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初中读本 >> 人教九下读本 >> 正文 | 今天是: |
5 乡愁诗两首 | |
作者:周无|李广田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5 | |
过印度洋 周 无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注:《过印度洋》选自《20世纪汉语诗选》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周无,字太玄,四川人。20世纪20年代为少年中国学会成员。
注:《乡愁》选自《李广田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 《过印度洋》写的是诗人出国途中经过印度洋时的所见所感。前三行诗写海上航行所见实景。“圆天”“大海”“黑水”“孤舟”“天边”“云头”“水上”“海鸥”这些意象,饱含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后五行诗直接抒发乡愁,而这种愁绪被一阵大风一时打断,诗人思绪又回到现实。但乡愁能被这大风吹走吗? 游子的乡愁并非无时不在,它常常是在一个特定情境、由一个特殊事件引起的。李广田的《乡愁》一诗中,诗人的乡愁就是由异乡的“明笛”引起的,“同样忧伤的歌吹”是唤起诗人乡愁的具体媒介。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所谓乡愁,让人首先想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诗的第二节,诗人在刹那间想起的并非自己久别的父母,而“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但其中又何尝不暗含着思念父母的意思? 朗读这两首诗,与同学讨论一下,你对这两首诗印象最深的分别是什么? 〔有关资料〕 《过印度洋》虽然是新诗,但还带有相当浓重的旧诗词的印痕。这不仅表现在它与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上,同时表现在它的语言上。此诗讲究对偶,韵律和谐,词的句法痕迹十分明显。周无认为韵律是诗的“特有要素,只有进化改善,没有根本除去的。”(《诗的将来》)《过印度洋》可视作他对旧诗词韵律进行改善的一种尝试。不过他跨的步子还不大。胡适认为《过印度洋》还“带着词调”,“很可表示这一半词一半曲的过渡时代了”。(《论新诗》)(吴思敬) |
|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