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 >> 理论探珠 >> 正文 今天是:
教学模式是教材模式的生成转换
作者:夏红星    文章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05年第5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2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整体框架,其依据,大致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教学规定性因素,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等人员性因素,以及教材。对于前二者,人们的讨论似乎比较充分,认识也比较到位,但对于教材对建构教学模式的影响和作用,则似乎讨论得不够,老师们关注得也不够。实际上,教材模式是教学模式的物质载体,教学模式是教材模式的生成转换,教材模式对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和导向作用。随着教材理论的深入发展和教材编制技术的不断提高,语文教材已经超越了“选文集锦”式的编制水平,越来越体现出一种“构建”的特点,人们对语文、语文教学的认识也通过各种途径反映在教材中,“设计”性因素逐渐渗透进教材的各个要素。这样,教材对教学的制约和影响力也就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新教材的使用,应该充分考虑到教材模式的重要意义,充分使用教材模式为我们提供的种种元素,把它们融入教学模式的设计中。
一、把握教材结构模式
新教材的一个突出成绩,是打破单一的教材结构模式,实现了教材结构模式的多元化。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鄂教版是以“成长的足迹”、“情感的涟漪”、“光荣与梦想”等人文话题为结构线索;苏教版的七、八年级是人文话题与文体结合的结构,在“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等人文话题中穿插着“诗词拔萃”、“事理说明”等文体主题,九年级则以“学会读书”的系列知识为结构线索;语文版是典型的文体结构,以实用文体、文学体裁及语体特征为结构线索,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在不断的重复中提升教学内容。教材结构模式对教材的宏观设计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对于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考不可能避开对教材结构模式的理解和把握。如苏教版全套初中教材的结构模式,七、八年级以人文话题与文体结合线索、九年级以知识为线索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的编撰意图在于先把学生引进语文的大门,尽情地感知语文世界的丰富性,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情感,在掌握了一定感性材料、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再偏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就决定了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以对语文的感知、体验和积累为重心。即使是偏重于知识建构的九年级教材,也不宜直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因为它是以选文形式呈现的传统的读书知识和方法,传统的读书知识和方法大都属于缄默知识,它最大的特点不在于精确的表述,而在于心领神会,因此,最佳教学设计模式是让学生于具体的“例子”中感悟知识。
把握教材结构模式意味着对教材结构的充分了解和顺应,意味着在教学模式设计中要扬长避短,合理调控。如人文话题结构的教材,有利于铸就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观念,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但在设计教学模式时也不能忽视承载人文精神、人文观念和文化积淀的言语形式,和其中所蕴涵的言语智慧,否则,语文就会迷失自己。文体知识结构的教材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某一类文体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并相应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设计教学模式时也不能因为教学重心指向文体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而忽视了人的精神发展方面,忽视人文内涵对学生语感图示的突破与提升。把握好教材的结构模式,我们在设计教学模式时才能更具有整体观照意识,才能更好地满足语文素养全息提高的要求。
二、把握教材单元构成
“单元”是教材构成的重要元素,也是语文教学模式综合设计的常用单位,教材的单元构成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的设计。不同版本教材有着不同的组元方式,合理利用单元构成设计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抓住单元构成的主要特点及编撰意图。如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和文体相结合的形式组元,单元内部由“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块组成。而其中最具特点的就是综合性学习部分,教材将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综合性学习之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小综合,强调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只是为学生开展写作和口语交际提供一个操作平台,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大综合,是语文专题实践活动。这种单元构成模式强调了听说读写并重的编撰意图,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设计要改变以前对听说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将听说教学与读写教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并将它们完美结合。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将听说教学融入到单元教学模式的设计中:一是在专门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听说训练;二是结合阅读教学安排一些小型的听说活动,如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小辩论、与同学交流等;三是结合写作教学,将听说活动作为写作训练的前奏,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合理利用单元构成设计教学模式,还必须明确各部分内容与单元主题的关系。如鄂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人文话题“英雄”为单元主题,主要内容构成为:(一)阅读:导读、《沁园春·雪》、《采蒲台的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诺曼底”号遇难记》;(二)诗词诵读:《从军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三)写作:心中的那颗星;(四)综合性学习:英雄赞歌。围绕“英雄”主题,各部分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暗含着教材编撰者的意图和指令。阅读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印证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英雄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解读英雄要联系时代、文化背景,要有自己的评价。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应重视学生对选文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了解,在比较和讨论中实现对英雄有多元化的认识。诗词诵读是在“英雄”主题下的语文积累,教学设计中应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背诵。与阅读不同,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主要是用适合学生心智和情感要求的“英雄”话题激发学生的话语欲望,达成“对材料进行裁剪”“描写时详略要得当”的写作教学目标,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设计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时,话题主要是作为一个“抓手”、一个兴趣的激发点而存在的。
三、把握教材选文处理
在整个语文教材体系中,一篇选文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承载着某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若干个这样的环节连接成语文的“链”,若干个语文的“链”又交织成语文的“网”。也就是说每一篇选文在教材中的意义不仅由它本身决定,更主要的是由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选文在教材中的位置又是由教材对选文的处理方式决定的,因此,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还要考虑教材对某一篇或几篇选文的处理方式。
把握教材对选文的处理方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借助助读材料和练习,“助读和练习实际上起着对一项知识、尤其是一篇课文所要教学的内容的固定作用,或者说它们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展示”[1]。以传统名篇朱自清的《春》为例,人教版与鄂教版同样都选了这篇文章,但却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人教版的《春》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语确定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课后练习的要求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的春景。”、“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是把《春》放在经典的位置,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就应该重点感知、品味和欣赏文章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在美的景物、美的情感中获得熏陶。鄂教版的《春》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四季歌”的《散文两篇》(朱自清的《春》和林斤澜的《春风》)一课中,该版本对《春》的处理是怎样的呢?我们从单元“阅读”部分的导语和练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得到启示——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模式设计中,就不能仅仅只是领会语言的美妙、春光的绮丽,而应该将落脚点放在与另一篇的主题、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上,使学生最终领会比较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那么,从教学内容的选取角度来看,此《春》已非彼《春》了,这里的《春》成为我们学习比较阅读的一个例子,因而“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对选文作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面面俱到分析,应该把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例’的局部,而目光则投射到被‘例’着的那个‘什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策略、态度”[2]。

[1]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03.
[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75.

 

 


 

文章录入:楚雨潇潇    责任编辑:楚雨潇潇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