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的构想 |
|
作者:丁连忠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6 |
7—9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的构想
434415 湖北石首市久合垸中学 丁连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估98%的只是采用一种形式——用语文基础、阅读、作文组合成的一张张试卷来考学生。这种评价用常模方法把个体行为与他的同伴做比较,明确个体在特定群体中的地位。低、中、高分数段的学生各占一定的比例。由于学生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所以,他们自己也就无法控制自己的等级。他们无论如何努力,也难以保证在常模中位置的靠前,显然,如此评价极不公平。
教学评价的单一、静止、绝对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束缚了语文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思维。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语文评价要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语文教学形成性评价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一、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念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与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较,具有以下的特点: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地发现问题,终结性评价在学习完成后进行。形成性评价定期进行,终结性评价在一段较长时间后测查最终结果。形成性评价能发现个人的学习目标,终结性评价通常包括长期的学习目标。形成性评价能反映学生个人的进步,终结性评价可用于不同学生成绩间的比较。形成性评价测查的是一个单元的学习,终结性评价测查的是几个单元的学习。
二、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目标 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为改进活动而了解活动的得失,而不是判断优劣、评定成绩。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时,应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进程有计划地进行评价,一次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活动进程的
内容。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1、知识和能力目标。语文基础知识、社会文化常识、思想方法论;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文明交际,思维品质好,有批判精神。2、过程和方法目标。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具有个人的学习体验,有正确、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正确的方法论思想。3、情感态度目标。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孜孜不倦地学习,富有责任感;爱国、忠诚、高尚、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与牺牲精神。一句话: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方式 7—9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与教育的最高追求相一致的,那就是对人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评价是为了“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语文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与手段要起到催化智育、净化心灵、提升品质、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作用。因此,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独创性、培育成就感、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形成性评价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用数字精确地描述被评价的对象,是定量评价的特点。而定性描述则是对被评价对象的性质、特点、状态的描述,具有模
糊性。而语文恰恰具有模糊性。整合其效能,无疑会强化语文教学的效能。
再就是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四、形成性评价的操作方案
除了常规的测试之外,我们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能力分别作为一种独立的能力来考查。我们将六个方面的成绩综合起来作为学生一学期语文学习的结果性评定。测试(包括单元、期中、期末)与形成性评价五大块的分数比例为5:0.3:1:2:0.7:1。
学生每学期的语文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测试平均成绩×20%+语文综合能力成绩×50%。其中语文综合能力成绩中包括写字与识字占3%、写作能力占20%、阅读能力占10%、听说能力占7%、综合性学习占10%,每生单项得分=每生单项总分÷考查次数×单项所占比例。
(一)、识字与写字能力考查(可不分年级),占总成绩的3%,每学期两次。
根据下列标准进行评分:
4分:字体美观端正,字、标点书写正确,卷面整洁干净。
3分:字体清楚,有三四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干净。
2分:字体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卷面较脏。
1分: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卷面很脏。
(二)、阅读能力考查: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成绩占总成绩的10%,语文阅读能力采用百分制来评估,即每学期共100分,另外有关语文阅读的竞赛获奖者可以附加分的形式给予加分。具体评估情况如下:
1、七年级:以完成阅读卡为主,辅以阅读能力测试。
① 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16张阅读卡(约每周1张),每张总分为5分,共
80分。每周评估1次,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没完成五档,各档对应的分数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0分,期末累计分数,作为总评的成绩。
② 每学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2次测试,时间分别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前,成绩各占阅读能力成绩的10%,每次测试的成绩×10%计入阅读能力总分。
③ 附加分:对参加阅读竞赛得奖者进行加分,获校级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10分、8分、6分的加分,县市级得奖者依照校级的分数加倍给分。
2、八年级:以背诵和默写古诗文为主,辅以诗词赏析。
① 学生背诵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占50分,每次背诵的成绩分为优秀(背得流利)、良好(基本流利)、合格(基本会背)、不合格(部分会背)、差(完全不会背)五等,分数分别记为5分、4 分、3分、2分、0分,每学期约10次(多于10次按10次计算),平时作好登记,期末累计分数,计入总分。
