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六册读本 >> 正文 今天是:
11 人和宇宙
作者:奥辛廷斯基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0
 

 

选自《未来启示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徐元译。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波兰学者和作家,曾任波兰《文化》周刊记者,多次访问前苏联和美国,《未来启示录》就是他编的一本访谈录。全书荟萃了一批当代科学文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的谈话,探讨了科学的社会功用、人类的生存发展等热门话题,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

本文是奥辛廷斯基采访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约瑟夫·S.什克洛夫斯基的谈话录。什克洛夫斯基是原苏联科学院院士,全美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在这篇谈话中否定了外星文明的存在,认为人类文明在宇宙中是惟一的,从人类思维的潜力和科学发展的速度看,人类开发利用太空的前景是乐观的。再过1000年就能征服太阳系,“不出几百万年,就可以控制并改变整个银河系”。这样,人类面临的生存空间危机、能源危机等,都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无足忧虑。令人担心的倒是人类在社会道德方面的不成熟,有可能“从内部破坏整个文明”。

这是一篇以答问为主的对话。阅读时应沿着论者的思路,思考它的结论。

 维克多·奥辛廷斯基(以下简称奥):什克洛夫斯基教授,近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谈论人类与宇宙的联系,地球上生命的进化对宇宙命运的依赖,以及外层空间的全部历史对人类的出现到底有什么样的贡献。有些人则从中看到克服人类在宇宙中的凄凉孤独地位的机会。

约瑟夫·S.什克洛夫斯基(以下简称什):我没有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不是说人类是上帝创造的?

奥:不,我是说或许宇宙对我们的影响要比以前所想像的大得多。

什:你真的是说有某种外层空间对地球的干预吗?人类作为一种文化,其历史只不过一万余年。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从未有过什么外空的东西来到这里。

奥: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寻找其他的文明呢?为什么我们还要寄送各种“宇宙信件”呢?

什:这根本就没有用,纯粹是愚蠢,假如某种高级文明存在的话,我们早就该发现其活动的信号了。技术发展的速度如此之迅猛,某种与我们可以媲美的文明,只需300年就能征服邻近的空间,在1000年的时间里就能控制该星球所在的整个太阳系,甚至于到达其他的星系。假如有比我们早1000年的文明存在的话——在宇宙范畴中这个数字几乎等于0——那么它早就发展到自己的星球以外了。这种文明就已经可能控制了自己的太阳系,并且拓展到我们的太阳系中来了。可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些活动的踪迹,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文明是惟一的。

奥:是否其他的文明不想征服宇宙?或许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什:不,那是不可能的。有人说文明可能只在其自己封闭的界限内发展,仅仅在内部使用其能量,而丝毫不发射到周围的外层空间去,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它违反了热力学原理。

奥:你是不是说,假定有某种文明存在的话,那它就一定与我们一模一样演化?

什:是的。然而,我们技术的进步,只不过是最近的事,科学还只有350年的历史。在这样短短的时间里,人类的知识几乎是从零发展到了目前的水平;从野蛮愚昧的境地发展到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阶段。这意味着,如果人类潜力的发挥,每10年到20年翻一番的话,那么在未来的300年中,我们的文明将遍布整个太阳系。

奥:以何种方式?我们活动的踪迹,会不会像我们发出的电波或空间探测器一样,遍及整个太阳系?

什:人类将完全有可能在太阳系里旅行。人们已经设计出了空间城市,今天的空间技术已经有可能为10 000人建造一个居民点,在月球的轨道上舒舒服服地生活,这些人不是宇航员,而是普普通通的人。大概10年到15年后,用约1 000亿美元,就能造一个空间居民点,其价格,刚好是人在月球上着陆的费用的3倍。50年后,我们将能为3 000万到4 000万的人口在空间建立一个居民点。

奥:这样做合算吗?

什: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一直是在说其可能性。然而,我认为是否要去探索宇宙,不决定于人类是否愿意,它将是人类的惟一选择,因为这是人类生存的惟一出路。你看,现在地球上正在闹能源危机,但只需一个月球轨道上的空间站,就能满足整个美国的能源需求,它把转换成微波的太阳能输送给地球。再例如污染问题,人类将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能源工厂污染和化学实验污染所构成的威胁。因此,有污染的工厂不应在地球上建造,而应建到空间中去。

奥:我们从哪里弄到能源和材料去创造它?

