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理论探珠 >> 正文 | 今天是: |
|
|
主体主动式教学模式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4 14:39:02 | |
──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 主题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 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 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 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面向全体, 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 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尊重每个人的发展权利, 努力开发每个人的发展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发展,都能成功。 这是“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的体现。 “后进生”与优等生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 由于某些“后进生”往往有些自卑心理,因此在人格上特别也需要尊重, 更应 该千方百计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4、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小学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 因为语 文教学的任务是多维的, 既包含发展语言这一基本任 务,又包含提高思想,陶冶情感的任务, 还包含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当前,兴趣、习惯、 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较多。 5、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学习是学生学,发展是学生发展,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习、爱学习, 才可能会学习,才可能学好。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习的动机,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愉快教育, 成功教育是实施主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目标 1、“阅读教学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本模式以高年级一篇讲读课文3节为例, 以自学能力为目标,统帅3课时的教学设计。 2、通过3课时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受到情感熏陶;认识单元训练重点, 通过语言文学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并掌握学习方法;在良好习惯, 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训 练。 3、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努力营造人人动脑想、动耳听、动眼看、 动 口说、动笔写,人人成功的课堂教学。 三、条件 教学方法是条件要素中最有力的因素。 方法来源于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观念实为首要。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 每个 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 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 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生动、 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在绝用 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统一的“加工”。 2、质量观。不把以前考试分数、 平时课堂答问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 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等综合起来评价学生。 只要与自己比,在某一方面有些微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 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使全体学生人人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 的发挥,有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信任: 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 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 的潜能,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追求知识、 追求真理的本质。 尊重:教师应把学生真正作为一个成长着的主体看待,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维护他们的尊严,给予他们保留个人意见的权利, 尤其要善于保护差生的自尊心。平等: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 在机会均等的前提下,给差生以更多的训练、 表现的机会。关注: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 善于发现各种情况,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疑难。 教师对学生应是朋友的身份,切勿以权威自居。 5、同学观。 互相合作是同学之间应该建立的关 系。课堂自学小组是形成集体学习、 培养交往能力、 建立互相合作关系的有效形式。 它落实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扩大了学生听说读写的时空。通过轮流当组长、 人人发言,个个讲评等措施, 使自学小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不骄不馁、相互讨论研究之风应由此渐成。 对训练的项目及时间进行大概的限定, 有利于面 向全体、主动发展的落实。以下模式供参考: 1、教师讲述(导言、提问、小结、 启发等)6 分钟;2、学生默读6分钟;3、 学生朗读(小声练读等)6分钟;4、自学小组讨论6分钟;5、 学生答问(包括质疑)6分钟;学生练笔6分钟; 余4分钟机动。 还要注意,每节课一名优等生只能发言1次; 必须给至少2名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四、程序 第一节:检查预习,感知整体。 1、检查朗读。随机指名多人次分段读, 以中差 生为主。不能一律用“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标准 要求,应视原来水平,发现进步,予以肯定, 即使读 得很差的学生,也必须引导全体同学耐心倾听, 给予 鼓励。每节课事先训练一两个差生读熟一小段, 使之 在课堂上得以成功展示的作法,应该坚持。 2、初知词句。 逐自然段随机提问该段出现的新 词,请同学按预习笔记上的内容汇报。 教师要及时总 结同学们在查字典基础上,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 理解词语的方法与经验。 3、概括段意。先引导同学们把握全文思路, 找 出行文线索,然后让每个人默思考分段及依据, 接着 自学小组内交流,最后选一两名同学在全班汇报。 4、主要内容。 人人动笔用段意串联法写出主要 内容。 第二节:理解内容,抓住重点。 1、确认目标。请同学谈本课训练重点、 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学习要点,再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 (2人发言后,教师小结) 2、初识重点。 请同学们默读指定段落(有时是 篇),思考训练重点是如何体现的。 然后请3名左右同学汇报。(按“这段段意是什么,” “训练重点是怎样体现的”,“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的顺序来完整地说一句话)。最后教师小结, 揭示 规律,指导学法。 3、再认重点。请同学们再读其他的段落或全篇, 进一步理解训练重点是如何体现的, 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请几人在全班汇报。 4、教师(或学生)总结。 第三节:把握中心,积累运用。 1、把握中心。先人人动笔, 用准确完整的语句概括中心思想,然后教师引导归纳。 2、再看语言。 即看中心思想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看训练重点在表达中心思想中的作用。 抓住单元训练重点与课文特点俱在的句段,通过增删、 比较等方法体会谴词造句、布局谋篇之妙。 (相机完成 课后练习) 3、读背句段。 在上述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训练,随即练习背诵。 4、片断仿写。读背后, 把握了重点段的构段特 点,请同学们仿写。 五、评价 评价不是上完课请别人评价, 而是教师为了在施 教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主动自觉地进行调控。 该模式的评价标准即“目标”中的3项,自学、思维、 成功是它的灵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