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理论探珠 >> 正文 | 今天是: |
|
|
语文教学应提高效率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8/24 14:41:26 | |
近年来,语文教坛经过改革出现了勃勃生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在日复一日地沿用旧教学形式,年 复一年地重复着那些古老的教学内容,致使语文教学出现少、慢、差、费现象。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提 出几点做法。 一、注重课前备课 一般情况下,备课分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前备课等。在学期、单元备课的基础上,尤其应注重课前备 课。一般地说,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备课余量六节。我想,在备完课后,不是只等上课,必须再看一遍教案,进 行一次再备课。把教学步骤、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再仔细琢磨一番:教法是不是非 常恰当?问题这样提出是不是恰如其分?某个问题放在前面先讲到底好不好?……这样临时再做些增、补、删 、减,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使教案越发完善,使教学内容熟烂于心,这样,虽然教案书写乱了点 ,但课前准备充分,心中有数,眼里有学生,心中有重点,讲起课来才能自如、潇洒,课才能讲活。我认为, 那种讲课时离不开教案,照本宣科的死板的教学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而那种教学重点不明确、课堂上离题万 里的胡侃乱讲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学效率因此也就不会理想。 二、重视教法研究,努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目前有些教师不太懂得教学规律,单就留作业就存在着许多弊病,如练习册泛滥成灾,搞题海战术,作业 毫不选择地留,大量作业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结果学生抄袭作业、抄答案,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答曰:“作 业太多,晚上写不完,不交又不行,只好走捷径。”我认为这种留作业的方法表面看好象挺负责任,实质上是 对学生毫不负责的一种表现,这种不充分利用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而只妄想用作业压学生,逼着学生学某一学 科的做法是欠妥的。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还谈什么学习效率!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学生没有自习,从早到 晚,时间一直被教师占用,学生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自习课个别教师成了长住“大使”,长期霸占学生的自 习时间。这种泡在班级的方法我不赞成,学生的智能、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各有不同,不要一刀切,看着学 生只学某一学科。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生厌,靠这种方法提高效率结果也只能是徒劳。教师必须在如 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让他们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去学。语文课应根据教材特点教学, 不同体裁、不同内容可灵活运用教法。例如,讲小说,可用分角色指导朗读法、表演法等;议论文教学可用演 讲法、推理法等;散文、诗歌的朗读法,学生出题考试法、讲练结合法、竞赛法等等。还比如留作业,会的可 以不做,专挑不会的做。这样做之前首先和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不自欺欺人。其次教师 、科代表、小组长严加督促,用提问、考试等方法进行检查,严格要求。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实 际能力很强。我觉得,如果教师教法恰当,学生就愿学,也好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注意学法指导 目前语文教学的重心又转到学法上来了。一堂课的好坏,已不在看教师教得多么好,而是看学生学得如何 ,看学生是否会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自学。这是未来语文教学大势所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 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发现真理的好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很 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效果成倍提高,教师自身也获得了解放。比如,语文教学中的字 、词教学,课内自读课文的处理,作文的批改,各种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应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也可以把 老师备课的过程告诉学生,使其从老师备课中学到学习方法。 四、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除了语文课上正常的作文外,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晚自习)指导学生写日记。首先,指导他们观察周围 生活,让学生前后桌自由地说说议议近几天来发生的事情。然后引导学生选材,具体指导他们怎样进行写作。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下一番功夫,花一番心血。 五、重视积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与摘抄 做为语文老师,必须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认真摘抄。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 径。欣赏内容,师生共同负责提供,好的诗歌、精妙的散文、小说、名作欣赏、作家介绍、文学小故事等等, 都可进行交流、吟读或玩味……。指导学生摘抄的具体做法是:先明确摘记重要意义,把摘抄基本要求告诉学 生,引导学生课内课外博览摘萃,博采众长。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又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摘抄内容 ,进行语言积累,体会意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陶冶学生美好情操,最后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真正做到 一举多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