什:我们可以使用太阳能;这种能量在整个太阳系到处都有,我们的建筑材料可以从木星或者小行星上取得。

奥:这听起来像幻想曲或科幻小说。

什:喔,很快就不会是梦幻了。我们朝这个目标发展有其必然性,不走这条路就意味着延误、停滞,就好像不用的蒸汽机会生锈一样。

奥:现在我懂了,你为什么排除存在其他文明的可能性。假如的确存在有其他文明的话,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发展,并且已经到达我们这里了,否则他们就会“生锈”。是不是他们现在正在“生锈”呢?或许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如核能的利用,某种内部的力量破坏了他们的文明。

什:有这种理论,但相信这种理论的人并不普遍。也许有可能某些文明在克服其内部的问题,但我们并没有发现他们在空间的任何活动。

奥:也许他们都灭亡了。

什:但那并不能改变我对是否存在具有发达技术的文明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现在不存在,要么从未有过,要么已经灭亡了。

奥:你如何衡量空间研究的效益?是从实用的和技术的角度,或者从一种哲学本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什:两者兼有。

奥:那么,按照你的观点,在过去20年的空间研究中,最有意义的哲学效果是什么?

什:我认为,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更明确了。在学校里,老师教导我们,我们是居住在一颗小行星上,可是谁也不承认这一点。相反,我们却相信经验告诉我们的,地球的范围和资源几乎是无限的。太空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星球一点也不大。此外,太空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在整个太阳系中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新的东西,只不过证实了以前天文学家所知道的有关太阳、行星以及整个系统的情况。宇宙飞行只不过证实了我们的推测,是对我们有关太阳系知识可靠性的直接检验——这种知识是基于间接推断而得出的。继而,就可帮助我们检验有关宇宙中更遥远区域的推测的可靠性,那些地方,宇宙飞船在我们这一辈还无法到达。我们还能够检验有关宇宙历史和演化的命题。总之,空间计划已经证实了科学和我们所使用的科学方法的正确性。这不是已经够多的了,是不是?

奥:你提到了宇宙的历史和演化,今天大多数科学家都相信这种假说,即宇宙是从一种称之为宇宙大爆炸的爆发开始的,人们常常在想,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个什么样的情形?

什:你是想知道什么都没有之前的情形?

奥:我不清楚。我只是想,时间和空间无限性的概念是一个被人们提出来,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什:我想也许你是对的,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时间的概念并不像想像的那么重要。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些什么?在此之前,时间概念本身根本就不存在。现在很难想像这一点,但让我们试试看。比如说宇宙是一个电子的大小,即10-12厘米,这个粒子的重量是10120克/厘米3,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时间的概念是毫无意义的,特别是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根本没有人们可据以感觉时间在流逝的变化。帮助我们认识在大爆炸之前引力有多么神奇的是广义相对论,所以,我们在那种情况下不能使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那里不存在我们所知道的时间和空间。当我们问“在此之前是什么”时,“之前”这个词就暗示了时间,我们没有领会“之前”这个时间根本就不存在。实际上时间只能在“以后”才产生……

奥:那么将来会发生些什么?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否会再消失。

什:不会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将会无止境地发展,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它的发展。

奥:你是说宇宙不会停止其膨胀而再次开始收缩吗?

什:不,未来宇宙发展的规律取决于它的平均密度。现代天文学曾帮助我们测量了宇宙的实际密度是10-31克/厘米3,即相当于在每立方米中,仅有一个原子核。假如宇宙的密度是现在的20倍的话,那么数百亿年后,宇宙就会停止膨胀而开始再次收缩,直到宇宙变成一个微小的点。然而,既然物质并非如此稠密,所以宇宙扩张的过程是无法阻止的。

奥:是否宇宙比现在小20倍,就会达到临界点?

