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理论探珠 >> 正文 今天是:
愿你做个“多情”人
作者:青春作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3
 

愿你做个“多情”人
——谈语文新教材中的情感教育与情感积累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是一个过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既有赖于专门的教育,又要经过一个产生、培养、形成的过程。
所有教师都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认识篇:多愁善感,语文本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之魂
人们总是把具有一定语文素养的人赞为“有才”,也就是有“才气”或有“才华”。然而“才”又常常与“情”紧密联系着,呼为“才情”。多愁善感是有才情的基本标志。“为赋新词强说愁”,“多情应笑我,早竹华发”,才华横溢,才寇古今的“苏辛”便是这才子多情的明证!
因此,我的结论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真实施情感教育。
㈠实施情感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的要求
“做一个多情的人。”这是我对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十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
传统的语文教育本来并不缺乏情感教育,所缺的只是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譬如,过去的课本中较多的课文涉及到爱国主义,却较少地关注亲情、友情、爱情。即使是像爱国的主题,也让人觉得空虚、遥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也有一些,却不深入;至于爱情,那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禁区、盲区。
因此,以前对语文教学目标提得最醒目的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即“双基”,强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严重弱化人文性的情感教育。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经过几十年论争之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终于得以定位。在新课标中,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已经明确地把情感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教育教学目标提出来,这实在是科学的、及时的。
㈡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
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反映、表现人类思想情感活动的。即使是传统的诗学和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涵咏”“吟诵”“品味”“体味”“妙悟”“入神”等等,实际上都包含了“情感体验”的过程。
现在的课标课本的编排采用“主题法组编”,一改以往“文体法”、“知识点法”组编经典名文阅读单元的做法。如苏教版第一册,分设了“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感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等六个单元;鄂教版第一册,分设了“成长的足迹”,“情感的涟漪”,“光荣与梦想”,“探秘与发现”,“月光下的故事”,“思辨的智慧”等六个单元。
主题法组编以情感为经线,使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课程不再只是文体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鄂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集中特辑了“情感的涟漪”,让孩子们既能体验到亲情(《纸船》),也能体验到乡情(《故乡的桂花雨》),能体验到友赙(《羚羊木雕》),也能体验到爱情(《鞋子夫妻》),还能体验到对生命的敬畏与同情(《蝈蝈》)和对欣赏美好自然景色的愉悦与赞叹(《空山鸟语》)。面对情感体验如此真切、丰富的课文,我们语文教师岂能无动于衷?
㈢实施情感教育是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任务。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知识与技能”,所以采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管学生喜欢与否,不管学生的身心健康,强“注”给学生。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及情感状态制约着人的认识活动,具有激化鼓动作用。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情感的驱动,便将对学习丧失兴趣,自然就没有对学习的渴求。相反适度的快乐情绪可使人精力充沛旺盛,思维清晰敏捷,有利于充分发挥能力潜能。因此,积极的情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诱因与动力。
“合作”的前提是必须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如果没有积极的情感状态来协调人际关系,合作必定是难以和谐的。反之,如果有友情的参与,合作的过程也必定是愉快的,富于激情的。
正是因为如此,在构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们总是十分重视课前的“创设情境”和“情境激趣”。
㈣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要求
在教学《麦琪的礼物》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讨论题:杰姆与德拉的生活那么贫困,你觉得他们可怜吗?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是贫乏的,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富有——他们拥有纯真热烈的爱情。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我们能确定我们的学生将来并不会全都富有。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
精神的贫乏,情感的缺失,是比贫困更可怕的,这些都是扼杀人的活力与创造力的元凶。
生命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些都依赖于情感教育。认真实施情感教育,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因为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之魂。
方法篇:有笑有泪,情感完善——情感教育应漫溢于语文课堂内外

