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6日,全国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五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在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拉开帷幕。笔者作为评委听完了初中片的12节课并对这12节课进行了评讲。现将有关观感叙说如下。
一、 美点评说 从主持者的身份和选手的来源看,本次赛课是一次全国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手法、教学过程调控、教学手段运用等各个方面来看,每位选手都在尽力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尽力地表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因此从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教学水平,突现出一定的亮点与美点。如:
1. 创意之美 创意之美主要表现在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课型设计和教材处理上,如江苏扬州选手孙红用 “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窗》的教学、河南洛阳选手薛娜平用“诗词联读”的方式教学《乡愁诗两首》、江西选手虞丽兵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教学《向沙漠进军》、浙江选手阮长海用“诗配舞”的方式教学《我是一条小河》、河南郑州选手孙玲用“选点突破”的方式教学《孔乙己》等,都表现出了选手对课堂教学立意的比较用心的思考。
2. 活动之美 活动之美主要表现于课文阅读教学的流程之中。如扬州选手孙红从集体活动的的角度设计层层深入的写读活动,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达34分钟之久。又如洛阳选手薛娜平进行的课堂朗读活动、海南选手甘雪莉安排的评读活动、郑州选手孙玲策划的演读活动、内蒙选手谢继业组织的置疑活动、安徽选手马利组织的课堂讨论活动、黑龙江选手宫云霞设计的品读活动等等,既表现了参赛选手教学观念的进步与变化,又表现出一定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技能与艺术。
3. 细节之美 细节之美主要表现于课文阅读教学的片断之中。如内蒙选手谢继业巧妙地用“扬州父子”的故事引入课文《散步》,浙江选手阮长海以徐志摩的诗导入《我是一条小河》的教学,安徽选手马利在教学《我的老师》之前用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来酝酿气氛,山东选手薛运峰用歌曲《让爱住我家》来收束全文的教学,黑龙江选手宫云霞用精美的板书设计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吉林选手赵毅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组织同学们进行“给诗配乐”的对抗赛,辽宁选手周方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品析课文的精段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个人技艺与风格。
二、 弱点概述 本次大赛选手的个体素质都很不错,从总体上表现出高雅、机智、沉稳的教学特点,从总体上表现出教态亲切、语音纯正、语言流畅自然、课件制作精致的教学素质,理应多出好课,多出优质课,多出与时俱进的具有现时教改特点的课,然而从总体上看课的设计理念不是很新,课的层次不是很高,与人们所期望的全国级大赛的优质课尚有一定的距离。比较重大的弱点表现如下:
1.理念不新 理念不新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视角陈旧。12节课中,从学生独立学习、从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从学生探究性学习、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角度,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感悟、进行情感体验、进行品析探究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的课太少,基本上没有学法体验课,没有朗读训练课,没有美点赏析课,没有语言实践课,更没有探究性学习课。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课都还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教师基本上主宰着课堂,讲析课、谈话课、答问课的痕迹比较严重,语言教学与技能培养的气氛相当淡薄。
2.理解不深 理解不深主要表现在选手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文文本的把握水平不够。从对教材的处理、从教学内容的摘取来看,基本上逃不出教师教学用书的框框。这也就是说选手们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透,还欠缺对文本的有深度有创意的阅读理解,很少有课能表现出选手从课文中提炼出精美的教学线条,很少有课能够围绕着一两个主要问题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由于这样的原因,有的课在教学内容上始终看不到层层推进的痕迹,有的课看起来比较热闹而实质上进入不了课文。
3.技法不高 技法不高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之中。一般来说,这是“细节性”的弱点,但集中起来看,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也代表着大面积教学上的共同弱点。可以说,这次大赛中选手暴露出来的弱点不少,如:从教学语言看,表现出教师的话多、教师的碎问多、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单调、教师的课堂用语不够得体等弱点;从调控手法看,表现出有时讨论过程太长、有时朗读的时间太短、有时集体活动相当薄弱、有时不能组织起有足够气氛的课堂研讨活动等弱点;从教学程序看,有的课则表现出教师讲析在先学生体会在后、先使劲分析再淡淡朗读的弱点;从情感熏陶上看,则有不少的课表现出用“硬贴”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弱点等等。
三、教改建议 上述种种弱点,大而言之,主要是表现为人们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漠视;也可以说,近一年来从高层到基层的费时之多的课标培训并没有在大面积上在指导教学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更进一步说,几乎所有的课标培训都是一种背景式理论式的宣讲,即使是课改专家们也很少从课堂教学改革的角度来指导老师们进行体味与实践。所以,笔者听课之后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尽力设法,在大面积上将课标精神变为教师的教学实践。简言之就是:
(一)要创新阅读教学设计,从理论上讲,需要贯彻课标如下的重要理念: 1.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要突出全新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要表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二)要创新阅读设计,从实际操作上讲,需要贯彻课标如下的教学理念: 1.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 2.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3.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4.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 5.要注重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6.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7.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8.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9.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跨学科教学”。 10.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果我们都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来设计阅读课的教学,课堂教学局面一定会大大改观。笔者听课之后的第二个建议就是:要视点集中,先从一个“点”上来实践课标精神,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与突破。简言之就是:
要从“课中活动”的角度设计阅读教学——即:要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中活动”——这里面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是最可以动脑筋、想心思、出点子的地方,是最可以改变我们阅读教学设计思路与手法的地方,是最可以从大面积上改变教师教学设计习惯的地方。 课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试做,去进行,去完成。应该说,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是语文教师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我们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如:
快速阅读活动,精细阅读活动,略读浏览活动,概括提炼活动,诗文背读活动, 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语言积累活动,内容复述活动,忆读联系活动, 表情朗读活动,角色演读活动,专题讨论活动,自读笔记活动,资料整理活动, 创编写作活动,质疑求解活动,交流感受活动,迁移扩展活动,小结规律活动, 资料助读活动,争议辩驳活动,比较辨析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讲解说明活动, 制作演示活动,独立欣赏活动,趣味竞赛活动,智力游戏活动,听读赏析活动, 联想想像活动,评说鉴赏活动,创意设计活动,师生对话活动,学法实践活动, 技法实践活动,情感体验活动,探讨发现活动……
试想,当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有着极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还会像现在这样由教师主宰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