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学随笔 >> 正文 今天是: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作者:聆涛小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5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从《追寻人类的起源》的网络教学设计中所想到的

                                         

内容摘要:

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实现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是我们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教师应该善于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一要注入“人情味”;二要留住“语文味”;第三,要注意教师的角色扮演。

关 键 词:

  网络资源 自主探究 人情味 语文味 角色扮演

 

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以网络为资源,拓展语文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趋势。而传统教育则把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的练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明显与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的“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宗旨相违背。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不仅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三条就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教材中也非常强调网络资源支持下的探究式学习,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的起源》明确指出“人类到底从何而来?有神话的回答,有科学的解释.请你收集,研究一下这两方面的资料.可以到图书馆或网上去找资料,也可以请教老师和专家”可见,初中语文教学势必和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而且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以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所谓自主探究学习可分为两种,一种叫“问题解决式”学习,即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帮助下,学生带着一种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另一种叫“任务驱动式”学习,即是指学生像研究人员那样为进行某一项科学研究一样去做实验,以争取创造发明或者发现获得成功的心态,进行学习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采用这两种自主探究的方法,除了教师作相应的启发、引导、点拨与帮助外,主要是靠学生自主探究,即包括学生个人独立自学以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但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学生个人独立自学或学生与他人协商讨论学习,还是这两种交叉综合的学习活动过程,都是以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但是到目前为止,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怎样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资源的真正优势,怎样克服其局限性,怎样与语文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机整合等,还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建立一套操作性和适用性强的指导方法和实施策略是目前语文课程改革所必需的,也是我们要研究的方向。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开展了网络资源支持下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的研究”,本人也进行了网络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课《追寻人类的起源》的设计和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教研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善于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课堂教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与时间,从而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拓宽了他们与别人的交往渠道,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但这种优势的背后也隐藏着另一种劣势,因为这种平等而双向的交往主要通过“人与计算机”的对话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减少,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会越来越淡薄,使得语文课堂缺乏“人情味”;同时,由于教师的监管或引导不当,在开放的网络教学中,也很容易造成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语文味”。

因此,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实现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是我们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经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教研,我们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

首先,要注入“人情味”。

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导师角色,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道德魅力、人格魅力、专业知识、教学艺术来营造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同时积极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不是放任学生去自主学习,从而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充满“人情味”,让学生得到多种层面的情感体验。           

在《追寻人类的起源》案例设计中,我有意识的增加了“给未来人画像”的环节,要求每组设计一幅未来人像,可以用电脑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每幅画要做简要说明,说明主要包括:(1)外形设计理念;(2)服饰搭配理念;(3)人体结构的变化:如皮肤、肌肉、骨骼会有哪些改变。画像要求100cm×80cm,将画像悬挂在教室墙壁上,每组派代表到画像前阐述本组的创作理念。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又在潜意识中,以人性的角度去描绘未来的人类,关注人类的未来

其次,要留住“语文味”。

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要求学生整合网络中的文字、影画、声音、图表等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甚至模拟现实环境进行自主探究,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这是否意味着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就可以远离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向全面网络化的教学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要在这样的课堂中,留住“语文味”,弘扬“语文味”。因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在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意识的交流。教师应该注重以真情感染学生,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情景领悟主旨,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文的阅读、写作习惯。毕竟,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网络资源仅仅是“枝叶”,“语文味”才是教学的“主干”。只有在教学中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引导学生在纷繁的资源中主动与文本对话,与文学大师对话,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悟文学作品的内在美,促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正所谓把根(“语文味”)留住,才能枝繁叶茂。

基于上述考虑,在《追寻人类的起源》的课例设计中,如何让语文活动课更有“语文味”,是我思考的重点。“故事大王比赛”,“自由辩论会”等环节较好的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感受神话文学作品的内在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课后以“人类的起源”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保证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第三,要注意教师的角色扮演。

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单单以课本、黑板和粉笔作为自己的武器进行传统的教学,而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经常要利用网络资源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式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角色扮演。我认为,在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中,教师应当扮演好如下几种角色:1、问题情景的创设者——教师设计好学习研究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带着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关知识与能力的目标。2、研究探索的引导者——教师提出研讨交流的相关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并且目的明确。3、教学资源线索的提供者——教师必须展示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或者告知学生相关的搜索路径。教师在提出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后,不应简单地介绍几种常用的搜索引擎(如搜狐、百度、新浪、Google等)就放任学生自行上网搜索,因为网海茫茫,学生难分主次,很容易造成无的放失,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收获不大。在教学《追寻人类的起源》时,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其实,只需教师把几个相关的网址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交流评价的参与者——教师在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进行之前,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制定本次活动的评价方法,以免学生无所适从,从而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和学习效率的降低。有效的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进行网络资源支持下的的自主探究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中扮演好以上四种角色,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探究的内容、对象和进程,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立的进行知识的整合,并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

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需要我们识别优劣,有效教学。在工作实践中,脚踏实地,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网络资源的优势得以发挥,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网络资源支持下的语文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掌握更多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成为一个新形势下的新型人才。

 

 

 

 

 

 

                                           2005-03-22

 

 

 

 

 

 

 

 

 

 

 

                                       

文章录入:nietao777    责任编辑:nietao777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