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 今天是: |
|
|
余映潮老师课堂板块教学艺术初探 | |
作者:马本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7 16:16:27 | |
灵动的“板块” 无限的创意 ----余映潮老师课堂板块教学艺术初探 南京29中 马本盛 一位 的确, 其中,他的课型设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迪。 其中,他的"板块式教学"实在是“灵动的版块,无限的创意”,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板块式教学结构呈现出若干“板块”的组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可以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板块式教学"既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板块式教学"其核心是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坚持了简洁实用的原则;设计思路追求的境界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合乎语文素质养成的要求。 请看 案例一: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课件显示:作者简介——美词认读 课件显示:训练一:理清文章思路。话题:《中国石拱桥》——全文构思严密,极有层次的布局。 师:读课文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学生读课文, 课件显示:建议大家这样思考:(1)分析1、2两段与其他段落的关系;(2)分析第3段与其后5段的关系;(3)分析“赵州桥”与“卢沟桥”的位置关系;(4)分析“赵州桥”的两段之间的关系;(5)分析“卢沟桥”的三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原来这样啊!这样的建议让学生立刻抓住了分析方法,思维豁然开朗起来,学习小组的讨论很热烈。 课件显示:小结:分析说明文的思路,主要是三“看”——看全文的总分关系;看主体部分的先后关系;看文章段落的位置关系。 (具体可感的小结,清晰简约。) 课件显示:训练二:分析段落的层次。话题:《中国石拱桥》——文中段落规范,极有层次的展开。 课件显示:建议大家这样实践:(1)分析第3段的层次;(2)分析第5段的层次;(3)分析第9段的层次;(4)分析第10段的层次。 (很显然学生已经在前一个环节中把握住了分析思路的方法,很好地运用到了对段落的层次分析上来。学生答问的流利,分析准确到位令人叹服。相互的补充、质疑,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是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 课件显示:小结:课文中可以学用的段落层次的方式有:并列式、总分式、分点式、主次式、阶段式。 (课就在这样的明晰的思路中结束了。 积累丰富”的教学理念在这一堂课中得以充分的展现。但是,我们在阅读余老的课例,在看余老的现场展示中,不能仅仅看看到板块的程式的演进,重要的是要看到板块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更要读出其中所蕴含的学术养分。也许教学技术的模仿有时会容易得手,但教学艺术的精进、学术的丰厚就不是一日之功了。余老的展示,可以让我们看到他对文本的研究功力,对文本的解读“角度”,这是可以说是一个教师的看家本领。) 案例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课件显示:背景资料(一)关于张岱。学生齐读,老师补充:岱字是泰山的别称。 课件显示:背景资料(二)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节选(两轴精品:淡雅、高洁,惹人喜爱。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张岱《湖心亭看雪》。)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提醒:读出情景的味道,读出情节的味道。生再读。 课件显示:话题讨论一:本文中最难准确翻译的是哪一个字或者那一个词? 课件显示:资料(三):你看为他荡舟的船家始终不理解“相公”的古怪脾气,他大概一上船就在纳闷:这么冷的天,深更半夜,还要到湖心亭看雪,真是个怪人!——《诗的小品,小品的诗》 课件显示:资料(四):严虹霞:《湖心亭看雪》双重自我形象探析(文学教育) (师生共同探讨了“芥”、“强”、“痴”等字,这不仅仅是一个疏通文句的过程,更是对人物情感、个性的评析过程,学生思维活跃,见解各异。老师的资料补充较好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是一种赏析范本的展示。) 课件显示:话题讨论二:将这篇文章划分为四段是不是更让我们容易理解一些呢? (学生在四段的划分上产生不同的看法,师生共同讨论,老师明确:这篇美文的写作思路是:背景、情境、故事、意味。这似乎与第一节课相呼应。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老师接着说,有评论讲“作者用散文诗的笔法,来记录一种精致的生活。”继续说:古著文讲究起、承、转、合,文章行云流水。) 课件显示:资料(五)节选《诗的小品,小品的诗》 课件显示:话题讨论(三):“42个字”美读欣赏。老师指导:读文言写景文章,要读出画面的层次感,读出色彩,读出动静,读出景物对比,读出清晰与朦胧,读出用词用字,读出虚实。 课件显示:资料(六)(七)节选自《幅短神遥 墨稀旨永》(《文学欣赏》2007.5) 课件显示:课堂小结:这一堂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1、文意理解;2、文脉分析; 综观“板块式教学设计”,可以发现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以“板块”形式呈现,特点比较鲜明。 2.每个教学“板块”之间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 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并由此深化或拓展开去。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 5.“板块”的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 由于板块式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方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教学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在这种“微型”课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热气腾腾的教学局面。 我们可以体会到: 板块式的教学结构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把课文中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严密有序地安排进各个教学板块,从而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的水平。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我们还可以体会到: 在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对“教学板块”的设计与安排不要老是千“课”一面,不要显得呆板和机械。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有如下的两种途径。 第一, 要因课文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思路。 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地位不同,我们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如: 《紫藤萝瀑布》是精短的散文,可对其设计“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赏析”的教学思路。 《桃花源记》是奇美的文言散文,可设计“景美—人美—人情美—故事美”的教学思路。 如此等等,都应该做到因“材”施教,不落窠臼。 第二, 可尝试对一篇课文设计几种不同的思路。 灵动,就是变化,就是不局限,不呆板,就是有一点诗意的手法。 板块教学应该简化板块,在简化中优化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优化板块中一定要让课堂风格一致,不可以全来谋篇。课堂是永远的遗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