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理论探珠 >> 正文 今天是:
语文教师,解放你的心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4 14:36:13
这里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无论春华、秋实,夏日的云影还是冬天的树木,无论晨曦、暮霭,正午灿烂的阳光还是潇潇不绝的夜雨,都可以在这里观赏到被精彩描摹的倩影。大至星汉日月,惊雷狂飙,小至花蕊蜂须,冰雪的结晶,古老如绝塞长城,石鼓篆鼎,短暂如晓月秋露,飘风流莺,都可以在这里聆听到被吟咏讴歌的清音。无论大街、小巷、荒村、野店,无论森林、草原、沙漠、极洲,无论大海深处还是宇宙太空,都在这里留下了美妙的踪迹。生活的空间有多么宽广,语文的空间也就同样的宽广。
   
   这里是心灵自由高翔的天空,这里是思想尽情展示的舞台,这里是才智纵横驰骋的原野,这里是个性异彩纷呈的大地。缪斯的宠儿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拔或淡远,风情万种,流芳千古。那心游万仞、情寄大鹏,翱翔九天,处浊世而不改,清洁自守的庄子;那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郁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那发自肺腑地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患一生的杜甫;那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那在异族统治、故国陆沉的艰难时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那举家食粥、困顿拮据仍倾尽心力,为天下情才兼擅的女儿们泣血放歌的曹雪芹,还有那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那空山新雨后静立的王维,那山光水色中流连的李太白,那赤鼻矶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啸的苏东坡……所有文化星空中闪烁耀眼的星辰都在这里汇聚,他们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洋溢着永恒的魅力,是人类骄傲的资本。
   
   自由的天地需要自由的心灵。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心灵地自由参与,需要思想地大胆碰撞,需要智慧地平等交流,需要情感地积极投注。语文,它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升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它着眼于精神的改造、新人的培育;它不仅仅是要让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和思维水平,为日后的生活提供技术的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受教育者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对接,与古今中外人类高贵的灵魂对话,从而为日后的发展与提高提供精神的滋养,让他们的周身始终涌流着大大小小无数思想感情的生命泉:热爱故乡、祖国、人类,珍惜青春、友谊、亲情,理想美好,意志坚强,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富有爱美向善之心……这是一块生机勃勃的园地,大有可为,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大显身手的空间。
   
   可是语文教学改革二十多年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仍不尽如人意。盲目性、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功利性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君不见那一篇篇气韵灵动的作品被我们的教师肢解分析的惨象吗?把语言文字从一个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一篇篇课文)中抽出来,孤立地、呆板地、抽象地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词义、句义、语法、词法、句法之类东西。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讲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情思,就像把鱼从水里捞出来摆到桌面上供大家观赏,语言文字那份鲜活、那份灵气、那份韵味,早就不知到哪儿去了。
   
   君不见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仿佛布道者,仿佛传声筒,喋喋不休、絮絮叨叨或者“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却让学生昏昏欲睡、一头雾水吗?学生个个不一,性情各各有别,面对这些丰富的个体,我们的教法却没有改变,我们的话语始终紧跟教参,千篇一律,我们的思想毫无个人特色,一切都有标准答案,课堂就是教师宣扬所谓才情或者展示所谓记忆力的阵地,生怕遗漏了什么学生不懂,把自己等同于苦口婆心的保姆似的角色,翻来覆去,一个学期就围着这二十几篇课文狂轰滥炸,自认为已让学生烂熟于心,却不知学生早已厌烦透顶。“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语文教师,学生心中其实是很反感的。
   
   君不见在高考强化“语知”的指挥棒的指挥下,我们的教师迷信方法与技巧,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一概以大量的考题加以训练。阅读文章时要分几步走,如何整体把握、关注重点,如何筛选信息、提炼归纳,社科文怎么阅读,文学作品又怎么阅读,冷冰冰的原则一条一条,就是没有活的人、活的思想和活的情感;作文练习时要把握各类文体特点,如何写人记事,如何议论抒情,如何起承转合、伏笔照应,什么时候该点题,什么时候该展开,什么时候需要煽情升华,全都准备了一个一个的模子,只需要到时候去装填,仿佛真的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似的。
   
   教师是教学活动发生、展开、组织、落实的基础。语文教学新气象的到来,离不开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一个高素质的语文教师,最根本的在于其心灵始终保持高度的自由。这种对自由的热情追求与执著坚守,是个性独立与思想成熟的可靠保证。他们不依附,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和批判,敢于自己判断、自己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自由的心灵渴望追求的是同样一颗自由的心灵,他们懂得相互尊重,懂得如何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懂得课堂的貌似纷乱实际上是真正的开放与成功,他们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从来不会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规范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自由的心灵有强烈的爱心,他们爱自己的生活,也爱他人的生活,他们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把它当成一件崇高的事业去对待,他们爱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他们与文学艺术中崇高优美的情思总会发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把这种共鸣真诚地、朴素地告诉学生,让那些美丽精华去滋润心田、感动灵魂,他们知道要用这样的爱去关怀稚嫩的心,把那精神的营养一代代地流播下去,他们不会在无用的题目中耗费学生宝贵的青春,不会在统一的答案中禁锢学生的奇思异想,他们知道,以自由的心灵去引导同样自由的心灵,以自己如露般鲜活的语言感悟去带领年轻的生命体验语言,打下了这样的精神与学养的底子,什么样的高考都不会成为问题。
   
