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初中阅读 >> 人教八上教材 >> 正文 今天是:
陋室铭|爱莲说
作者:刘禹锡|周敦颐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8
 

 

    [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⑦之乱耳,无案牍⑧之劳形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2。晋陶渊明独爱菊13。自李唐14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15而不染16,濯清涟而不妖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④焉⑤。 予谓菊,花之隐逸⑥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莲,花之君子⑧者也。噫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选自《全唐文》卷六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③〔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③〔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⑤〔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⑥〔金经〕指佛经。

⑦〔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⑧〔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⑨〔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11〔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选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2〔蕃(fán)〕多。

1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14〔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5〔淤(yū)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16〔染〕沾染(污秽)。

①〔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②〔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③〔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④〔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⑤〔焉〕助词。

⑥〔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⑦〔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⑧〔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⑨〔噫(yì)〕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⑩〔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1〔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2〔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研讨与练习

  一 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二 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2、《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 "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学习猜读

    猜读,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内容。比如,看到标题,可以猜测正文的内容,然后把正文与所推测的内容比较;读了开头,猜测文章将有什么样的结尾;读了上段,猜测下段,或是读了上句,猜测下句。猜读法有利于读思结合,使阅读插上联想、想像的翅膀,提高阅读的兴趣。

    猜想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把原文的有关材料作为依据,从文章体裁、有关段落、有关词句出发,作合理的推测。把原文的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猜想也许对,也许不完全对,也许完全不对,都没有关系。要紧的是,猜想能锻炼你的创造力。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就是你猜想的内容高出了原著。

文章录入:冰风烈焰    责任编辑:冰风烈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