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三册读本 >> 正文 今天是:
73 修辞格的运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3
 

 

    要想正确使用修辞格,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量,这是不言而喻的。现在假设我们已经有了这个量,要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去,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与一定的语体相适应。修辞格的使用有一定的语体要求。一般说来,以描绘形象为主要手段的艺术语体,对各种修辞格都是开放的,特别是那些以描绘形象、抒发感情取胜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移就、拈连、反复、对偶等等,使用的频率相当高。以说理为主的政论语体,因为要说服人、感染人,要起宣传鼓动作用,因此也常常使用诸如比喻、对比、排比、反复、引用、设问、反问等修辞格。至于以平实、简明见长的事务语体和以准确、严密为主要特征的科技语体,因受语体功能的制约,基本上是排斥辞格的使用的。此外,一些交叉语体如艺术政论语体、通俗科技语体等,也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格。

    其次,要适合特定的语境。说话写文章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适合语境,语言就是美的、好的,反之就是不美的、不好的。修辞格的使用更是离不开语境的制约。比如反语,一般只用于对立的双方或不太友善的场合,亲朋好友或欢快的场合一般不宜使用;双关一般是受社会环境或表达者思想感情的影响,把不能或不愿直接说出来的意思用另外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一般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否则便是重复嗦。例如《雷雨》中,当鲁侍萍亲眼见到周萍打鲁大海后,不禁悲愤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她本来要说“你是萍儿”,但突然感到不妥,马上来一个逆转,通过谐音,巧妙地改成了“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与当时的情境和双方的身份是很相适应的。又比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文中几次故意原样录下小成渝的话,如:“他骄傲地说:‘开仙(山)工!’”“他说:‘妈妈说,我的印(任)务是看妹妹。妈妈回来,我就下班了!’”这不仅符合小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人感到真实可信,而且再现了小成渝的天真可爱。如果平常有谁说错了一句话,别人还偏偏要去模仿,那就会引起说话人的反感了。

    再次,要与文章整体相协调。一篇文章要有一个统一的格调,作者的某种感情始终贯穿其中。使用修辞格时,也要注意和整个格调相统一,与作者的感情相统一。比如王润滋的《卖蟹》,开头先对那个“胖同志”和“瘦老汉”分别作一番外貌和对话的描写,作者的态度已微露其中,然后用各自所抽的香烟──“过滤嘴”和“旱烟袋”来代替他们的姓名,使得褒贬的感情更加鲜明。这个借代的使用,与整篇文章的风格是协调的。又比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是一篇有关文风问题的政论文,为了批评那种又臭又长、空洞无物、无的放矢、语言无味的八股文章,作者多次使用比喻、借代、引用、仿词等修辞格,不仅生动、形象、有说服力,而且幽默、诙谐、富有情趣。

    最后,要恰当使用修辞格。使用修辞格时,要注意不同辞格的不同特点和使用要求,当用则用,而且使用恰当。比如夸张,它不注重客观事实的描绘而重在感情的抒发,但抒发的感情应该是真实的,而且不应引起别人的误解。鲁迅曾经说过:“‘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有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又比如,使用反复和排比,主要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渲染某种气势。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得就恰如其分:“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这里连用五个“不敢……”具体说明“什么事都怕”,既是反复,又构成排比,突出强调了别里科夫这类人对人们的威慑力和影响面之大、之广,语势充沛,令人深思。下边这句话就属于不必要的堆砌、重复:“他的确是我们学习的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模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样的意思,生硬排列在一起,很不恰当。

    下边再谈一谈辞格的综合运用。很多时候,修辞格是综合在一起使用的,也就是在一个语言片段里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修辞格。这种综合运用主要有两种形式:连用、兼用。例如:“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这段话连续使用了对偶、引用、排比、拟人四种修辞格,是修辞格的连用。又如:“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后三个分句是三个比喻构成的排比,属于修辞格的兼用。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格,可以使语言同时具有几种特点,能产生更好的修辞效果。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