榴精神美的分析,明确:面对赤日炎炎的夏日,石榴以它的形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

2、把握主旨:让学生找出体现石榴精神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确所表现的精神实质。

3、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四、体会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具有极强

的表现力。举例略。

五、师生共同小结本文内容。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

1、摘录文中状物形神兼备的语句并背诵。

2、学习使用文中的手法,写一个200左右的片断,描绘一种植物。

 

7课时 《马说》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的议论化、杂文化,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掌握重点词语及句子的结构,把握课文内容。

3、明确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体会作者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于在位者不

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做法给予的强烈愤慨。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抓住课文托物寓意的特点,深入理解名句的含义,把握课文的内容。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韩愈的资料,阅读韩愈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初读课文

1、祇zhǐpián)尽粟一dàn)马者 其真无马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2、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翻译课文,把握内容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教师提示:然后(在这以后)有千里马 (所以,因此)(即使)有名马,(只)(辱没)(在)奴隶人之手,(一并)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有时)尽粟一石 (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这)马也 才美不外(表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同)不可得 (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鞭打)(指代千里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才能) 鸣(无实在意义)而不能通其意 执(马鞭)而临之 (难道)真无马邪 (大概,或许)真不知马也

四、重点研读,把握主旨

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3)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明确: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

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大家从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

2)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吗?

共同明确本文托物寓意的手法。

五、激发情感,拓展延伸,

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

(小组讨论,找出中心发言人课堂交流,不必统一结论,只要能谈出想法,提高认识能力就可以了)

六、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一、三。

2、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8课时 《紫藤萝瀑布》

学习目标:

1、了解状物抒情散文的特点,提高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2、把握关键词,体会含蓄隽永的语言,体味作品的思想内涵。

3、理解课文蕴涵的人生哲理,关注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沉的感情,明白作者由物——紫藤萝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

课前学习:

1、布置学生收集作者宗璞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紫藤萝的有关图片、影视资料,以及相关文章:宗璞的《哭小弟》、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冯骥才的《四月的维也纳》。

2、学生通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反复朗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展示交流宗璞的有关资料。

2、陈素琰在为《宗璞散文选集》作的序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用心去感受的。今天我们随着宗璞一起去聆听紫藤萝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正字正音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给生字正音。

2、检查巩固:

注音写字:(  )  (  )  (  ) (  )  (  )    忍俊不(  )   仙露qióng (  )  qíu (  )卧龙

三、自主学习,美点揣摩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

(提示: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细腻传神的描绘紫藤萝花)

交流后学生将好的句子熟读背诵。

四、明确哲理,感悟人生

1、你认为那些句子有深刻的哲理?找出来读一读。

2、找出体现背景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要勇敢地面对生活,振奋精神,投生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五、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六、作业设计: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语段开头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作用是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                                                                                B、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C、“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3、“这里春红以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是么?                                                              

4、对于摘不摘花,“我”的心理很矛盾,请分析这矛盾的心理是什么?想摘花是                                                                  ;没有摘,除了没有摘花的习惯外,主要是                                    5、作者生动地描写突出了紫藤萝哪些特点?

                                                                    

 

9课时 《紫藤萝瀑布》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提高品味优美语言的能力。

2、鼓励学生试笔,学写托物言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上节课积累的课文中写花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二、分析特点,仿写句子

1、学一学

同学们喜欢这些句子是因为写得生动,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番。

例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的幻觉,让飘逸无形的花味变得有色有香,仿佛花香就弥漫在眼前,让人沉醉。修辞手法:通感。

2、品一品

学生在文章中寻找这样写得好的句子,尝试写出自己的品味语言。班级交流。

3、练一练

选取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段话,看谁写得最好。(菊花、梅花、荷花、迎春花、广玉兰、月季花等)

选取最先写好的三位学生的习作交流评价。

三、诗句积累,发掘寓意

1、学生交流积累的吟咏花草树木的古诗文。

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这些句子借花喻人,喻人的精神,这就是托物寓理(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写作

试着就一种植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段话,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

学生写作,交流。

3、探究写法

让学生就下面一些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形象?写景和抒情二者怎样处理?

四、课堂反思:这节课我的表现怎样?我有怎样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修改自己的习作。

 

10课时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品味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2、学习杨柳的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教学设计:

一、品读贺知章的《咏柳》和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二、引导学生借助文下简评阅读短文,了解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三、讨论交流自己受到的人生启迪。

四、背诵课文。

 

111213课时 写作

学以致用。本单元课文是咏物抒怀专题,在课文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写简单的托物寓理的散文,对学生来说既是一次作文练习,更是对课文学习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在教学《紫藤箩瀑布》时已经进行过相关训练,作文教学时可着重进行联想训练。

1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联想的意义和具体方法。

2、学会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教学过程:

1、学生自主写作知识短文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2、写作指导: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他们的结构特点并寻找共性。

1)“形散而神不散”

2)写景状物的顺序。

3)丰富的联想

3准备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观察笔记整理出来)

12课时:写作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

2明确写作要求,开始写作

3组织学生自改习作。

13课时:评讲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3、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4、学生再次修改作文,并把改好的作文读给父母或朋友听。

14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重要意义。

2、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三个基本要求。

3、学会围绕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网络的资料。

2、向学生征集一个“网络与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知识短文《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2、师生共同交流知识重点。

3、练习强化: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说说我们的语文教科书”这一话题,谈谈对所读教科书的看法,要求清楚连贯地表达观点。

4、和班主任联系,举办一次对话式的主题班会,围绕“网络与中学生”这个话题,由主持人和嘉宾展开对话,其他同学也可以一边听一边插话。

15课时单元小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教学反思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