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专题教案 >> 作文讲座 >> 正文 今天是:
点染纷繁的事物——中考写“物”类作文专题训练
作者:袁龙琼    文章来源:语文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9
 

“唉。”鸭公公感到失望。

“哦,”蝙蝠有了好主意,“我去请猫头鹰大哥来,他的眼睛可尖了,在漆黑的夜里,还能站在高高的树上,发现偷吃庄稼的田鼠,一下子就把它逮住呢。”

不一会儿,猫头鹰大哥跟着蝙蝠来了。不过,他也很为难。因为他的眼睛很奇特,晚上,只要有一点点微弱的光线,对周围的东西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一到白天,就什么东西也看不见了,就像从暗处突然跑到明亮的地方,眼睛一下子花了一样。

这一下子鸭公公可急坏了,他摊开信纸,不知如何才好。突然,传来一阵鹰叫声,一只老鹰正在他们头上盘旋。“哟,鸭公公,谁给你来的信哪?哦,原来是小白鸭啊!”鸭公公抬起头望着老鹰吃惊地说:“你的眼睛真尖啊!”

老鹰听到称赞,神气地回答道:“这算什么,我还能从几千米的高空看见地面的小鸡呢。要不,人类会仿照我的眼睛制造电子鹰眼吗?”

这时,猫头鹰大哥可不高兴了:

“哼!你别那么骄傲。其实呀,各人的眼睛有各自的特点,人们不是早就模仿青蛙的眼睛制成了电子蛙眼和自动跟踪系统吗?”

一席话,说得老鹰羞红了脸飞走了。

(选自《初中生写作》2003.5  作者:龚华)

[例文评点]

这是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又是篇形象生动的科学小品。本文通过鸭公公认信,写出了青蛙、蝙蝠、猫头鹰、老鹰眼睛各自的特点,让人从中学到科学知识。文章情节一波三折,对话生动,逐步引出青蛙、蝙蝠、猫头鹰、老鹰,并对它们进行精雕细刻,使其形象鲜明,在对话中点出仿生学,突出了研究动物特点的重大意义。

[文题之二]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一些必备的物品,如上学骑的自行车,装垃圾的垃圾筒,做作业用的桌椅,老师写字的粉笔……这些不起眼的物品,在默默无私地为人类服务,你可曾关注过它们?现在,请以“抽屉”或“垃圾筒”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构思点拨]

对“抽屉”、“垃圾筒”等众所周知的物品,同学们一般都觉得有话可写,但要写出佳作也并非易事,写作时应力求突破世俗的束缚,大胆创新。可在构思上别出心裁,或以剧本式、日记式、小标题式等结构全篇,或让“抽屉”、“垃圾筒”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遭遇或故事,也可以以它们为线索,串起一个个故事来写人记事,还可以想像未来的抽屉、垃圾筒是什么样子的,反映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等等。

[例文参读]

 

一个垃圾筒的一天

 

我是一个呆在路边的垃圾筒。日晒雨淋对我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令我在乎的是每天受到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创伤。

6:30

一个清洁工骑着垃圾车,缓缓地来到我身边,然后打开我的肚子,“这么少垃圾,还是明天再清理吧!”然后清洁工就离我而去。我肚子里的垃圾从前天到现在还是原封不动。

7:40

上班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身边走过。突然,一个矿泉水瓶向我飞来!“砰”的一声,我感到脑袋一阵疼痛。谁这么缺德!我心中埋怨道,可是转念一想:每天都会有这种事,干嘛那么计较呢?我只好自认倒霉。

9:30

一个鼠头鼠脑的青年男子站在我身边,竟然在吃面包!难道他能在这种环境下进食?吃完后,他把塑料袋随手扔在地上,根本没把我放在眼内。临走时,还朝我身上吐了一口痰!真恶心!

11:10

一群小学生嘻嘻哈哈地从我身边经过,这意味着我又要受罪了。果然,无数的汽水瓶、纸团、雪糕棍,一一向我飞来。有些在我身边飞过,有些撞在我身上,只有少数飞进我的口里。我真不明白,现在小学生的命中率怎么这么低?

