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初中语文创新实用教案为语文潮网站原创作品, 版权为作者和本站共有,未经本站书面授权, 任何媒介不得转载与发表, 违反本规定,本站保留追诉权力。
语文潮网站 2005年8月7日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教案的创意在选点研读,选取“雨”做支点来展开读、说、写等实践活动。古人说披文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关键点,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情感洗涤,体会诗歌的魅力。然后由情入理,使学生真正掌握拟人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作用,并学以致用,做实实在在的语文训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学生抢答古诗中写雨的诗句,营造课堂氛围。 2.集体诵读这些诗句,加深体会。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3.介绍背景,导入新课: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刚刚结束“文革”灾难开始新的历史时期,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写下了一首雨之歌,爱之歌,表达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文学揽胜: 1.朗读课文三遍: 第一遍, 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注意下列字词: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第二遍: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师生讨论明确诗歌各节的读法: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表现“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学生两人一组,自读自评,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第三遍:配乐朗读,读出情感。 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如“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等。 2.跳读诗歌里写雨的诗句,想像雨的画面。可以采用男女生分组朗读的形式,边读边体会。 然后请学生给“雨”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自由发挥想像,如“温柔慈爱的春雨”、“勇敢爱笑的雨”、“默默奉献的雨”、“活泼有趣的雨”等。 3.借用课文里的优美词句,结合自己的想像写作抒情短文《雨说》,然后在小组内朗读交流。通过借用和自创来领会诗歌、散文类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
(三)科学探幽: 其实雨是我们熟知的自然物质,下雨也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请同学们查阅手头的资料,或访问教科学课的老师,了解雨的形成、特点、作用等,然后写成一段题为《说雨》的科普文字,朗读交流。 如:雨是云中降落的液体水滴。主要由云中冰晶或雪粒因水汽转移、碰撞、合并等作用,不断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时下降融化而成。也有由液体水滴直接增大下降而成的。雨滴直径约0.1-7毫米。 注意提醒学生,说明的文字和内容必须科学准确。
(四)写作论坛: 1.比较我们的科普短文《说雨》和诗歌《雨说》,二者内容有很大差别,请同学们辩论:课文里的雨还是不是雨。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自己的观点,形成正反方开展辩论。 正方依据如:“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这是春雨到来的时间;“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拥挤”符合春日下雨的特点;“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春雨中的万物特征;“我来的地方很遥远……”准确交待雨的形成之源是云;“我来了,来了就不再回去”说明雨入大地就消释融入泥土。 反方依据如:“雨说”表明它是非自然的事物;“走得很轻”“呼唤乳名”更不是自然雨的写法;“笑着长大”“教你们勇敢地笑”赋予它人的情感;“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表现的完全是人的精神。 师生小结:诗歌运用了拟人手法,整体塑造雨的艺术形象。根据自然事物“雨”的特点,诗人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探访”大地,一会“亲近”孩子,这样写既亲切又生动,使诗歌散发出灵气,展现出真情,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2.创作:仿造课文的拟人手法,写一节小诗《 说》,朗读交流。 如:蚕说 一出世∕就啃起那部∕碧绿的书∕困了,伏在书页上∕打个盹∕打盹,也在做∕长大的梦 这首诗歌抓住蚕的自然特征吃桑叶、蜕皮等,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蚕啃书、打盹、做梦等几个细节,写出了蚕的奋斗精神。 同学们写作可以这样抓住自然事物的特征,思考它具有的精神本质,然后用拟人描述几个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 朗读作品后的交流必须充分,学生发言评述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都有很多好处。
(五)阅读链接: 老师出示郑愁予的诗歌《真理的歌》,请同学们大声朗读。 讨论交流:如何正确理解诗歌的感情;探讨其的艺术手法与《雨说》的异同。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郑愁予的名诗《错误》等。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语文活动实践课。举行赛诗会,在朗读和倾听、自评与互评中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教学步骤: (一)赛前准备:1.教师介绍诗歌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2.教师示范朗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3.鼓励学生用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宣布分小组比赛。4.成立学生评委,公布评分标准。 (二)赛诗过程:1.各小组登台朗诵,形式不拘,可集体,可个人,可伴音,可伴舞。2.请各小组代表进行自评、互评。3.评委公布结果。 (三)赛后余波:1.听课文朗读录音,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2.为自己的朗读录音。3.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一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