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时文赏析 >> 正文 | 今天是: |
《羚羊木雕》中的三道人生考题 | |
作者:任亚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7 | |
《羚羊木雕》中的三道人生考题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道题主要考对人格的认识水平,与新课标密切相关。 人格,这里指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它关涉到人的自主、尊严。在封建社会,虽也有“士可杀而不可辱”之类的格言,但是,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包办婚姻等宗法家规,使得人不可能有真正独立的人格,尤其是少年儿童。由于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即便在今天,孩子的人格仍然遭到漠视:他们的个性发展往往得不到保证,他们的正当要求往往得不到尊重,他们的失误过错往往得不到原谅。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不讲道理地强迫孩子做不应该做的事情,不经允许偷看、公布孩子的日记,不择手段打听、逼问孩子的“隐私”,不分青红皂白地当众打骂、侮辱孩子,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课文中的父母,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孩子,就应当尊重孩子转送好友(并非随意)的权利。就算是礼物太重,赠送不妥,也大可不必“十分严厉”、“不可抗拒”地要求孩子“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孩子觉得做了一件“对朋友反悔”的“多么不光彩的事”,“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伤心就伤在自主权被否定,诚信被破坏,人格遭到损害。如果孩子经常这样伤心,心灵的创伤就很难愈合,即使愈合了也会留下永久的疤痕,对心理健康危害不浅。 以这样的认识来判断,父母的对错不言而喻。 解答这道题,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按书上的要求,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我”、父母和好友,就这一场家庭矛盾冲突的是非展开辩论,通过辩论来提高对人格的认识,不要急于简单地下判断。 2.价值观念选择题:诚信和木雕哪样更贵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道题主要考人的价值取向,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价值观,指人们衡量事物价值大小的准则,它涉及人的期望、追求。不同的价值观念必然导致不同的选择结果。自古以来,人们不得不在“义”和“利”之间作出选择:或重义轻利,或重利轻义。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是大义之一。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把诚信作为人人必备的基本品质之一。曾子妻子曾信口许诺为儿子杀猪后又食言,曾子义正辞严地纠正她的过错,为孩子树立了讲信用的榜样。历史上为了诚信而不惜牺牲自身利益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在今天,诚信在某些人心目中越来越不值钱了,为了追名逐利,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尔虞我诈、假冒伪劣等不义的事屡见不鲜,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给孩子纯洁的心灵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前两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反映了社会对诚信回归的呼唤。 课文中的父母显然认为后者更重要。在他们眼里,羚羊木雕是从非洲买回来的名贵工艺品,是送给孩子的贵重礼物(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把木雕看作是孩子的),不能转送他人,包括孩子最好的朋友。孩子把它送给好友后,他们就面临孩子的诚信和自家的物品之间的选择。结果他们凭着自己的价值观念,以不惜牺牲前者为代价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殊不知,工艺品虽贵重,但以后还可以再买(况且它还不至于价值连城),而孩子每当看到这个从好友那里要回来的木雕,就会想起那段伤心的往事,自尊心持续地受伤害,品质不断地受污染。 课文中的“我”和好友万芳则认为前者更重要。“我”是把羚羊木雕作为友谊的信物郑重地送给万芳的,父母逼“我”去要回来时,“我”“哭着喊‘不’”,要回来后担心的是万芳“不会再跟我好了”。万芳这位宁肯被妈妈惩罚也要调换“我”的破运动裤的仗义好友,在责怪“我”的行为后,又去追“我”,表示“咱俩还是好朋友”。在她们眼里,是否拥有羚羊木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友谊和诚信不能丢,因为它们的价值比羚羊木雕要大得多。在两种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中,她们显得多么纯真,而“我”的父母又是多么庸俗!以这样的观点来选择,两者的轻重可想而知。 解答这道题,要放手发动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权衡轻重得失,作出自己的选择,不要包办代替。 3.人际关系问答题:“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道题主要考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难度更大,但没有超出新课标的范围。 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人际关系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人生必修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这门必修课的重要内容。孩子年幼时,自主意识不强,凡事听从父母,整天无忧无虑。后来慢慢长大,自主意识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强烈。他们往往有自己的看法、主张,甚至抱有逆反心理,对父母渐渐地不那么唯命是从了。但他们毕竟还未成年,纯真中夹杂着幼稚,倔强中显露出偏激,因此父母总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惹大人生气。这样,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当然在所难免,从来不知愁滋味的孩子也开始感到人际关系处理上的烦恼。这种关系处理得好,孩子会更加成熟,能更健康地成长,父母也心情舒畅,大人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反之会越闹越僵,对孩子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我”应该怎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课文的结尾在表达“我”的伤感时写道:“这能全怪我吗?”说明“我”也意识到,这事不能一点也不怪自己。羚羊木雕毕竟是父亲从老远的非洲给自己买回来的,而且价格不菲,它寄寓着父母的一片爱心。在把它送给好友之前,“我”应该先同父母商量商量,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样,父母不同意送木雕,也一定会考虑送另外一样礼物给好友。当父母逼迫自己去要回木雕时,应该向父母吐露跟好友之间的深情(可讲讲换运动裤这样的事)以及这样做将会对自己产生的伤害,这样,也许会打动父母的心。木雕要回来后,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如实地向父母表达自己对好友反悔的内心痛苦,这样,一定会引起父母的反思,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父母应该怎样处理与“我”的关系?当发现孩子将木雕送给好友后,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尽管不舍得,也绝不能逼孩子去要回来,宁可家里受点损失,也不让孩子的心灵受损伤。同时要教育孩子,真正的友谊是用真心、真情凝结而成的,不用靠贵重的礼物来维系。给朋友送礼物要恰到好处,礼物过重有时反而会降低友谊的纯度,并告诉孩子今后跟朋友交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诚信,增长了孩子的见识,又跟孩子沟通了思想,增进了理解,深化了感情。 以这样的看法来作答,他们的关系不难处理。 解答这道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按书上的要求,说说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样处理。要说真心话,允许有不同意见,不要投人所好。 上述三道考题的解答过程,应该是一次生动的人文教育过程。只要老师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在语境感染中(如人物对话的语气、结尾时的环境衬托等)体验、领悟、思考,并组织好讨论、辩论,他们就一定能作出正确的解答。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读后感给父母看看,跟他们交流交流,还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 |
|
文章录入:梁吴芬 责任编辑:梁吴芬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