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八上教案 >> 正文 | 今天是: |
15.说“屏” | |
作者:曹双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7 | |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置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如有疑难,通过同桌之间讨论、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拨即可. 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在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坐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各种屏风的图片,如插屏、围屏、山水屏、花鸟屏、人物屏等等.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 3.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明确:文章主要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就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使其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三、精读课文,把握说明特征.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3.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 1.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第二部分为第2段到第4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2.文章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按其所在的空间分,有室内屏、室外屏,作者介绍了室外安置屏风的作用: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屏风上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仍然是流动的.室内屏起着与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屏又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也有大小之分,它的设置要做到得体才好. 3.抓住段中的关键语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感情.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四、把握特点,感受诗意韵味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句,并尝试理解这些诗句. 明确:“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2.教师提供杜牧《秋夕》全诗,请学生结合全诗理解文中的这两句诗句.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猜读,教师点拨. 明确:这是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凉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教师总结:这些古诗词句,使全文具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的器具是相称的. 一、课内活动: 1.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有些东西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不过,它们都曾在历史中留下剪影,请选择一两件东西,写一篇文章,介绍它们的特征以及功用. 2.请写一个片段描述你所在的城市广场的雕塑,要求抓住特征,说明顺序合理,用词简洁、生动. 3.课外搜集与屏风有关的古诗词句,或者相关的材料,组织一次“话说屏风”的读书交流会. 二、重温经典: 屏风绝句 杜牧 屏风周舫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提示:周舫是一位约早于杜牧一个世纪,活跃在盛唐、中庸之际的画家,善画仕女,极尽工巧之能事,杜牧此诗所咏的屏风上画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由于时间的侵蚀,画上的女子已非旧观,斜倚玉窗,拂尘观画的妙龄少女在妒妖娆,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这首诗反映了在屏风盛行的时代,屏风人物画较为普遍,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成的说明文,作者用浓郁的抒情笔调和诸多实例的旁引,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因此教学时还是朗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古诗词中的咏屏佳句导入。 二、听课文朗读(配古筝曲,最好能配以少量的屏风精品画面,制成课件播放),感受屏文化的内涵。 三、自主学习,把握文中信息,作点知识积累:屏风的特点、屏风的功能、屏风的种类、屏风的设置、屏风在文化休憩方面的作用等。 四、探究:朗读这篇介绍器物的知识性小品文,我们都觉得它结构灵巧、文笔优雅、文味十足,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学生可以充分地朗读、品味、发现,最终明确作者行文的技巧: 贯穿始终的叙述穿插,增添了行文的情韵,如“记得童年”“后来每次”“直至今日”“小时候”“近来我也注意到”等。 有意无意的旁引,丰富了屏风的内蕴,如“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旧社会男女有别”“古代的画中”“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从前女子的房中”等。 诗文的化用与点缀,得体而优雅,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等。 抒情味浓郁的词语运用,感染力极强,如“心生向往之情”“富有诗意”“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称道”“吸引人”“闲滋味”等。 五、迁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提示:尺牍、纸扇、陶器、茶具、漆盒、根雕、木雕、竹雕、瓷雕、篆刻、石绘、匾、佛像、塑像、国画、盆景、刺绣、剪纸、景泰蓝、唐三彩等等。 六、练笔:从同学们的发言中,选一种你感兴趣的器物,学习本文和《桥之美》中灵活多变的写法,介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