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教例评析 >> 正文 今天是:
不妨试试“野路子”
——《一个好树种——泡桐》教例评析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2/7
 

 

[教例简述]
这是刘汉东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湖北大学《中学语文》1991年第4期)。
教学过程如下:
一、预读课文。
二、语文老师与生物老师把学生带出课堂观察校园的人行道旁的泡桐。
三、生物老师向学生讲解泡桐的种属、根、干、叶、花、果等知识,并同校园内另外的人行道树——梧桐、法桐作了比较。
(以上第二、三两个环节约20分钟)
四、师生回到课堂,学生再读课文。
五、教师讲授。
1.本文的结构特点:文章紧扣“题眼”——“好”字,运用“总说——分说——总说”的框架结构来布局谋篇,既有对泡桐的特点介绍,又有对泡桐的用途介绍,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本文数字说明法的运用:运用了百分数、平均数、比较数、约数、确数等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在运用数字时作者注意了恰当的修饰与限定。
六、学生自读课文。
(以上环节20余分钟)
[评    析]
“不妨试试‘野路子’”是执教者的论文题目。“野路子”是执教者的自谦之词。
其实,教者的教学路子一点也不“野”。
从语文教学与生物知识的“联姻”来看,这叫“学科渗透”。
从教者的运筹策划来看,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叫“穿插艺术”。
从学生的观察到学习课文的过程来看,这是“动静结合”。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这是一节生动活泼的、走“正路子”的好语文课。
语文老师爱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术语,此中的深层含义其实是:课堂教学中教法的选择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发挥优势、形成个性、展现才华的突破口之一。因此,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才更有“常教常新”的慨叹和欣喜。
为了“新”,为了“活”,为了“实”,我们欢迎“不妨试试‘野路子’”。

文章录入:eyuwen    责任编辑:eyuwe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