与具体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相比,“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抽象的,是不太好把握的,也是不好评价的。因此,一些语文教师对之或因无关自身利益而漠视,或因不便操作而无视。下面我将对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方法进行简要归纳。
㈠尊重人格,创设环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对情感教育而言,又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进行情感教育,教师是关键。因为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获得学生尊重与信任的前提,得到学生尊重与信任就能建立良好的师生间的人际关系。而创设良好情感气氛的人际关系环境,又是有效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古人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怎样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呢?我的方法是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每接受一批新学生,我总是首先说明我们相互的关系。我把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界定为:朋友、同学、父子、师生。
1、朋友关系。就是淡化说教者的身份,彻底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待。见面打招呼,见女生挥挥手“嗨”一下,见男生拍拍肩膀“拉”一下;有心事和大家说一下,有空闲和大家聊一下;上课时走下讲台,下到学生中间去,节假日上QQ与他们交谈……,当你坦诚与他们相处时,你会发现,这种良好的朋友关系在不经意间已经形成。
2、同学关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们摄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教师再不是无所不知的了。学生知道的很多知识,教师或许根本“没听说过”。其它在我们的教学原则中就有“教学相长”这一条,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躬下腰来,“眼睛向下”,虚心求教。有的教师唯恐在学生面前“掉底子”、“丢面子”,其实这大可不必。你可以坦诚的告诉他们,教师并不是无所不知的。“同学关系”,实则是“教学相长”的实践,学生会认同你的,除非你真的一无所知。
3、父子关系。我们一直都说要爱学生,这种“爱”不是空洞的。我发现孩子们对“爱”其实是十分敏感的,你爱他们,他们都能感受到。因为爱,所以我能摒弃功利的思想(有很多教师因为太在乎班级排名太在乎奖金,于是将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学生。高压之下,哪还谈得上什么爱?);因为爱,所以我会自然地露出微笑;因为爱,我会“婷婷”“甜甜”“杰杰”地称呼他们;因为爱,我甚至会满腔深情地告诉他们:“你们都是我的宝贝!”
试想,当师生之间笼罩上一层浓浓的亲情之后,作为师者还有什么不能影响到学生呢?
4、师生关系。当然,我们本质上是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但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要理解学生的感情,对学生的真实感情的表露要给予尊重。二是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自己有自己的见解。不要将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当学生对自己所讲的内容有异议而又有道理时,要给予高度评价。
㈡课堂教学,感染熏陶
情感教育不应当与教学内容脱离,也不应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1、讲析中领悟情感
比如我在讲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首先将学生带入一片凄风苦雨的氛围里,然后引导学生领悟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课堂上教师情感投入,同学们凝神专注,既同情诗人衰老无奈,又感叹诗人一腔信念。整个课堂都沉浸在课文的情境里。
比如教读《湖心亭观雪》,通过对叙事、写景、抒情的分析,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
2、诵读中体验情感
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说到诵读,我总是羞赧地想到我几次在课堂上忘情地流泪。
第一次是朗读《最后一课》,读到最后,我自己竟自进入幻觉世界,仿佛进入四十年代,日寇的铁蹄已经踏到窗外,而我也正在为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我的同学们啊,我……我……”,读到此,我已嚎啕大哭,学生们都已惊呆,整个教室寂然无声。
第二次是朗读“自读课本”中的一篇《古老而又永恒的丰碑》,当我读到“当缆车以它那疯狂骇人的速度下滑时……你们同时伸出了手,将小小的潘子浩高高地举起……”时,我哭了,学生半晌无语。
第三次是我范读《泰坦尼克号节选》,当我读到“杰克,我爱你……”时,我心里的一根弦被拨动了,泪水喷涌而出。
第一次为深挚的爱国之情而流泪,第二次为亲子之爱而流泪,第三次则为纯洁忘我的爱情而流泪。至于含着泪花朗诵如《纸船》《梦江南》等等那就是经常的事情了。我相信语文老师每一次课堂上的流泪必定会给学生一生也难以磨灭的心灵震憾。
情感教育是春风细雨,润物无声,需要教师持久的感染和熏陶。
㈢雅词精段,堆积情感
感情不仅要体验,也要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对表情达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由积累而运用。
课内课外的文章里,情感色彩的词语、句子俯拾皆是,表达特定环境下特定情感的段落也随处可见。对这些精美词句,我都要求学生们在“摘抄积累本”上予以积累。这样做既强化了情感体验,又为学生表情达意、抒发情感做好了物质准备。
㈣综合活动,梳理情感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其目的是“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课程标准》),其它也包括丰富的情感体验——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友情,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等等。
我们也可以设计旨在梳理情感的专项的综合活动,比如:
分类写出表达各种情感、情绪的成语。
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最激动的时刻。
让学生说说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或历史上最难忘的情节与人物等等。
类似的综合性活动,不仅是学生情感经验的再现,也是对学生情感的强化、梳理与积累。
有一个学生在活动课上谈到他亲眼看到好友被无情江水吞没的情景时悲恸失声,甚至请求老师转换话题;班上其他同学也听得动容戚然。这样的活动不仅使该同学的悲痛体验得以再现,也使其他同学受到强烈感染。一些电视台开设的类似情感节目,其目的不也在于此吗?
