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七上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江苏 张爱丽:《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 | |
作者:张爱丽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5 | |
【思路综述】 本篇散文重在抒写一种心境和情绪,因而在形式上显得随意,似乎无迹可求,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北大的深情,却是有迹可求的。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感知“一段奇妙的尘缘”,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关键语句来体味文中作者的“精神的魅力”。 【教学简说】 一、导入课文 直接导入课文,小组交流预习作业。课前预习的两大板块:田晓菲与北大、田晓菲与诗歌。学生自由分组,利用学校图书馆或上网合作查找资料,并形成文字说明或制成课件。 二、整体感知 一读课文,概括作者与北大有怎样的“一段奇妙的尘缘”。 明确:7岁,初见北大照片;10岁,经过北大校园;13岁,进入北大学习;16岁,回顾北大生活;暮年,还会再回北大。 二读课文,交流感受: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不管是初识时的“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还是进入北大后的“激动不安”、“渴望”、“喜欢”,抑或是想像暮年“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无不是对北大的一腔深情。 三、局部研读 合作探究本文表达的“精神的魅力”。 1.走进文章,与文字亲吻:画出能体现“精神的魅力”的语句。 2.走进文章,与作者交流:体味这些语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的魅力”。 3.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谈这种“精神的魅力”对自己的启示。 明确相关语句:“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作者的“精神的魅力”包括自信执著、渴望知识、汲取知识、积极进取、不断探索、感激北大……(启示要能体现自己的思考。) 四、活动延伸 活动一:田晓菲诗歌欣赏会。(学生课前准备好自己欣赏的一首诗,课堂上彼此交流阅读感受。) 活动二:田晓菲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在哈佛大学任教。如果现在你有机会和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你想跟她交谈的内容有哪些?请你列一个谈话内容提要。 活动三:就“如何看待写作低龄化现象”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的过程记录下来。(这三种活动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或喜好自选其一。) 作者单位 江苏南京市第二中学 |
|
文章录入:dlzxxiangzy 责任编辑:dlzxxiangzy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