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人教版教案 >> 人教八上教案 >> 正文 今天是:
23.核舟记
作者:梁吴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6
 

[实用教案]话题导读课

创意说明:本课的创意是:话题导读。即围绕文章的中心词“奇巧”二字设计若干话题,指导学生感知文意,欣赏核舟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奇特技艺、巧妙构思,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描述,让学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亲近中积累知识增长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投影核舟图片,介绍核雕艺术。

核雕是以橄榄、桃子、胡桃,甚至樱桃的果核为材料雕刻而成的。雕成之后,或是浮雕、圆雕、通雕,外形上都能保持果核的原形。核雕通常是单独一件,系之以细绳或佩上座,悬挂或放在案头赏玩,此种镂刻技艺在明代达到高度水平。

擅长核雕的不止本课的王叔远。如明代的夏白眼,相传其在一颗橄榄核上,雕刻了十六个婴儿,每个只有半粒米大小,但是眉目之间,喜怒神情栩栩如生;又刻有荷花九禽,飞走的姿态个个不同,被认为是“一代奇绝”。

清乾隆时期的陈祖章亦刻有核舟一艘,是以王叔远的作品为蓝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2.师生听读,关注下列生字的读音。

罔(wǎng  贻(yí)    八分有奇(yòu)(jī)      箬篷(ruò)      糁(sǎn      髯(rán

褶(zhě) 矫(jiǎo  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诎(qū)    楫(jí) 壬戌(rén)(xū)篆(zhuàn

3.杂然地高声朗读课文。

4.师生合作,齐读课文——师读首尾两段,生读中间三段。

5.借助课下注释,“自言自语”自译全文,即读一句原文,说一句译文。

6.老师检查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翻译。

径寸    因势象形    八分有奇    石青糁之    峨冠    卷端    卷末   两膝相比   绝类弥勒

与苏黄不属        诎右臂支船    椎髫仰面        船背稍夷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翻译中的疑难问题。

三、话题探究,体会王叔远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艺术构思。

1.结合课文内容23段,用含有“虽……但”“虽……却”的转折句围绕“王叔远技艺精湛”这一话题说话。

1)学生自读课文说自己的发现。如:

核舟虽仅“长约八分有奇”,但却雕了四扇窗户,而且窗户竟还能自由开合;

核舟虽“高可二黍许”,便却雕了船舱,还饰以箬篷,宛如真的船只;

核舟上的窗户虽小,上面却还刻有八个字;

小小核舟,虽长不盈寸,却刻了五个人;

核舟虽小,但‘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人物神态栩栩如生;

核舟虽小,但‘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的细微之处都表现出来了;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虽小,但人物的动作乃至服饰细节都表现得清清楚楚;

……

2)教师小结:王叔远的精湛技艺,一是“奇”,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上雕刻了那么多人物、物品和文字;二是“真”,人物的神态、服饰的细节无一不细腻真切,小小的窗户竟还能开合、船舱上竟还真的饰以箬叶,所有物品应有尽有。这两点,大多数微雕艺人都能做到。但王叔远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工匠,还是匠心独具的微雕艺术家,这艘小小核舟就体现了他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才华。

3)请学生讲述自己课前收集的苏轼游赤壁的故事或教师播放故事的音像资料。

2.围绕“王叔远独具匠心”这一话题,阅读课文中间三段,找出相关细节说话。

教师示范:王叔远巧妙地在窗户上刻上苏东坡《赤壁赋》中的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借以点示“苏东坡游赤壁”这个故事。

学生交流的内容可能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可见王叔远善于用人物特征来点示人物;

“舟尾横卧一楫”,王叔远巧用道具暗示故事的环境,江面风平浪静,小船随波荡漾,又紧扣“大苏泛赤壁”之“泛舟”;

“若啸呼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通过人物神态表现江面的宽阔平静,意境的旷远;

……

5)教师小结:由此可见,王叔远是个有一定文学修养、富有想像力、能大胆创造、善具体生动地表现意境的雕刻艺术家。他被作者誉为“奇巧人”,的确当之无愧。

四、话题评说。课文说明“核舟”这一工艺品时,语言准确、精练、传神,试举例评说。

1)教师示范:作者观察细致,用语恰如其分,用”“有奇”“等词准确说明了核舟的大小。

2)学生说的内容可能有:

旁开”“右刻”“左刻清楚明白地说明了窗户及其上刻字的情况;

 卷端”“卷末”“各微侧,说明细致清晰;

“峨冠而多髯”,既形象又简洁,把东坡那特征性的外貌展现了出来;

“如有所语”“绝类弥勒”“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作者善于运用联想和想像来生动再现人物神态,使得人物个性鲜明;

“执”“抚”“指”“相比”既准确说明了人物的动作,又写出了东坡鲁直之间亲密的情谊。

“卧”“诎”“竖”“倚”等动词,准确再现了佛印的动作,展现出他的洒脱不羁的个性;

“椎髻仰面”人物特征神态俱出;

“视端容寂”,既画出了船工的悠然出神,又点示出旷远浩淼的意境;

……

3)教师小结:作者在说明时,既准确又精练,第二段只用80来字就清楚而准确地交待了核舟的形体大小、舱、窗、雕栏、刻字等五项内容;既生动又传神,既展现了一代文豪的闲情逸趣,又有大江泛舟的诗情画意,令读者读来宛如身临其境,有一种美的享受。

五、背诵课文二至四段。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本课的创意是在阅读过程中的活动设计,读一读,译一译,感知课文内容;演一演,品一品,体会作者的语言;理一理,说一说,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匠心。学生“动”起来了,课文也就在他们心中“活”起来了。

教学步骤:

一、读读译译。

1.朗读课文,标记重点生字读音。

2.再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节奏。

3.翻译课文,交流疑难句子翻译。

二、演演品品。

1.从课文三、四段中自选一节,和同学合作表演。

2.请小组代表表演,一人担任旁白,其他同学表演。

3.请表演小组的“小导演”谈体会,教师点示:作者的说明语言准确、明白,因而排练轻松。

4.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传神,小组内请表演最出色的同学谈体会。

5.要求将品析文字在课文旁作好批注。

三、理理说说。

1.展示核舟图片。

2.出示话题:王叔远如何表现“大苏泛赤壁”这个主题?细读课文,理出相关细节说话。

四、背背记记。

对手赛背课文二至四段。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