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例简述] 这是宁云平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9期P24)。 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1.巧设情景,引发参与兴趣。 ①教师:我们将以班为单位组织景泰蓝制作管理者协会,设三个部门:生产部、财务部、公关部,请同学们自由组合,老师为“董事长”。 ②全体“员工”的任务是:了解景泰蓝,了解景泰蓝制作。(同学们整体阅读课文) 2.巧提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①教师:各部门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可行性报告”,生产部要论证设立生产班组的规划,财务部要论证不同生产班组工人的工资比差,公关部要完成首期广告宣传的创意。 ②各“部门”召开“会议”,复读课文,研讨重点段落,构思“报告”。 3.巧妙质疑,培养探究兴趣。 ①各“部门”口述“报告”。 ②众“员工”以主人翁态度,对“报告”进行质疑,各“部门”答辩。不管是问还是答,都从教材内容出发,都紧扣教材内容。 质疑的主要问题有:景泰蓝制作的工序划分及生产班组的设立是否恰当(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各班组工人工资的比差是否合适(考查对说明内容详略的理解)?广告宣传的口号要点是否准确(考查对说明实物及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 4.挖掘动力,激励创造精神。 ①教师:请每一位“景泰蓝人”都开动脑筋,在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写出独出心裁的新工艺、新产品的合理化建议书。 ②“最佳建议书展评会”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 [评 析] 这是一个别出心裁、讲究创意的教例。尽管有些难度,或者说稍显复杂,但给人的启发却是深刻的。 教师创设了教学情景,但创设的不是一般的情景。 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运用的不是一般的手段。 教师的独特创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完全从侧面入手而又非常扎实地高效率地进行了课文的阅读教学,学生们一定是深深地反复地研读了课文。 第二,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兴趣,激励的不仅仅只是创造精神,由于“部门”的存在,由于连续出现的新“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和具有群体性的奋进精神。 第三,与社会生活紧紧相连,在构思“报告”、进行“答辩”、提出“建议”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面向未来的实用动手能力。 张志公先生曾在《对当前中学语文教改的意见》(《语文学习》1994年第1期P2)中指出:现在搞市场经济,“十分需要根据这种形势来考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老一套是不行了!用最简单的说法,需要追求的是:效率和实用。这里面既有科学问题,又有教育艺术问题”。结合这个教例,细细品味张老的话语,我们是否可以确实体会到: 讲究创意——需要追求的是:效率和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