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五册读本 >> 正文 | 今天是: |
12 论平等 | |
作者:伏尔泰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0 | |
“如果所有的人都无所要求,那他们就肯定是平等的。”“是人类特有的贫困使一个人屈服于另一个人。”“每个人天生就有征服、聚财和享乐的强烈愿望,而且非常喜欢无所事事。”“平等是最自然也是最不切实际的事。”“每个人都有权利从心底里相信自己和所有其他人是完全平等的。”多么闪光的思想!这就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这篇文章中,哲理性名言随处可见。认真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你的思想境界将能得到提高。 从哲学角度看,平等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但作者写得明白易懂,可见再抽象的话题也可以写得深入浅出,大家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一条狗欠一条狗什么,一匹马欠一匹马什么?什么都不欠,没有一种动物依赖于它的同类。可是人类接受了叫做理智的神性光芒,结果是什么?几乎全世界都有奴隶制。 这个世界看来并非像它应有的样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发现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轻松、有保障地生活,有和人类本性相适应的气候,一个人就不可能去征服另一个人,这是很清楚的。如果这个地球上长满了有益于健康的水果,如果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不再导致我们生病和死亡,如果人类只需要像鹿那样的住所和床铺,那么,成吉思汗和帖木儿除了他们的孩子就不会有其他仆人,他们的孩子将很正直,并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在所有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所享受的自然状态中,人类会和它们一样快乐,征服就会成为一个空想,一个谁也不会想到的可笑的念头,因为当你不需要侍候时,为什么要去找仆人呢? 如果某个思想专制、精力旺盛的人想征服比他弱的邻居,这事就不可能成功,因为受压迫者会在压迫者采取行动前就跑到一百里格〔里格〕1里格相当于英美的3英里。以外的地方去了。 因此,如果所有的人都无所要求,那他们就肯定是平等的。我们人类特有的贫困使一个人屈服于另一个人。真正的祸害不是不平等,而是从属。称某人殿下,称另一人陛下,这无关紧要,可是要侍候这人或那人是很难的。 一个人口众多的家庭耕种着良田,两个邻近的小家庭只有贫瘠和坚硬的土地,很显然,这两个贫穷的家庭要么为这个富裕的家庭做工,要么杀了这家人。这两个贫困家庭的一家靠为富裕家庭做工来谋生;另一家袭击富裕家庭,被打败了。前者家的人当佣人和劳工,被打败的家庭里的人则沦为奴隶。 在我们可怜的地球上,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可能不被分成两个阶级,一个是压迫阶级,另一个是被压迫阶级;这两个阶级又再分成若干阶层,而这若干阶层又进一步分等级。 所有的被压迫者不是绝对的不幸,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就出生在这种状态中,不断地劳动使他们对自己所处状况的感受不会太敏锐,可当他们感受到了时,那我们就有了诸如罗马平民派反对元老院派的战争以及德国、英国和法国的农民起义。所有这些战争迟早都以对人民的奴役而告终,因为有权势的人有钱,在某种状况下,金钱是一切的主宰。我说某种状况下,因为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是如此。最充分地利用剑戟的国家总是征服黄金多而勇气小的国家。 每个人天生就有征服、聚财和享乐的强烈愿望,而且非常喜欢无所事事。结果,每个人都想占有别人的金钱、妻女,成为别人的主人,让他们屈服于他的随心所欲的怪念头,什么都不干,或者至多只做些非常快乐的事。显然,如果有了这样良好的性情,让人们平等就像让两个传道士或两个神学教授不互相嫉妒一样变得根本不可能。 如果没有无数一无所有的有用的人,人类就根本不能生存。因为一个富人肯定不会放弃他的地位来替你种田;如果你需要一双鞋,法官也不会为你去做。因此,平等是最自然也是最不切实际的事。 由于人类只要有可能就在任何事物上都走极端,这种不平等就被加大了。一些国家宣布:公民没有权利离开他偶然出生的国家。这条法律的意思显而易见,这个国家如此之差,治理得如此不好,以致我们禁止任何人离开它,因为我们害怕每个人都会离开它。其实更好的办法是:让你的人民愿意留在国内,外国人愿意来你们的国家。 每个人都有权利从心底里相信自己和所有其他人是完全平等的,这不是说一个红衣主教的厨师应该命令他的主人为他做饭,而是厨师可以说:“我像我的主人一样是个人,像他一样,我是在泪水中出生的;他像我一样将遭受同样的痛苦而死亡,死后也有同样的仪式。我们两人都在完成同样的动物功能。如果土耳其人占领了罗马,我当上了红衣主教,我的主人则成了厨师,我将让他为我服务。”这些话是理智的、公正的;可是在土耳其人占领罗马以前,这厨师必须尽职,否则任何一个人类社会都会是反常的。 如果一个人既不是红衣主教的厨师,也没有担任任何公职;如果一个要求并不过分的平民心里生气,因为别人处处都以恩赐和轻视的态度对待他,他清楚地看到有几个主教的知识、智慧、美德并不比他多,而他有时却不得不在他们的等候室里等得都厌倦了,那他应该怎么办?他应该离开。 选自《睿智与偏见──伏尔泰随笔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余兴立、吴萍选译。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
|
|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