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业 赠 言 胡 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 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 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 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 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 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等 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 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 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 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1.这篇演讲的中心话题是: 2.全文思路精美,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显现全文思路: 提出赠言→ → →表达希望与祝愿。 3.第②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现全段的主要意思,这个句子是: 4.阅读文中③④⑤⑥段并答题。 ①这一部分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②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就“做学问”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③假设这几段文字是一篇完整的短论,那么它的结构形式是: 5.从文中找一个句子,写在下句后面,组成一个浓缩了全文内容的语流顺畅的警句。 不要抛弃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色解说] 这个阅读题的特色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选材讲究精美。本题选用的阅读材料是胡适先生的一篇演讲,它有着精美的思路,健 美的结构,秀美的段落,丰美的哲理,优美的句式,醇美的修辞,语言亲切而又有着不少的 深埋于文字中的奥妙,适于毕业生阅读。而将它用于考场阅读,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讲,又别 有一番意味。
第二,出题讲究“整体”。试题设计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领悟能力的考查,不搞 支离破碎的分析,更不设计那些混有拼音、写字、语法、文常等内容的杂题。5个题目都在 “整体理解”上做文章,同时又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于理性之中渗透出情趣。如第1题考 查对全文中心的理解,第2题考查对全文思路的把握,第3题考查对段落的整体理解,第4题 考查对文中重点内容的整体理解,第5题考查从全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三,答案讲究简明。5个考题的答案趋向唯一而又表现出适度的灵活性。力求做到文字简 明,便于答题与阅卷。第1题答“不要抛弃学问”;第2题可答“论说学问的重要”、“指 出怎样做学问”,文字表达允许不同;第3题答“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 学问”;第4题中的①答“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也可答“讲道理,摆事实”、“对 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对比论证”,②答“要创造条件做学问”、“要抓紧时 间坚持做学问”,文字表达允许不同,③答总分式;第5题答“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 己”即可。 (湖北荆州市教研室 余映潮) (发表于《语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