②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4次的古诗文默写测试,试卷采用百分制,每次成绩各按10%计入总分。
③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前,各对学生的诗文赏析进行测试,试卷也采用百分制,每次的成绩各按15%计入总分。
④ 附加分:参加古诗文阅读竞赛得奖者,以附加分的形式给予加分,获校级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10分、8分、6分的加分,县市级得奖者依照校级的分数加倍给分。
3、九年级:以欣赏文学作品为主。
① 学生每学期必须写10篇读后感,每次总分为5分,共50分,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没完成五档,各档对应的分数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0分,期末累计分数,作为总评的成绩。
② 每学期对学生的阅读知识和能力测试2次,试卷采用百分制,按测试成绩的10%计入总分。
③ 每学期期末要求每位学生写一篇阅读总汇报或课题小论文,总分为40分,计入阅读总成绩。
(三)、写作能力考查:
作文评估占学期总评估分值的20%。它由三大部分构成:每两周一次作文,隔周一次小作文,每学期两次手抄报编写,该三部分总分为100分。学生参加校级以上作文比赛获奖或在校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均以附加分计入总分。最后把本项分乘以20%与附加分相加,便是该学期作文成绩评估分。具体分值及要求以下:
A、大作文每两周一次,学期总计八次,每次分为ABCDE五档,E档不得分,D到A档分别得2至5分。该部分满分25分。档次标准如下:
一类卷:切合话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流畅。
二类卷:符合话题,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基本符合话题,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偏离话题,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感情不真实,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与话题全无关联。(二)(1)无中心。
(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300字。(4)作文只写开头、结尾,而在中间充塞其他内容。(三)确认为抄袭的作文
B、周记隔周一次,学期总计为八次,每次分为五档,不交者不得分,E至A档分别得1至5分。小作文,提倡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题材、体裁、字数均不予限制。该部分满分50分。
C、手抄报编写一学期两次,重在训练学生写作综合能力。总分为25分,七年级至九年级要求有所不同,七年级以班为单位评出A级者,约占全班20%,计满分;B为50%,计20分;C为20%,计15分;D为10%,计10分;未完成者计0分。
D、附加分
①在校级刊物发表一次计1分;乡镇级刊物发表一次计2分;县、市、省级刊物发表一次分别计3、4、5、分。
②征文比赛获奖: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1分
乡镇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分 ;县(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5、4、3分;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6、5、4分 ;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7、6、5分;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8、7、6分。
(四)、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
为了能促进学生积极发言,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我们建构学生评价机制与奖励加分制来评价。其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评价机制。它由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三块组成。
其分数比例为2:2:1。在学期期末时,通过问卷形式来进行。问卷调查形式如下:
项目
得分 |
上课发言
(与家长沟通) |
用普通话交流 |
表达
得体 |
抓住
要点 |
优(3分) |
|
|
|
|
良(2分) |
|
|
|
|
合格(1分) |
|
|
|
|
学生的最后得分由累积总分除以调查人数乘以所占比例。
2、奖励加分制
①能够完成在语文活动课上发言任务的学生加6分。表达流畅者加8分、讲得生动形象者加10分。
②一个学期每参加一次校级集会、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等语言类的活动得12分。获奖者加20分。
③一个学期中每参加一次市级语言类比赛或活动者的加18分,给获奖者加30分。
口语最终得分:(评价得分×50%+奖励得分×50%)×7%=总分
(五)、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考查,占总成绩的10%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着眼点主要在:1、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1分);2、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2分);3、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2分);4、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2分);5、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2分);6、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1分)。
评价的主要方法:一是学生自评与互评;二是游戏化评价。
总之,形成性评价能够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能够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因此,从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形成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一小块内容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或学习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比较形成性评价中的项目和学习目标,以确保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形成性评价强调在“过程中”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在“过程中”养成语文能力及其正确的情感、态度,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它始终把学生与教师的活动看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始终把学生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始终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合理地运用形成性评价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
文章录入:丁连忠 责任编辑:丁连忠 |
上一篇文章: 名言集锦 下一篇文章: 浅淡《三重门》的语言特色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