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初中阅读 >> 人教八上教材 >> 正文 今天是:
R8121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8
 

 

    [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事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你是否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它就出自这篇课文。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在当时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意义,并且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读课文时要注意,作者是按照他的社会理想来编织故事情节的。读后还要仔细想想,对作者的理想应当怎样认识,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晋太元②中,武陵③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④缤纷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①,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②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阡陌交通⑦,鸡犬相闻⑧。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⑨。黄发垂髫⑩,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11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2,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13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14所闻,皆叹惋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6,处处志之。及郡下17,诣①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②,遂③迷,不复得路。

    南阳④刘子骥⑤,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⑥往。未果⑦,寻⑧病终。后遂无问津⑨者。


①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②〔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③〔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④〔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⑤〔缤纷〕繁多的样子。

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②〔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③〔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④〔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⑤〔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⑥〔属〕类。

⑦〔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⑧〔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⑨〔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0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1〔要(yāo)〕通"邀",邀请。

1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3〔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4〔具言〕详细地说出。

15〔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6〔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17〔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①〔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②〔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③〔遂〕终于。

④〔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⑤〔刘子骥〕名(lín)驎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⑥〔规〕计划。

⑦〔未果〕没有实现。

⑧〔寻〕随即,不久。

⑨〔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研讨与练习

  一 熟读并背诵全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像。

  二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提示〕讨论前要先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并要有一些社会发展史常识。

  三 本文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练习。

    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四 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学习背诵

    背诵一些经典和重要的篇章,是我国的教育传统。

    背诵之前,要朗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要粗通文意,对全文的结构、思路和关键性语句也要有个大体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低声快读,反复读,读得很熟。于是开始背,一段一段地背;一段之中,一层一层地背;一层之中,一句一句地背。背了上一句,再背下一句,连句成层;背了上一层,再背下一层,连层成段;背了上一段,再背下一段,连段成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部背出之后,对不够熟练、容易出错之处,要多下功夫。直到背得琅琅上口,滔滔不绝,达到不假思索,一气背完全篇的地步。

    背诵决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要边背诵,边思考,边理解,边记忆,心口并用。背诵应当自然成诵,像流水一样自然流泻出来,就是"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真正化为自身的血肉。

文章录入:冰风烈焰    责任编辑:冰风烈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