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正文 今天是:
语文课堂的诗意表达
作者:月红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24
 


  
                            
                        在世纪之初诞生的新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挑战,是培养创新人才、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决策。其深远意义远远超过了课程与教材的范畴。
                           
                        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点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进步,新课程理念就无法落实到实处。于是,对新课程、新课堂的探问就成为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正可谓是“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的三节课和“阅读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与诗意手法”的讲座,真切地感受到余老师语文课堂浓浓的诗意、纯真的诗情、真挚的诗境。
                           
                        语文是最富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和诗有着特殊的血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由此产生的心灵感应和生命体验正是诗中的真、善、美。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动,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余老师的课堂正是这种诗情的激发、诗意的创造、诗趣横生的课堂。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诗意的熏陶之中,不由得诗意大发,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妙语连珠,情不自禁地也成为一位小诗人。
                      
                       一、语文课堂,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正是课堂教学的诗意之魂
                           
                        《七颗钻石》一课,课堂伊始,余老师提出读书的要求:1、用童声读;2、读出故事味、3、读出事中情。这要求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诗意的引导。学生娓娓读来,尽显童话的韵味,尽显童稚的纯真、尽显人物的感情、尽显课堂的诗境。在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的过程中,余老师在课堂的四个环节分别出示“写风写雨,笔无虚设;曲折有致,尺水兴波;美好穿插,诗意烘托;结而不尽,意味深长”四句话,使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一目了然,更好地走近作者,读进课文,和文中的人物共命运,同欣喜;“嫡仙笔落惊风雨,子美诗成泣鬼神”。同时,这更是余老师关注学生发展的点睛之笔。学以致用,余老师从学生的生命发展最需求之处着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欣赏方法,作文方法。“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这正是余老师课堂教学诗意之魂之所在。
                           
                        再如:余老师在设计《过故人庄》一课时,让学生大声地吟读,生动地译读,流畅地背读,优美地说读。让我们感受到余老师诗意的设计,诗意的展开。
                    

                         二、语文课堂是生本的课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最美的诗,尊重孩子的天性,呵护孩子的灵性,便是教师的赤诚诗心
                           
                        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语:“瞧!你说的多棒!”“你的悟性真高!”“你的感受真切”“你也有一颗纯洁的心”……诗样的话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盛开的必然是同样诗样的花朵。课堂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余老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他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尊重孩子的心灵感受,开启孩子的诗心,这也正是余老师赤诚的诗心所在。
                           
                        初读课文后,余老师出示四个问题“不写第一段不行吗?不写小狗和过路人不行吗?不写水罐的变不行吗?不出现七颗钻石不行吗?”连问题都诗一样的美。课即将结束,余老师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轻轻描述一个好梦;试一试,快乐地描述一个场景;诗样的话语,引发诗样的答案。新课堂是“聊天室”,余老师和学生在这里平等对话、友好交往。这是心与心的交换,情与情的相牵,思与思的碰撞,神与神的交融。
                           
                        再如《我愿是激流》一课,余老师要求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的说。学生在这里演练、操作,享受着手脑并用带来的快乐。
                      

                           三、新课堂,是生活的课堂,这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理想课堂的诗情追寻
                           
                        《荷塘月色》是一篇精美散文,余老师在设计时,用了这样四个环节:1、用文学的语言评述一段话;2、用美术的语言评述一段话;3、用音乐的语言评述一段话;4、用摄影的语言评述一段话。引导学生针对四个不同问题展开,探询文中所蕴涵着的诗情画意。单元小结课,余老师这样设计:1、记住一点常识;2、识记一批雅词;3、品味一组奇字;4、摘录一些美句;5、重温一个精段;6、学习一种妙思。学生自主、自由、自控地阅读,这是一个飘着书香的空间,学生在这里充分感受到阅读的快感。
                       

                        四、新课堂,是平等的课堂,绿色的课堂,生态的课堂,是充满诗境的课堂
                           
                        课堂上,余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读来的体验,余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加以适当的引导,正所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课文结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小姑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一个童话形象”“善待别人”“让上苍感动的人”“阳光女孩”“有钻石般美好心灵的人”……这里,余老师没有刻意去求顺、求实、求纯、求完美,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师生之间的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
                       

                         五、新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充满诗趣的课堂
                           
                        在抛出问题后,余老师引导学生自选一个话题,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的体验,解决着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课堂上洋溢着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欢乐。《鹤群翔空》一课,余老师这样设计: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3、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这里,教师的身份已经由知识的垄断者演变为学生读书的对话者。《七颗钻石》结题,余老师仍不忘课堂诗趣的烘托:读起来,让我们心情激荡;说起来,让我们发现闪光;想起来,让我们思绪飞扬。
                    

                         六、诗化的语文课堂,要求老师学做一位诗人
                           
                        要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诗情,洋溢诗意,充满诗趣,达到诗境,我们老师首先要学做一名诗人。要让我们的教学语言诗化,要让我们的情感诗化,要让我们的教学内容诗化,要让我们师生的交流平等化。
                           
                        吟读我们这个诗歌大国浩如烟海的佳作,我们所能获得的那种诗感与课感是那样的血脉相通:既严正,又自由;即精深舒展,又深沉厚重,在热烈中透视几多恬静,在率直中有着不尽的微妙,这种诗感与课感的和谐相通,正是我们追寻的新课堂的诗境、诗情。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