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专题教案 >> 作文讲座 >> 正文 | 今天是: |
中考满分作文密码解读 第八章天机云锦任我裁——选材篇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作文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6 | |
第八章天机云锦任我裁 ——选材篇 [写作启示] 大家首先请看《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描写: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咬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段细节描写深刻的反映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本质,堪称以一当十的典型范例。它入木三分的表现了这个吝啬鬼的丑恶灵魂。中考作文由于篇幅有限,选材时必须去粗取精,首选那些最能深刻揭示人物、事件本质的素材。 [密码解读] 上一节我们说过,文章必须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即立意),但是,没有恰当的材料,再好的立意了是无法表现的。因此,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统帅,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所以,选取什么材料入文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优选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 那么中考作文选材怎样才能选出“有新意”的材料呢? 1、紧扣主者。主旨是选材的依据。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严格区分主次,确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大胆取舍,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只有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材料,文章才能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2、力求新颖。选材贵“新”,最忌拾人牙慧,落入俗套。材料要新,但不一定全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新鲜事,它也可以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诸如日常生活中新人新事新风貌,只要它有动人的“闪光点”,也能感染读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发现和挖掘生活中这些新的东西,就要看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能认出新东西的“慧眼”,也就是能不能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事实上,普通的闪光之处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巧于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揭露社会丑恶,歌颂时代新风。有些同学写起作文来,喜欢罗列“光荣榜”、“英烈榜”,举例尽是古人、死人,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的素材。如2002年辽宁省中考作文以“美景”为话题,某考生在题为《扮靓母亲河》中的选材就是范例。文章先写了五年前的母亲河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没有鱼虾,周围的树木不能生长。慢慢地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积极主动地筹集资金整治母亲河,三年后,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作者关注环保这一热点问题,所选材料鲜活,新颖,有特色,得分自然很高。 4、调动积累。考场作文一般只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与他人交往的经验的记忆中提取有关材料。这要求要善于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迅速调动自己的相关生活积累,由此及彼、由虚及实、由点到面地展开联想,使记忆库中的材料闪电似地复苏并纷至沓来,从中捕捉到与文章中心联系紧密而又能够索取的鲜活材料。 5、善于跳出第一人称 许多同学写记叙文,之所以选材思路狭窄,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局限于第一人称中。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想像进行艺术加工。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面对“换位”这一话题,有一考生独辟蹊径,将想像的触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围界,停留在白宫——他以一个伊拉克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要求布什与伊拉克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的蹂躏,您的子民正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您会作何感想?……请听听伊拉克儿童的呼声吧!”如泣如诉的文字,反映出作者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像力。 6、选材要灵活审视。 考场作文审视材料,要在某个明确的题旨或中心的驱使下,讲求必要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一要有所侧重,突现材料某一侧面的特征;二要变换视角,领略材料不同侧面的风采;三要多层次审视,由粗到细、由表入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地把握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有助于避免选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总之,选材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都要围绕中心选材,为表现中心服务。 [教你一招] 秦牧谈选材 选材,对于写好一篇散文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笋尖比笋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厨房大师傅更是深知“此中三味”。但是,有些人写起文章来,却忘记了这个道理,不去区别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和笋身,菜心和菜梗;捡到一点有些儿光泽、有些儿意义的事情就写,结果就只能写出很平常的作品。 什么是“生活材料中的笋尖”呢?就是指那些“尖端状态突出的,具有较大意义的事物”,也就是有“神晤默契”之妙的材料。有了那种“尖端状态”的好材料,才能写出精悍、透彻、意味隽永的好文章。 [中考链接] 1、考题展示 2004年上海市中考作文 从下列两题中会选一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一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风华正茂的中学生。 