   曾几何时,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心灵的触须已经不再敏感,多愁善感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激情已离他们远去。他们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静如止水。他们不能够理解“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野逸,不能够体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浑,不能够想象“荒沟古木光似刀”何以会不同于“清池皓月照禅心”,“天外黑风吹海立”何以会与“高江急峡雷霆斗”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他们没有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淡远,没有了“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雅趣,没有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从容,更没有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兴致,没有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胸襟,没有了“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的俊逸,没有了“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豪情,也没有了“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哀惋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洒脱……
   
   他们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庄子李白,不喜欢鲁迅茅盾,不喜欢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不喜欢卡夫卡马尔克思。总之,人类文化史上一切高贵的心灵都不能叩开他们紧闭的心扉。终年与之相伴的就是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各种模拟题集、各种解题分析大全,他们虽然天天与语言打交道,但他们并不热爱语言,他们的语言感悟力实际上很差,他们运用语言缺乏个性,与时代生活没有关联,总是呈现出面目干瘪可憎的模样;他们不喜欢写作,一年到头他们只会写几篇计划与总结,到了要评职称时匆匆忙忙托人找关系凑一篇所谓论文来充数。他们虽然可能会把文章作法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却述而不作,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个不能够自己提笔写作的语文教师,却凭文章的作法能够指导学生的写作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难以想象的。教师不一定非要像作家一样写出高水平的东西,但是他能够用手中的笔把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和思考写下来,把写作中的甘苦拿来与学生共享,或许他不能讲出特高深的理论与作法,但是这却要比光念不作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
   
   他们不喜欢自己思考,缺乏独立判断的勇气和智慧,总是人云亦云,照搬照套,在各种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训练阶梯中穷于应付,在别人的要求和瞎指挥下丧失教学个性。他们常常陷入这样的尴尬中:当他们按照教参的要求把孔乙己的悲剧归结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带着学生在一片嘲笑声中鄙夷挖苦着迂腐的孔乙己时,却被某个好读书的学生搬出的作者的话“是要写出这个社会对苦人的凉薄”而弄得目瞪口呆;当他们仍然坚持旧有的说法批判着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和享乐思想时,却被善于思考善于从各种渠道查找有用资料的学生驳得张口结舌,即使学生不当面反驳,起码在心里已经开始瞧不起这位老师了……文学作品的主题诠释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系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理解正表现了思维的活跃、思想的独立,正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可是,一个缺乏独立思想的语文教师却会丧失起码的自信,他们没有勇气去面对每一个丰富的生命,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教学中发生的新鲜问题,也没有十分的热情带领学生走出门去关注并思考现实中出现的新现象。所以,要么是照本宣科,一讲到底;要么是事先把所有问题都想好,设下圈套让学生钻,表面上看来环环紧扣,无懈可击,课堂也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在那里做戏,糊弄学生。
   
   思想的丧失,个性的缺位,书卷气的消无,使得我们很多的语文教师心灵的空间日趋褊狭,越来越感到在一种绝不宽敞的心境中生活的压抑与烦闷。教语文仅仅是谋生的一门职业,根本不能发现语文的乐趣。一个不能够愉快轻松地教语文、爱语文的教师,又怎么能把他们的学生引进诗歌的海洋吟咏性情,引进艺术的殿堂徜徉精神,引进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放飞心灵呢?可能有人会说,高考是衡量一切教学成败的唯一尺度,是目前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拥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最大机会,对于学生、家长乃至学校来说都至关重要,考场上学生不能获得好的分数,学校、家长、学生本人都不会买帐。所以,为了高考的胜利,必须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技能,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否则就会对不起学生,对不起他们的家庭。道理虽说是这样,但是通向高考胜利的道路却有多种,为什么一定要以学生对语文的深恶痛绝、心灰意冷为代价呢?为什么一定要出现高考完之后学生痛快淋漓的烧毁语文书和各种复习资料的令人痛心的现象呢?语文的各种技能和解题的各种技巧当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决不是唯一的内容,也不是根本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高考的杠杆作用,激发自己去主动创新,把语文教学导向充满诗性光辉和人文精神的宽途。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始终关注学生的精神,始终给学生以自由探索和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热爱上语文,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学习语文的苦乐,教师只起指引、参与、欣赏、交流的作用,只把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人格与品德的养成作为自己要严格落实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些事情做好,还有什么样的语文技能和解题能力不会具备呢?
   
   常常想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春晖中学的那些语文老师们:朱自清、俞平伯、丰子恺、夏丏尊……也常常想起当代语文教坛上的俊彦:于漪、黄玉峰、王栋生、曹勇军……他们或激情洋溢,或学富五车,或思想敏锐、或著作等身……在其各自热爱的语文教育教学事业上干得是那样的自由、自然,干得是那样地让学生欣赏、喜爱、尊敬,他们可是从来不会因为各种考试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的啊,也不会因为现实的动荡或者浮躁而改变自己对书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丢失作为一名书生的理想主义情怀的啊!
   
   语文教师,到了要彻底解放自己心灵的时候了!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