㈤日记周记,坦露心曲
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其情感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敏感地捕捉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最好的方法也是最传统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写日记。考虑到学习负担和生活实际(并不是每天都有事可写有情可录),也可改“日”记为“周”记。“写日记吧,同学们,你们这是在为自己储蓄一笔财富——精神财富!”我如此劝诫他们。
然而,从实际操作的情况看,效果并不理想。写日记周记,作硬性规定吧,学生容易当作作业而采取敷衍的态度;不作硬性规定吧,学生的自觉性毕竟是有限的,最终难免落空。作了硬性规定之后,就必须检查,而一检查就又涉及学生隐私保护的问题。并且学生知道老师要检查之后,其日记周记中就会写进大量“假大空”的东西,真实的情感则难觅踪影。我曾翻看过很多堆放在语文教师办公桌上待批改检查的日记本,所记都是些没有价值的老生常谈,哪里有什么真实情感。
鉴于此,我作了如下努力:第一,严禁学生间偷看日记,一经发现,将“严惩不怠”(在全班作检讨)。第二,教师检查采取“面批”形成,不浏览内容(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要求)。第三,对学生郑重承诺,绝对保护他们的隐私。当学生对自己坦露心曲的行为产生了安全感以后,再看他们的日记周记,我发现,他们连暗恋异性同学都敢写了,甚至有对我这个检查者表示不满的内容也有了。对此,我不但不生气,反而由衷高兴,因为我觉得我获得了成功。
检查过程中,对有些需要引导的问题,我采用在周记中留言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后来他们非常欢迎甚至盼望老师对他们的周记进行检查(与老师交流的渴望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流露出来),他们能从中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安慰、引导和解除困惑的帮助。
随着日记的量的积累,孩子们情感也变得敏感、细腻和丰富起来。
㈥习作训练,学会表达
如果说日记为学生提供了情感的载体和释放的通道的话,那么,习作训练则能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方法和技巧。
请看鄂教版第一册《语文》中写作训练主题:《过去的时光》、《心事》、《窗外的世界》、《美丽的梦想》、《书的故事》、《雨》。哪一个主题不需要调动学生的情趣、情致和情思?
我们强调写作要写出“真情实感”,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表情达意的方法和技巧。
㈦闲聊不闲,疏导情感
当你朋友的角色一步步得到定位和认同以后,学生的愁事、烦事、伤心事就会乐于向你倾吐,这时的语文老师又要充当心理医生了。因为随着学生情感世界的日益丰富,与之伴生的还会有情感偏差,而他们还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一些情感问题。这时候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高素质的语文老师则是为他们提供引导的最合适人选。
由于这些情感问题个性色彩浓,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个别问题只能个别解决。
我的办法是有问必答,个别谈心或者借助QQ和他们交流。
有一个学生因喝酒而受处分,我向他询问事因,他说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很少关心他,在家和继母生活又得不到细致的关怀,因而心生愁闷。生日之夜,借酒浇愁。这是亲子之间的情感问题,当我把情况向他作了分析并帮他出谋划策后,他十分感动,感到豁然开朗。谈话结束他离开我时,走到门口又返身回来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表达他的谢意。
学生中最常见的情感问题还包括友情问题和早恋问题,老师的及时了解、介入和疏导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我也用语文课的时间和学生“闲聊”,来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学了《鞋子夫妻》,我告诉孩子们:爱情是美好的,你们将来都会得到它。你们可以憧憬,却不能过早地去采摘。等你们有爱情了,一定要珍惜。
有学生提出他们共同的困惑:“人为什么而活着呀?”我告诉他们:为快乐而活,为真情而活。并说明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情感教育不会为我们语文教师带来什么,却能给我们的学生们带来很多。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自己的工作和教育行为,无私奉献自己的才智。愿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是“多情”的人,愿我们的孩子们在我们的努力下能够成为“多情”的人——愿他们成为有情趣的,有情致的,有情思的,有情调的,有情味的,有情怀的,有情义的人。
愿我们的语文教师能给他们的人生涂上更加斑斓的色彩。

文章录入:duanyong    责任编辑:duanyo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