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五册读本 >> 正文 | 今天是: |
71 阿Q的那一“嚓” | |
作者:吴非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0 | |
作者竟能从阿Q的那一“嚓”中引出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除了见出作者艺术构思的功夫外,同时不能不让人再一次承认:《阿Q正传》真是一座无尽的矿藏!本文分两部分,先写阿Q那一“嚓”在作品中的表现,边叙边议,为下半部分张目;再由此引发对现实的联想与对某些阿Q式的报复者的批评。 阅读这篇杂文,说说作者讽刺的矛头指向的是哪一类人?你平时碰到过或听说过这类人吗? 读过《阿Q正传》,要是把阿Q当作成天昏昏沉沉、愚不可及的二杆子[〔二杆子〕四川方言,原指通土匪或暗做土匪的人,后指性格鲁莽、行动粗野的人,也指技艺不好或不成熟的人。],那就是误读。阿Q自有他的机巧,而且这种机巧总是给他带来很多的愉快。 阿Q很会搞小动作,比如某次他看到王胡捉虱子,便暗地里和他比赛,结果没捉到几个(庶几可供Q学家用作阿Q讲卫生的明证),而王胡捉到的不但多,咬起来也分外响,于是出言不逊,主动挑衅,骂王胡是“毛虫”,结果被王胡扔出去六尺多远。如此与阿Q结怨的人不少,你要是以为阿Q有包容天地之胸怀,那你比阿Q蠢。阿Q总是找尽了机会报复的。第一次是阿Q结束了城市生活回到了乡里,炫耀在城里的见识,说到杀革命党,直说“好看”,光说不行,还要比划,“但阿Q四面一看,忽然扬起右手,照着伸长脖子听得出神的王胡的后项窝直劈下去道:‘嚓!’”结果是“从此王胡瘟头瘟脑的许多日,并且再不敢走近阿Q身边”。──可怜的王胡,他哪里知道自己所挨的这一“嚓”是咬那几口老虱子种下的祸?! 小动作之后还有大动作的企图。在阿Q的“革命狂想曲”中,第一乐章就是杀人,在决定首批处决的五人名单中,就有这位雇农王胡,排在第一的是和他打架打成平局的雇农小D。 阿Q的那一“嚓”是不朽的经典,而阿Q子孙们那一下接一下的“嚓”则多是粗制滥造的了。大“嚓”不论,为一点小小的恩怨就借政治运动把人家弄得家破人亡的事,早已屡见不鲜。小“嚓”本不值一提,但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近日得知两件微不足道的事,颇能说明阿Q的独生子是不如老子了,包括这“妈妈的”一“嚓”也有点像伪劣货。 模范老张,平日对局长们堕落、欺世盗名深恶痛绝,局长恨之入骨,惜报复无门。有一日老张感冒,上班迟到三分钟,局长们大喜,张榜公布,咸使周知,“嚓”了他这么一下,以报心头之恨。但是比之名牌大学的“嚓”,很显得小儿科。教授老童,爱校如家,心似赤子,平时对校政多有积极建议,未免弄得一些人脸上不好看,此辈鸡肚猴肠,睚眦必报。可是老童学养俱高,实在无懈可击,领导准备好的小鞋子囤积无用。适逢学校评选“最受学生敬爱的十大教师”,老童以最高票数当选,位列第一。大家想这一下校方不敢有什么花样了,还能把老童怎么地?谁知领导水准不高,末技在行,公布时,将童公大名排在“十大”的末位,询其理,答曰“以姓氏笔画为序”。呜呼!堂堂学府,直如闹鬼一般。无他,这就是阿Q的那一“嚓”,如果老童不姓童,别指望他是“乙先生”“丁教授”“刀老师”“卜先生”就能逃脱那一“嚓”,伺候你的秘方,阿Q们有的是。 骗子怕老乡。他从前和阿Q一样是个扛活的,现在架起金丝眼镜当先生了,你就不必提他识字不多;他从前是个动不动就捋袖子打架的角色,你就不能说起他胳膊上纹的那条青龙;他昨天是个小混混,出了一趟洋,学会了鞠躬道谢,人面前变文明了,这时候他要是看见了故乡的王胡,便百般地不顺,觉得身上痒,潜在的“虱子意识”告诉他,只要此人在眼前晃来晃去,他的心里就养出了一批虱子,痒得他想要杀人灭口。即使不能真“嚓”,比划那么一下,也能让不知趣的人长进,知道和阿Q结怨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如果当年你曾对老Q同志白过一眼,而现在老Q同志发达了,那你只有赶快逃往海外,庶几可留小命一条。祝各位好自为之,日后多福。 选自《2000中国最佳杂文》(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