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试题练习 >> 中考复习 >> 正文 今天是:
巧解巧练第一单元答案与说明
作者:燕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6
 
巧解巧练 1 答案与说明

1.①quē、zhàng、bì、xī  ②piāo、hàn、tí、shuì  2.①A luò  B là  C lào  ②A zài  B zǎi  C zài 3.B(傥的读音应为“tǎng”)  4.c(“档”巧解巧练第一单元答案与说明的声调为第四声,“晕”在词中读第四声,“燕”在词中读第一声)  5.niān、wù、bì、gāi、qù、yú、kài、lì  6.①ráo、náo、jiǎo、qiāo  ②qiān、chàn、jiān、xiān  7.①qìng、qìng、xīn、pán  ②huǐ、wǔ、méi、yù  ③lù、chuō、kān、jǐ  8.D(“脂”的读音为第一声zhī,“瞻养”应为“赡养”;“慵”的注音为yōng,“咀”的注音为jǔ,“ü”的两点要省略;“狼籍”应为“狼藉”,“蕴”的注音应为“yùn”,“炽”的读音应为chì)  9.C(“灼”组词有误,可以组“灼热”,注意与“酌情”的区别)  10.D(胚与呸、琅与锒、诺与喏读音相同)  11.C(“强词夺理”与前两个的读音不同)  12.D(A项中徇和殉, B项中昭和招,C项中粹、悴和萃,读音相同)  13.依次为shǐ、pán、quán、jiàn、xuān、yuán  14.①huà  ②cēncī  ③chāi  ④shào  ⑤hé  ⑥cān  ⑦chā  ⑧chà  15.A(B项中“押解”的“解”读音为“jiè”,C项中“边塞”的“塞”读音为“sài”,D项中的“提防”的“提”的读音为“dī”)  16.⑤⑩⑦⑥④⑧②⑨①③  17.⑨③⑦①④⑩⑤②⑧⑥  18.①hǎo  ②hào  ③hào  ④hǎo

19.D(含情脉脉、供奉、供品、供认、角斗、角色、角逐均与前面所给读音不同)

巧解巧练 2 答案与说明

1.空、善、翱、尤、锤、谐、矍、灼(任选五个填入田字格中即可)  2.艹、十一、M、义项、本字、比喻义、第②个义项  3.玷、沾、戮、戳、虐、虔、弛、驰   4.①晦、舱、隙、索  ②啸、澈、翼、骼、犀  ③褴、褛、撬、雅、袍  ④ 荡漾、怜悯、翱翔、怅惘   5.D(“谈笑风声、既往不究、仗义直言、汗流夹背、厉精图治、提心掉胆”分别应改为“谈笑风生、既往不咎、仗义执言、汗流浃背、励精图治、提心吊胆”)  6.B(记忆犹新:还)  7.愧、荼、朔、敝、瘴、敷、迥、缭、毖、鸦、拈、吊  8.相、像、象、相、像、象(相,主要指和人外貌有关的样子,如相貌、相片、识相等;像,主要指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画像、绣像、遗像等;象,主要指前两种之外的形状样子,如现象、气象、景象等。)  9.①墟、需、须、虚、嘘  ②造、燥、躁、噪、灶  ③犊、椟、读、黩、渎  ④啡、菲、扉、蜚、绯  10.①砥、岿  ②销  ③yǐ、lǐ  ④luò、là  11.①惠——慧  优——忧 ②坚——艰  练——炼   12.D (“耗废、心弛神往、排炼”应分别为“耗费、心驰神往、排练”)  13.C(“矫键”应为“矫健”,“称、诣”的注音分别应为“chèn、yì”,“迄今”一词中“迄”的含义为“到”,“悖”的含义为“相反,相冲突”)  14.C(“仍”应为“乃”,就的意思;“潜”的声调为第二声,“润”的含义为“滋润”;“重”的音为“zhòng”,是“很沉,沉甸甸”的意思)  15.其、营、览、独、贤、盖、鸣、剑、依、引 、化、刻、眉、机、欲 、成、释、世、长、碑  16.D(A才疏学浅、志大才疏:空虚。疏于防范:疏忽。仗义疏财:使从密变稀。B远涉重洋、跋山涉水:徒步过水,泛指从水上经过。涉足江湖:牵涉。涉笔成趣:涉笔连在一起,是用笔写作。C绝无仅有:绝对。绝处逢生:没有出路的。络绎不绝:断绝。悬崖绝壁:走不通的。)  17.①喇  ②嗽  ③獭  ④懒  18.D(A必竟应为毕竟; B不缀应为不辍; C央央应为泱泱)

