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课标探索 >> 正文 今天是:
浅谈课标语文教学头绪的简化
作者:杨先元    文章来源: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3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0
 
 

浅谈课标语文教学头绪的简化

湖北沙市十一中  杨先元

 

    简化教学头绪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也一直是语文教师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红领巾教学法”便是一个简化教学头绪的开头,后来的人们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我们总是希望以最清晰的教学思路、最简洁的教学过程最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却实实在在地冲击了以往经验上的语文教学,看起来头绪也变得更为繁多了。
    那么如何简化教学头绪呢?我们首先得明确:简化头绪不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打折扣,而是与之相反,以更全面的内容、更高的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如此说来,要简化教学头绪,首先要从研究课程标准着手。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新课标中的这段话确立了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教好语文这门课,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细读课标,我们认为“语文素养”至少包含如下内容:“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思维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等。
    基于以对新标准的认识,我们认为,要着手简化课标准语文的头绪,就必须抓住“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个纲,以一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为之服务的思想进行教学研究,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顾云虎先生在《体会“语文素养”》一文中对于“语文素养”这样理解: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这段话将“语文素养”界定在语文教学的适用范围之内,它为我们简化语文教学的头绪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同时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尽快形成与高效发展。
    一、明晰语文教学的几大板块。
    我们可将语文教学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板块。课标语文实验教材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两大教学板块,即“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两大板块。课外部分则根据课标要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设置。可包括名作阅读、课外练笔、书法训练、文艺表演(课本剧、小品、相声等)、资料收集、办手抄报、课题研究、参观旅游、公益活动……等等。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固定的、不易改变的、自动化的行为和动作的特殊倾向。学生的语文习惯是否良好,则是能否简化我们语文教学头绪的一个关键所在。当然,由于学生需要养成的语文习惯较多,我们在培养的过程中就应注意一下序列。在学生进入初一(即七年级)之初,我们就应开始着手于学生习惯的培养。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一套比较有效的序列:书写规范美观、自行解决生字难词、随文积累语言;课前主动预习、勤于发现问题、主动与人合作、深入与人探讨、课中适时笔记、课后认真作业、勤写学习体验;课外主动阅读、勤做读书笔记、勤于与文本对话、勤于感悟联想、勤写读后感悟;勤于观察思考、勤写生活日记、勤写观察笔记、勤于写作练笔;听话专注且善于择要、说话得体简明;作文认真审题、动笔意在笔先、写后仔细修改…… 
    我们若能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习惯的培养工作分布于一个学期各个时期,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他们在习惯的促进下学习起来分外轻松,而我们这些教师也会由此而获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来组织更高层次的教学。
    三、突出阅读教学的课堂重点。
    阅读教学是我们教改的重头戏之一,也是我们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教学主阵地。然而,由于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也纳入课堂,导致我们的阅读教学时数相对骤减。因此,课堂阅读教学的头绪简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这项工作最为有效的方法即是:突出阅读教学的课堂重点,强化课型创新。为了理清这个头绪,我们必须首先对每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分析,并针对教材篇目及不同单元的教学目标,深入钻研课文,对教学资料进行大胆取舍,拟定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能够突出单节课教学重点的课型及教案,这样形成的课堂才会是突出重点的课堂,才会是简化的教学头绪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的课堂。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重点,我们可以设计出如下一些课型:语言积累课、朗读指导课、语言品味课、技法探究课、感悟欣赏课、说写练习课……这是就大的方面而言,至于细节方面,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的《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一文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摘要如下:
    朗读课型——主要用于名家名篇的教学,用于文学作品的教学。诵读课型——也就是背读课型,主要用于文言诗文课文的教学。学法指导课型——重点用于对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科学的阅读技能的培养。文学欣赏课型——主要用于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学。活动课型——用于课中活动,用于培养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积累课型——用于语言特别丰富的课文,突出语言的感悟、积累与运用。
    整体感悟课型——即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课。语言学用课型——即语文课中关键性内容的学用课。自主阅读课型——即以学生的自读活动为主的课型。思维训练课型——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探究性学习课——即突出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的课。单元组合课型——即单元教学中各个不同的课型。
    需要注意的是,课型的选取与设计是以每堂课的重点而论,它是以一项内容学习或一种技能训练为主,其他学习内容或技能训练可穿插其中,或作为基础、铺垫,或由课堂重点衍生而出,并非满堂只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进行单一内容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在每节课相对集中地学习某项内容或训练某项技能时,学生的学习内容或技能可以得到强化,学习效率之高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突出课型重点?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设计好教学“主问题”。“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余映潮《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精心设计教学“主问题”,以能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的教学主问题代替繁杂细碎的提问,能有效地简化课堂教学的头绪,“能有效地克服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让那些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的课型与课堂教学结构脱颖而出”(同上)。具体阐述可参看余老师的那两篇论述极为精辟的文章。
    四、重视口语交际的纽带作用。
    口语交际训练看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很多老师都愿意将它作为很重要的内容进行专门训练,如辩论会、故事会、模拟表演、即兴演讲……但我们不可忽视了口语交际的另一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面,即学生在与外界接触的每一时间都有可能进行的交际活动。细细体会,我们会发现口语交际在简化教学头绪的过程中还起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它是联结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实践活动的纽带;它是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纽带;它是联结师生情感、生生友谊的纽带;它是联结语言积累和人文素养积累、语文活动计划与实施过程的纽带。下面只从两个方面展开:读与写;语言积累与人文素养积累。
    学生的写作技法除了教师指导以外,大多来自阅读范文所得,如何将这些习得的技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明白,写作是一门术科,大量写作技法的使用都需要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构建技法体系,教师的指导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式、框框,使我们少见了许多鲜活的作文,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那么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再互相讨论如何?这讨论过程原本也是一个口语交际过程。因此,我们何不让学生在一定的写作要求下,在阅读了类文并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之后,在学生独立构思之后,专门安排时间讨论如何进行整体构思、如何使用写作技法?在学生成文之后,教师再加以适当指导,效果必定不错。
    我们知道,学生的语言积累需要交流,特别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所作的积累。我们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交流时,需要学生交代自己积累这些语言的理由,即自己作这些积累的价值所在。这种交流的功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使学生保持积累的积极性;二,拓宽每个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三,这原本也是一个欣赏过程,也是一种感性思维的理性化过程,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积累过程。
    五、强化实践活动的整合功能。
    实践活动是检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它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简单的书本学习朝语文素养方向的发展。语文实践活动不是花架子,更不是完成一项简单的教学任务,而是一个全面发展语文素养的多功能整合体。强化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强化,也不是教学头绪的复杂化,而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头绪的简单化。
    首先,我们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做好我们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有了这个信念,我们才能放开手让学生去做,也才能使头绪简化。
    其次,我们要注意引导,以课内引导课外,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并引导活动的大方向。在引导时,我们还应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三,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鼓励学生在大范围下自主选题、自由设计活动方案、自由选择活动成果的汇报形式。
    于是,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角色可以有了一个定位: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及活动结果的欣赏者(或检验者)。头绪自然简化,而学生的成果汇报也一定会让我们收获到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   湖北荆州市教研员              余映潮

《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湖北荆州市教研员              余映潮

《解读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夏家发

《体会“语文素养”》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顾云虎

 

(注:此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3期)

文章录入:杨先元    责任编辑:杨先元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