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八上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12.桥之美
作者:曹双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7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适于鉴赏性朗读,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施美育渗透。本设计通过三个环节,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桥是充满魅力的一种建筑,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身。生活中少不了桥,而且桥本身的美以及它给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感受,使桥历年来都是文人画士笔下的宠儿.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吴冠中用他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笔为我们介绍桥之美,让我们一起欣赏《桥之美》。

二、听范读,谈感受。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谈谈自己听课文后的感受或者启发、体会,可以用多种形式谈。

学生从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领悟到桥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有的领悟到生活周围本身就有饱含画意的景致,只是自己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有的同学可能领悟到文中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还可以把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对某一处自然风景以及室内布置进行一番美的品评;有的也许还会感受到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交融才是美的极致……总之,此环节要让学生充分的展开讨论,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来感知课文。

三、读课文,感受美。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教师示例: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学生发言,充分感受课文内容:

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

桥之美,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

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

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

桥之美,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

桥之美,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

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四、看课文,理解美

1. 选读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你能理解画家为什么说它美吗?

师生杂揉着说,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可单纯地说自己的感受,也可结合自己掌握的绘画或者美学知识来说。

参考示例:我喜欢“细柳拂石桥”一段。浪漫的江南,一座石桥就有一个故事,一座石桥就是一段历史,小巧玲珑而又古朴典雅的它们,本身就是一首首迷人的诗。况早春,乡间的细柳刚刚绽开新嫩的幼芽,生命的蓬勃在微风中鼓荡,鲜美、轻盈、顽皮、欢愉,飞扬着灵动,敲击着沉寂。细柳拂石桥的组合,就是厚重与空灵、宁静与鲜活、阴冷与清亮、阳刚与轻柔的组合。这样深远的意境,即使不见晓风残月,画家也销魂啊!

2.细读课文.

你觉得作者仅仅就为了用极具画面感的文字向我们展示桥之美吗?细读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揣摩文中蕴含深意的句子,深入理解其“人生小品”的特点。如:“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

五、 自读课文,理清结构.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教师提示: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一部分,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就形成了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出了全文的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画家眼中的桥的特殊美感,概括的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悉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富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水上城市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

接下来,作者强调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是更着眼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形式作用,为下文张本.

课文随后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用四个例子——石桥与苇丛的配合,石桥与细柳的合作,在背景烘托下的长桥之美,险峰、急流映衬下的风雨桥——说明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出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然后,作者比较概括的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桥之美的进一步补充.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最后收束全文,用一句话总结上文,回应文章的标题。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本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很富有魅力,是一篇既有散文的语言,又有说明文信息的小品文.针对这些特点,把本文的教学设计成两个板块:做散文读、做说明文读.即“一文两读”.将课文从体裁的角度进行两次阅读整合,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文学性语言有双重把握。

一、读课文,明确要求。

二、读散文——选点寻“美

学生可能会找出很多.如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应充分引领学生感受体会其中的情味。

三、读说明文——明了知识。

此环节可以与《中国石拱桥》比较阅读。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