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日记 >> 正文 今天是:
2008年,我的工作之“最”(20) ——最辛苦的跨越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8

2008,我的课堂教学,最辛苦的跨越是《听听那冷雨》的教学。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有删节),是北师大版课标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的一篇课文。属于极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文范畴。

它难在是删节之后的文章,文脉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它难在仍然是一篇长文。

它难在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情感抒发等等内容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上力所不能及的。

2008919日到21日的许昌市初中语中文课程改革专家报告会上,我一共讲了三节课,其中就有《听听那冷雨》。

这个课,是许昌市教研室专门为我“点”的课。

上课时间为20080919,地点为许昌县实验中学,学生为该校八年级的学生。

实际上,在许昌,我讲的《听听那冷雨》是没有规规矩矩的设计好了并打印出来了的教案的。

我花了4整天的时间非常辛苦地研读这篇长文、难文的读书心得以及对这篇文章的详细批注:一段一段地进行,并从8个方面概括了它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色,共计15000余字,打印了15张纸。

当然也设想了教学方案:两节课:第一节:读懂一点;第二节,积累一点。

带着这样的设想登上了19日下午前往许昌的火车,旅程约4个半小时。

火车上大约花了三个小时继续揣摩新的教学方案,最后定下来的教学创意还是:读懂一点。还产生了一个备案是:置疑问难,教师答疑。

到了许昌,住下来之后,于晚上9点半继续辛苦地思考上述教学设想的可行性,觉得比较可行但不是很精致:第一种设想也许内容比较凌乱,第二种设想可能节奏非常单调。

于是继续思考。(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这时我看到了我的讲稿上面对课文特点概括的其中的一个方面:听雨的美感,思绪的悠长。

当这10个字映入我的眼帘,一切豁然开朗,一个新的设想产生了。

就抓住这10个字进行教学。

当连教学细节都设想完毕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当天深夜11点多钟。

整天的旅程,其实是整天的思索。

课的基本教程如下:(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第一步:问学生,你们读懂了一点儿什么没有。(老师摸底)

再考考你们:谈谈对课文标题的理解。 (继续摸底)

再考考你们: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用对偶句进行概括,老师先说上句:听雨的美感。大家说出下句。(板书)   (开始悄悄将学生引向课文之中)

学生发言,说出很多下联。    (学生们开始有学习的情绪了。)

教师小结:听雨的美感,思绪的悠长。 (这10个字被引出来了) (这就是对课文的整体的文意把握)

教师穿插对作家作品的介绍。(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从“听雨的美感”的角度感受课文。

从“思绪的悠长”的角度感受课文。

再从“听雨的美感,思绪的悠长”的角度切入课文,切入课文的精彩片段,进行品读欣赏教学。

一篇很长的文章此时“化”为精短的篇章。

一篇从整体上很难把握脉络的文章“化”为表达“听雨的美感,思绪的悠长”的精彩片段。

一篇难度很大的文章“化”为一般的美段欣赏式的短章。

于是一节创意新颖的流畅自如的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课就这样产生了。

这是我的第75个课。(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这是辛苦的跨越。(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