什:不是,随着宇宙的扩张,这种临界值也会发生变化。原子核的数目是严格确定的,它是1080个。这个数目是临界值。这就是我们的宇宙是怎样构成的,它的结构本身就已决定了其未来。

奥:我怀疑谁能如此绝对而又权威地测知宇宙中物质的密度或原子核的数目,因为这些值仍旧有争议和不肯定。不过,让我们假设你是对的,这是否意味着没有什么“宇宙边界”?

什:是的。宇宙起源时出现的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以后不可能再出现。宇宙将永无止境地膨胀,至少今天的科学是这样认为的。

奥:我们太阳系的未来会怎样呢?是否有一天会出现“太阳末日”?

什:当然有可能。宇宙中的每一单元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曾经有过没有星系、恒星、太阳系和行星,甚至没有化学元素的时候。只有均匀分布的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开始形成,从等离子体中产生了星系,当它浓集时就形成了恒星。在恒星内部的热核反应导致了化学元素的产生等等,随之出现了行星,然后又出现了生命。宇宙从简单的形式向越来越复杂的形式发展。我们的太阳,是从一种物质云中产生出来的,大约50亿年前,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太阳,其他行星也同时形成……

奥:未来会怎么样呢?

什:在以后的40亿到60亿年中,太阳的能量将会耗尽,尽管它不会达到0点。太阳将会膨胀为一个红巨星,并且将比现在亮100倍,其边缘将会扩展到地球,甚至到达火星。之后,物质云会与红巨星分开,产生一种行星状的星云。然而,太阳的中心部分将会收缩,变成一种很小的星体,我们称之为白矮星,其后再也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际上它将永远存在下去。

奥:它会不会消失?

什:不会的,虽然有时白矮星的电子外壳会破裂,但我们的太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它太小了。白矮星的临界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2倍。所以,如果太阳的质量再增加16%的话,它就可以从空间捕获其他物质,大灾难就会发生。白矮星会变成所谓中子星并且坍缩。然而,这些天体是怎样产生的,一些白矮星为什么会坍缩,其机制还很不清楚。

奥:但是我们的太阳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什:你不喜欢那种观点,是吗?太阳变成白矮星这件事条件还不够充分。

奥:我真的无所谓,既然太阳会变成一颗白矮星,而我们的星球是绕其运动——寒冷、没有空气、荒凉,一切都死灭了——那时将不会有人类存在了。

什:并不一定会如此。这种情况要几十亿年后才会出现,那时人类也许可以创造自己的新的大气和自己的新的能源。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人类毕竟只需1 000年就能征服整个太阳系,而太阳变成白矮星则要几十亿年。

奥:是不是到那时,人类就能改变那种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

什:不,这些过程不可能停止或改变。人类可以调节自己——只要有新的人造能源,人类就可以创造一种人工环境,不必依靠太阳来生存。

奥:人类生存的时间是否有可能超过太阳系?

什:为什么不行?人类思维的潜力是巨大的。如果人类按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不出几百万年,就可以控制并改变整个银河系。人类也许可以在每一个恒星的周围建造一座太空城。的确,这很快就可以实现,因为一个星系绕其自身的轴运转一周所花的时间是两亿年,那么,五六百万年这区区小数就不足挂齿了。但人类一定得学会运用其潜力。假如没有什么大灾难摧毁人类的话,人类可以永远生存下去。

奥:你心目中的大灾难是什么样的?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什:人类内部的大灾难如同幽灵一样萦绕在全世界所有政治家的头脑中,这种灾难可以毁灭整个人类文明。虽然人类具有无限的技术潜力,但在道德和社会方面还很不成熟,这些缺陷可能引起一场大灾难,从内部破坏整个文明。

奥:所以,在你看来,这样一种不完美的高级动物在宇宙中居然是独一无二的,并且甚至可能成为宇宙的主宰,也许这很遗憾,是吗?

什:恐怕你并没有完全理解我所说的意思,当我谈到人类的独特性,谈到向地球以外的空间拓展的必要性时,你似乎对“扩张主义”这个词感到恐惧。相反,你没有考虑到,在实现扩张主义的同时,人也能改造自己,它使人在道德方面更完善,对其行动更加负责任。

奥:因为作为宇宙的主人,我们就应为宇宙担当起责任?

什:因为我们承担着这种责任。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