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 今天是: |
|
|
我用什么方法作研究(二) | |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22 22:50:50 | |
我用什么方法作研究(二) 余映潮 二 读书笔记式研究 ● 这是一种用最笨拙的方式储存最精细的资料的研究方法。 我曾经这样说:语文教师的第一课外阅读是语文专业报刊。 在我的《一直向前走》的那篇文章中,我这样写道: 许多年来,我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 许多年来,我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读书。 许多年来,我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 这就是手抄笔录――做读书笔记――摘抄、摘录、摘记。 摘抄、摘录、摘记的意义在于收集那些散见于文献中的有参考与使用价值的资料。它们有时是长长的片段,有时则是点滴的精华——每一则资料都要显得非常精细。 摘抄、摘录、摘记是呈现于表面的一种学习的过程,其实最为重要的过程在于摘抄之后的“分类研究”。凡大量的资料,不进行分类,不进行“连类而及”,便削弱了其研究价值。 我做读书笔记的视点主要放在如下四类资料上: 1 有关专家言论。 2 优秀教例。通常用“缩写”的方式摘取其教学设计思路。 3 课文分析片段。特别是有些文献中的引例,叙述精练,往往于三言两语中点透文章的特点,让我们叹为观止。 4 有关课文的背景材料。有的材料用于课堂教学设计,可以让人眼睛顿生亮色。 如下面的一例,早于我们许多年论及中学语文的语言问题,其精神实质可能还要胜于后来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要点: 1.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语言教学。 2.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为核心。 3.诗化语文课。 4.当前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实践主体。 5.要大大加强各种形式的直接的语言交流。 (摘自《语文学习》2000年1期钱理群的文章) 如下面的一例:是一种立体的多角度的课文分析,它能引导我们进入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去咀嚼欣赏文中的线索。 《祝福》中的线索 结构线索 “我”的活动(将情节与非情节因素结成一体):“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 情节线索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新寡――第一次帮工――遭劫、嫁进深山――再寡被赶――第二次帮工――沦为乞丐――死 时间线索 倒叙:年底――一年冬季――新年才过――第二年新正――两年后秋季――腊月――冬至――年底 细节线索 写眼:顺着眼――眼角带泪――眼睛无神采――直着眼――两眼围着大黑圈――瞪着眼――眼光分外有神――眼睛窈陷下去――眼珠间或一轮 议论(抒情)线索 “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也都还不错”――“她的做工……勤快”――“她未必知道……只值得厌恶与唾弃”――“我在蒙胧中……无限的幸福” (摘自《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9.27 袁金堂《线索管窥》 ) 又如下面的一例,假如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或者用于课堂教学的收束,一定是文彩斐然,让人心动: 宋词人物 每次梦见你逸怀浩气,举首高歌,都是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清晰地看你舞动长长的 衣袖潇洒而又孤独。那轮曾让你要乘风归去的明月常常在我将醉的时候跌落在我的酒杯中。 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手上的铜钹仍铿锵作响,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 多少王侯公卿、才子佳人,却淘不掉你词中的一个字。你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旷达更使那些 咬文嚼字的匠人们自惭形秽。 每当我翻到宋朝的那一页时,你的天风海雨般的文字便迎面扑来,抽打着我身上的琐屑 绮俗。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1.5.22 作者:乔雨) 做读书笔记主要是为了开阔我们的知识眼界,弥补我们知识的不足。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在多媒体时代,做读书笔记不一定要自己去用笔抄抄写写了,储存资料的先进手法比比皆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