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八上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14.故宫博物院
作者:曹双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7
 

 

[实用教案]

把“故宫博物院”搬进我们的课堂,在互联时代已不是神话。利用制作精美、知识准确的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帮助教学,一定会比“仅凭教师一张嘴,任你天花乱坠”的讲析更快捷更高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课文内容的侧重点:本文虽名为“故宫博物院”,作者却按下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文化、藏品、文物不表,只集中笔墨介绍了故宫建筑群,意在让读者对故宫有一大体了解。

2.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故宫的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貌(外形、面积、规模),故宫建筑群的特点(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故宫的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

3.初步感知课文结构:先介绍故宫建筑群的特点,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做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者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然后具体解说各建筑的位置、作用、特点,并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的总特征,最后总说赞叹。

四、点击“紫禁城游览”之“故宫导引”,重寻作者行踪。

1.对照课文,从四条游览线路中选择最贴近作者行踪的一条(“两小时游览”路线图)进行参观。

2.师生一起理清课文说明顺序: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推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有时还辅以方位词,给人清晰鲜明的印象。具体说来就是,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到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3.对照“两小时游览”路线图,逆向解说故宫:假如从神武门出发,沿中轴线由北而南行至午门,你将如何导游?

五、点击“故宫导引”,零距离接近故宫。

1.阅读课文后,点击你感兴趣的故宫建筑,查阅相关资料(有文字介绍,有相关图像)。

2.点击作者重点介绍的故宫建筑——太和殿,借助网上介绍和课文内容向大家解说这一建筑的特点、作用,体会作者详写太和殿的目的。

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写太和殿的文字: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3.故宫的设计贯穿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如何体现于建筑之中的,说说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重新回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来,此问可从建筑布局、衬托性建筑、内部陈设和装饰等方面来理解。

4.你还想知道故宫哪些方面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喜好浏览相关知识。

六、比较阅读两文,理解两文内容。

比较苏州园林与故宫博物院的异同。

1.根据课文介绍,略说其“同”。

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在艺术史上都有相当高的地位,都属综合艺术品,都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都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都能代表祖国的历史文化,同时又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2.根据你对两文的理解,详说其“异”。

一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一是皇家理事生活的宫室殿堂;一个面积小,力求于浅处造深意,一个规模惊人,似“非壮无以重威”;一个是景中造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一个是大致相同的建筑不断重复,在同中求异(略显严正而刻板);一个崇尚自然朴野,强调诗情画意,一个尽显皇家威仪,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封建礼制;一是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足每一寸园地,一是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一庭一院一片新景;一个绝不讲究对称,一个严格均衡对称;一个用假山池沼花木等创生意盎然之理想境界,一个以汉白玉栏杆雕狮等添琼楼仙阙之非凡气象;一个色彩淡雅,给人一种清凉感,一个使用彩绘,增建筑活泼和生趣;一个如文人花鸟画,生动灵巧,一个像中国画长卷,美不胜收……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教无定法,但教要常新。教学内容固定、写法程式化的说明文,我们更要力求以“变”的方式打破说明文“不变”的格局,使不变的知识、课文、课堂因“变”而妙趣横生。本设计力图实现这一点。变种方法学课文,变些顺序说故宫,变个角度写故宫,三步都紧紧依托课文但又不拘泥于课文,充分体现学说明文重在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观书上彩图,初识故宫建筑群的庞大繁复,导入课文。

二、变种方法学课文。

1.方法介绍:图文对照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图片与文字对照起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其突出特点是直观——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图片,给人鲜明的印象。这种方法适于学习介绍复杂建筑群的说明文。

2.教师示例:介绍“我们的学校”。

3.学法实践:对照课文画出故宫的平面示意图(亦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完成)。

三、变个顺序说故宫。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绍故宫,你将这样说(由远及近的顺序)……

2.假如逆作者的路线图而行,你将这样介绍沿途的建筑(移步换景的方法)……

3.假如按不同功用将故宫的建筑分组,你可以逐次介绍(由主及次的逻辑顺序)……

四、变个角度写故宫。

1.作者从大处写故宫建筑群的布局,我从小处写故宫建筑的特色:

写故宫里的彩绘,故宫里形形色色的门、殿顶、角楼,故宫里的龙饰、凤图,故宫里的汉白玉栏杆、圆雕鳌头、铜狮、铜龟、铜鹤……

2.作者重点写故宫的建筑,我重点写故宫的文化:

写故宫的建筑艺术,故宫的历史变迁,故宫的珍奇藏品,故宫的文献价值,故宫人的生活……

注:“变”教课文只是一种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很多的“变”的内容和形式,上面只是一个例子。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