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九上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18.杨修之死
作者:周李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6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纵式结构,层层深入,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细节品味感受形象,研读探究明确主旨,拓展延伸丰富课堂

主要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教师讲述《世说新语捷悟篇》“魏武尝过曹娥碑下”,学生初识杨修的才智。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全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

检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

鸡肋  庖启       主簿    绰刀  高阜  麾军  邺城

(二)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操)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为每一则小故事拟一个小标题。

鸡肋事件  改建园门  食一盒酥  梦中杀人  簏中藏物  斩吏出门  代作答教

3)按行文顺序复述故事。

三、细节品味:

1.细读课文写杨修数犯曹操之忌的几则故事,思考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修在《三国演义》中算不上主要人物,但却被作者写得栩栩如生。杨修是洛阳第一二名的世家,很早就负文名。他虽为曹操办事,不见得内心是尊敬曹操的。正因为这样,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露才,好像有意告诉曹操:你的本领也不过如此,什么事都瞒不过我。文章里的七个小故事大多是在这种心理下发生的。所以杨修虽然聪明,有学问,有才华,但是他“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终招杀身之祸。

2.揣摩曹操的心理,说说曹操在这几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曹操有治世安天下的雄才大略,能够唯才适用,同时又刚愎自用,阴险虚伪,老奸巨滑。

“园门阔”事件中,他身为魏王,有心与工匠逗趣弄诡,可看出他城府很深。“梦中杀人”一事更看出他的阴险残诈。“簏中物”事件中,曹操的老谋深算更是可见一斑。

四、难点探究:杨修之死,谁之过?(先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如果分歧较大,可适机展开辩论,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认识杨修是曹氏政权争斗的牺牲品)

依据这篇课文,杨修被杀可以归纳出三个原因: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五、拓展延伸:讲几则曹操的故事,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曹操。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编演课本剧——在编、演、访中完成对人物形象、文章主题的解读,培养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主要教学步骤:

1.默读课文,按时间顺序复述故事(杨修数犯曹操之忌 曹操以“惑乱军心”为由杀死杨修 曹操兵败斜谷厚葬杨修)

2.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一组选择其中一个小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才智,先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将故事创编得生动具体些,然后分角色活灵活现地将故事表演给大家看。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

3.分组活动十五分钟,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各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组、最佳演员。

5.一线采风:现场采访最佳创编组负责人:你们大胆创编的依据是什么?

6.现场采访曹操最佳扮演者:当你走进角色,你对曹操这一人物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7.现场采访杨修最佳扮演者:你认为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身上得到了哪些教训?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