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八上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13.苏州园林 | |
作者:曹双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7 | |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作者凭借对苏州园林的深入研究,高屋建瓴的提炼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并用精练生动的语言对这一特征作了客观说明.所以本设计还是在通过引导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吸纳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课文精巧的构思和精美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听着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二、读课文,理清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1)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2)同桌之间交流,求同存异。 (3)小组内部交流,求同存异,并统一看法。 (4)全班交流,教师做必要的点拨。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以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 (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3.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第4段。 (2)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三、看课文,把握方法。 1.教师简单介绍有关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知识。 2.多媒体显示: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图表等。 3.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求同析异。 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类别: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作比较: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引用:如“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举例子:如“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等。 列数字:如“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4)比较阅读,加强理解 运用从本文学到的知识分析《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两篇课文选用的说明方法有: 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举例子: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又如“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与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等等. 列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等等. 引用:如“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等等. 四、析文段,赏析语言. 先让学生充分的谈自己的感觉.然后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让学生重点品析: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体会“标本”在这里的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句子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练习 仿句训练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总之,一切都要为完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的败笔. 要求: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部分用一组排比句. 没有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根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要求:利用分总式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部分结构要整齐,冒号前后为因果关系. 学生任选一句仿写句子,然后选两位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评价.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文章是作者为摄影集《苏州园林》作的序,语言形象很强,作者的解说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的照片,学生只要一读课文,就会对造园艺术卓绝、风景优美如画、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园林充满神往.所以本设计因势利导,以学生兴趣为入口,注重文化积累和运用.使学生对苏州园林之美有更深切的认识和体会. 一、导入:解题.简介园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课文,谈感受.让学生大声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 三、看课文,画园林.让学生再看课文,试着用笔画画园林的布局. 四、品画面,配解说词.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为画面配解说词,进一步体会园林的美。 五、以你现有的知识,向从来没有听说过或只知其名的人介绍苏州园林,你打算如何介绍?请写一段文字。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