巧解巧练 3 答案与说明

1.“  ” , ; , ?  2.① 。 ,② : ③ 。  3.D(破折号应为括号,破折号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括号里的内容朗读时不需要读出)  4.A(B中的问号应在引号里面,C中的冒号应为逗号,D中的第二个逗号应为冒号)  5.D(①中两个相邻的数字可以连续不间断的朗读,应去顿号;②中冒号需要较大的停顿,这里不需要,应去掉;③中“这个”有指代上文内容的作用,破折号应删去;④中用了省略号不应再用等等,可删去等等,或者删去省略号)  6.A(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7.B(表否定)  8.A(A表说话断断续续,其他各项都表示话未说完)  9.“充”应加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10.C(根据文段意思,应该是主任的错误,只有去掉C处的逗号,才能表明是主任要强行加盖“合格证”图章)  11.财主发雷霆的原因是因为他断句断错了,他是如此断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秀才让财主破涕为笑的原因是因为他这样断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12.①? ②。 13.①表示否定,讽刺那些为封建军阀效劳的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②表现了闰土语不成句、困苦不堪、精神萎靡的样子。③两个省略号表示孔乙己在理屈的情况下思考的过程,感叹号意在表示“窃”与“偷”的不同,突出他死爱面子的性格。

巧解巧练 4 答案与说明

1.C(作者应为郦道元)  2.A  3.D(作者不是司马迁)  4.C(是元曲,不是宋词,“天净沙”是曲牌名不是词牌名)  5.B(鲁迅不是小说《故乡》中的人物,因为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  6.C(《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我的叔叔于勒》不是以主人公的名字来命题,《天净沙  秋思》和《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曲不是词)  7.D(《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作者是陆游)  8.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解放前,《驿路梨花》──解放后,《小石潭记》──唐朝,《醉翁亭记》──宋朝,《老残游记》──清朝)  9.① 三顾茅庐  ② 讳疾忌医  ③ 无人问津  ④ 扑朔迷离  ⑤ 黔驴技穷  10.依次为李白、杜甫、诗经、国风、楚辞、离骚  11.A(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范进中举”是参加乡试被录取为举人,如果他想考状元,还要经过会试和殿试)  12.①越王勾践  ②刘备  ③曹操  ④赵高  ⑤秦始皇  ⑥曹操  13.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该文体一般都用韵)  14.①范进  ②闰土  ③孔乙己  15.①《三国演义》②《红楼梦》③《儒林外史》④《水浒传》

第一章单元小结答案与说明

1.恬、偎、誓、撷  2.D(A中提防、B中分析、C中边塞都与前面的读音不同)  3.A(“称心如意”的“称”应该读“chèn”)  4.D(“不屑置辩、绿草如荫、混然一体”分别应为“不屑置辩、绿草如茵、浑然一体”)  5.B (A 矛—茅 霄—宵;C 鸦—哑 眼—颜;D 往—忘 按—安)  6.D(“风雨如诲、怨天忧人、坦荡如底、不缀劳作、分外妖挠、错落有至”分别应为“风雨如晦、怨天尤人、坦荡如砥、不辍劳作、分外妖娆、错落有致”)  7.7画  C;心  A   8.寝、尤、歧、膺、灼、趋   9.B(A项中“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是陈述句,后面应该用逗号)  10.D  11.: , 。 ; , , 。12.A(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之间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13.B(不是歌女,而是封建统治者)  14.B(《藤野先生》是散文)  15.D (“温故知新”应该出自《论语》,而不是出自《孟子》)  16.A(A项中所列诗句的作者应该是陆游,不是辛弃疾)  17.①孔子或《论语》 ②欧阳修或《醉翁亭记》 ③陶渊明或《桃花源记》④陈涉或《陈涉世家》或司马迁  ⑤杜甫  ⑥诸葛亮  18.B  19.B (读音分别为shū、yù、ǒu)  20.C(A项中词语书写不对,“冲”应为“充”,B项中“疾”的声调应该是第二声, D项中“偃”的意思是“放倒”)

21.状——壮 薄——礴 凌——陵  22.D(“简朴、至胜、烦燥”分别应为“俭朴、致胜、烦躁”)23.C 24.标点符号的不同,表明了富僧对贫僧的态度从“怀疑”发展到了“轻视嘲笑”。“子何恃而往?”问句中还只是有怀疑的意味,“子何恃而往!”则与前面的口气截然不同,不以为然,嘲笑对方。  25.A ,B 。  C ,  D !  26.①我房间里有一只蚊子,没打着。  ②我房间里有,一只蚊子没打着。  ③我房间里,有一只蚊子没打着。  27.①司马迁  ②诸葛亮  ③蒲松龄  ④白居易  28.A  29.①作者的号  ②作者籍贯  ③作者谥号  ④作者官职  ⑤作者的字  ⑥作者书房名  30.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写入田字格即可  31.①《水浒》 宋江(或其他人物)  ②《三国演义》 张飞(或其他人物)  ③《西游记》  孙悟空(或其他人物)  ④《红楼梦》 贾宝玉(或其他人物)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