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学随笔 >> 正文 | 今天是: |
鸡蛋、戒尺及其它 | |
作者:维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3 | |
鸡蛋、戒尺及其它 ──关于师德的遐想 维 维 小时候,常听父母讲攒鸡蛋求学的故事: 古时候读书人求学,都是背着米挑着鸡蛋去拜先生。送米给先生自然是没有银子交学费,只好拿米来代替;送鸡蛋则多半是出于尊敬。现在很多地方还保留这种礼仪。比如,家里来了贵客,就要在酒菜上来之前先请客人吃一碗荷包蛋,以示格外的敬重,一般的客人是享受不到这样的优遇的。 回忆起这个故事,并不是希望重申旧时代的礼仪之道,而是因为这个事例充分说明了为人师者的地位,那是相当尊贵而至高无尚的。中国封建时代读书人少,学有所成而愿意当先生者更少。因此甘作教书先生本身就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抛弃功利之心而专心学问的淡泊心境。我以为,这种心境即是一种师德存照----不为功利,不存物欲的职业操守,无论当时的人是否将它提升到这一高度。 正因为有这种职业操守作为支撑,为师者甘愿置身于闹市中忍耐寂寞,求学者甘愿奉上一年到头积攒下的鸡蛋。 再到后来,就有了戒尺。 虽然我没有见过这种与缝纫师傅所用的量衣尺很相似的东西,但也大有谈虎色变的感受----把白嫩的小手掰直了,打了手心打手背,有时还要打屁股。丢了脸面不说,那种火辣辣的疼痛可想而知。 但因为遭打的多数是不肯用功的学生,所以即使哪只小手被打得啪啪直响痛得钻心,也绝没有人责备先生的教学方法不当或曰缺德。打的时候,先生也似乎从来不看对象。学业差的要打,学业好的不能背书照样要打。 那时候先生是只知道教书的! 现在的老师就说不准了。有的人,一旦当了老师,就视手中的权力为一种资本。原来自己的老师用过的,现在照例沿用到学生的身上:一次忘了做清洁,罚扫地一周;家长请客吃饭的,座位往前调。这似乎表明,社会进步了,文明程度提高了,有的人道德境界反而更低下了。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向学生伸手,吃、拿、卡、要的毕竟是少数。但是这“少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低估不得。现在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真正尊师重教的时代,人们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已经几近苛刻。因此,做教师的要善待学生更要善待自己,对学生负责首先更要对自己负责。 一切师德境界,皆源于此。 特级教师李镇西写过一本书《爱心与教育》,讲他用爱心感化学生的故事----爱心,就是一种师德; 于漪老师曾深情的对她的同事说:“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次都可以让自己选择职业,那么我将一百次地选择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番话,透露出一位特级教师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不就是一种师德吗? 湖北省当阳市井冈小学的退休教师郑琦,献身于小学低年级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一干就是40多年!这种平常之心,又何尝不是一种师德! 师德是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师德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使教师人人都有崇高的师德,是全社会的理想! 2005年6月 |
|
文章录入:莫言 责任编辑:邹立群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