校园里,我们生机勃勃; 校园外,我们热情奔放…… 以“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为题作文。 第二题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2、考题解析 第一题:这道题有一段启发性的引言,并非话题作文的话题。当然,引言和题目中的“我们”是十分重要的,不是仅仅写“我”的活动,而是“我”参与其中的集体活动。活动的范围非常广,可以说没有限制。 因此,只要是表现我们中学生积极向上,具有青春特点的活动都可以写。比如学校的文艺体育活动、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等等皆可入文。 “初升的太阳”当然是有理想与气魄的闪光的东西,因而文章应该是大气的。这个题目极容易触发文思,很能够激发情感,其中可以刻画具有新思想风貌的人物,描写热烈而激动的场面,抒发对自然和社会赞美之情,当代初中学生的感受,对祖国的责任,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友谊,以至对国际交往的种种认识,都可以放开来写。 语言可以朴实纯真为基调,也不妨浓墨重彩,庄重、活泼,以至浪漫、幽默,都可动人,但切忌大话空话,感情浮夸。 第二题:以“我”为立足点作文。 这道题规定了“我”的立足点和观察范围。可以写参加集体活动,也可以写视线所及的某个地方引起的回忆、向往和内心的波澜等。大千世界都可以写。因而,在一定的场合你观察同学、老师、亲人或者都市一角,农村一墟,山山水水,写人纪事,写场面,写风景,描写抒情都可有作为。当然也可以将视线伸向某个领域。你也许关注到经济领域,比如对广告、股市、保险、消费,作一番观察思考;你也许关心文化领域,比如对影视、歌舞、文学作品,作一番欣赏评价;你也许关心科学技术,比如天文、地理、新学科、新发现,以至诺贝奖的现状,都可以收入你的视野。可见这个作文题包罗万象,只要在“我的视线”中,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度――表现“我”的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我”的语言所能运用的程度。因而,这是一个容易写而且可写随心所欲、纵笔驰骋写得好的题目。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光明也会有黑暗,有正义也会有邪恶,可有歌颂也可有贬斥。但文章一定要表现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 3、失误例文 我看见妈妈的伞斜了 上海考生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透彻如大海。 小时候,在下雨的时候,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接我回家,我感到我的头顶上一片蓝色,肩膀上也笼罩了一片蓝色之中,满眼所看见的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矮的我抬头和妈妈讲话,却发现妈妈的一半身子在外边。风夹杂着雨滴,拍在妈妈的肩上。妈妈那么的天空是灰色的,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却在一片蓝色的天空里。 我告诉妈妈他把伞打歪了,可妈妈却固执的说没歪,我当时纳闷,纳闷妈妈不知道伞歪了。我的视线再次落入倾斜的伞柄上告诉妈妈伞歪了,却妈妈说没歪,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也腿色了,我也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一个下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 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这个情景和我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我的视线落在伞柄上,妈妈在一片蓝色的天空中笼罩着。我的肩湿了,头发也湿了。 当时,妈妈提醒我伞歪了,此刻的我突然想起以前的镜头,我也固执地说没有歪,没有歪。妈妈再次提醒我,我还说没歪,于是我们进入了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看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那把腿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的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么久以来,妈妈都在为我撑一片蓝色的天,而我多想也为妈妈撑一片蓝色的天,快乐的天。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打夜战的人是我,穿梭于周末补课的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妈妈打的那把倾斜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4、升格指导: 选材对一篇文章的表意至关重要,恰当的材料选择不仅有利于考生的表达,更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升格的文章选取成长中的一次经历,但却写出了妈妈深深的爱,感人至深,引人共鸣,对比描写是本文的亮点,同时标识着选材的独具匠心。 5、升格佳作 我的视线 ――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上海考生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的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伞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让我的视线不敢移开,永远都不敢移开。 6、评点 作者把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形象地编入“我的视线”,其审题、取材可谓巧妙新鲜,视线集中的对象――雨伞是本文穿越时空的线索,文章构思时截取这亲情之爱的两极,以母爱和对母亲的爱作为落笔详写的点,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情,感人至深。 [佳作平台] 佳作1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十五岁,活力四射的年龄。“风华正茂”、“生机勃勃”、“热情奔放”这些词都一直被用来形容我们。我们就像那初升的太阳,永远闪耀着活力的光芒,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只要有我们在,就会有一片生机。 初三了,毕业了,也同样意味着同窗四年的同学要分别了,大家都很舍不得,大家都想为初三留下点纪念。 在写同学录时,小K的“狗吠猫散图”以其搞笑的风格,简单明了的构图,传遍“太江南北”,好评不断。这就像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活泼开朗。 尽管写了同学录.但我们却觉得还少了些什么。大概是热血沸腾,活力四射的感觉吧。于是我们决定举行一场“S 校初三德比友谊赛”。 尽管美其名曰是友谊赛,但大家都虎视耽耽地把目标锁定为冠军奖杯。大家都想为初三再添一笔灿烂。 比赛时,队员们抱着只要进球不要命的宗旨,拼了命地把足球往对方半场“踹”,年少轻狂,年轻气盛啊。在场边,大家也没有闲着,在那儿比试“吼功”。夫战,勇气也。我们女生扯着嗓子直喊“加油”,真希望自己练过“狮吼功”呀! 热闹的还在后面呢。无论裁判有多公正,只要一做出对我们不利的判罚,无论裁判与我们交情有多深,我们立马翻脸不认人,一律开“骂”。你可以感觉得到整个操场都弥漫着青春的味道。 其实,青春就是该有这样的冲劲和冲动才名符其实。 十五岁,活力四射的年龄,可以轻狂的岁月。十五岁的我们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青春的光芒,活力的光芒。在我们的身上可以找到活力与热情,活泼与开朗,只要青春有的,我们都有。 |
|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