13:00

烈日当空,我浑身都火辣辣的。我真希望现在能下一场大雨,好让自己散散热。几滴水滴在我头上,然后又是几滴。我感到莫名其妙,下雨了吗?可是我闻到滴下的水滴带着一阵泥土的气味,唉,原来又是楼上在浇花。

16:20

我望着路上的行人,正回忆着往事。突然,一个黑色的垃圾袋从天而降,正好落在我身边。我吓了一大跳,可周围的路人只是斜眼看看,又若无其事地走自己的路。刚才真危险!但我也为自己感到幸运:以前都是落在头上的。

17:30

“学生潮”已经过去,我又可以松一口气了。这时,一个垂头丧气的小学生,手里拿着一张不及格的试卷,踏着沉重的步子向我走来。他来到我身边时,突然一脚踢在我的身上,我肚子里的垃圾也抖了一抖。现在的学生真缺德啊!我有点生气,毕竟自己是垃圾筒,而不是出气筒。

20:00

一个穿着时髦的少女从我面前的时装店走出来,她口里嚼着什么东西,正在向我走来。我心里暗暗祈祷:瞄准一点,瞄准一点……我还没祈祷完,她就把口里的香口胶吐向我,刚好粘在我的头顶上。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23:20

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都不多了,我正想松一口气。谁知“瘟神”——一个穿着破烂的乞丐向我走来!他打开了我的肚子,在里面寻觅了一番,最后拿了半块面包出来,然后带着喜悦的神色离开了。我的肚子还是开着的,真希望风儿能帮我关掉它。

次日6:00

东方露出一丝白光,寂静的街道将会变得热闹。唉,新的一天又来了……

(选自《课堂内外·创新作文》2003.1  作者:区宇翔)

[例文评点]

本文紧扣文题,以时间为序,从垃圾筒的角度来写,以第一个称展示了它一天的遭遇,更真切更能打动读者。本文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本文的作者如一个高妙的摄影师,精心摄取了一个个典型的画面,形象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人们对垃圾筒“肉体和精神上”所造成的“创伤”,引人深思,表达出作者希望人们讲究卫生、遵守社会公德的强烈愿望。

[例文参读]

 

女孩的抽屉

 

女孩的抽屉比男孩大。女孩抽屉里锁住的秘密,像早春三月的风,撩拨着人的心思;女孩抽屉里藏住的趣味,像一把把金色的小钥匙。开启了人的心扉。

赤橙黄绿青蓝紫。青春的色彩,赋予色彩的青春!本来,女孩,你丰润的面庞,满身的朝气,甜美的微笑和闪亮的眸子已经足以使人着迷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漂亮精致的发卡来装扮。可你喜欢这样,说这是青春的夸张。我喜欢你系在头上的红发带。红得艳,红得亮,红得像一轮小太阳。

闲暇的时候,摆弄一下女孩的抽屉,会发现这个加了把锁的小世界是多么迷人,多么珍贵!

抽屉的一角里堆放着思念。看着那只漂亮的绒布小老鼠。看着那枚小巧的别针,看着生日卡令人激动的良好祝愿,你又想起上次生日时,切蛋糕的手还有点颤抖呢!抽屉里还有几颗美丽的鹅卵石,是你和朋友一起去河边拣的,那珍贵的友情就凝聚在这小小石头上了……

抽屉里一定会有几本影集。噢,那里有你寻春的倩影,身后是一片绿草地;那里有你访秋的风姿,旁边是满山的红叶;那里有你踏浪的身影,周围是你与浪花嬉戏的欢笑……世上有那么多美景,你怎么拍得完呢?

抽屉里有女孩的打算。一个小信封里装着女孩为数不多的零花钱。为了使自己拥有一个愉快的夏天,绞尽脑汁,计算了无数次之后,你发现无论是哪个计划,钱都不够,女孩,你叹气了……

抽屉里最隐蔽的地方藏着你的秘密。你有许多想炫耀又不敢炫耀的东西,心里闷着好多想说又不敢说的话。这可苦煞了你,女孩!小时候,你可以随时自豪地把“家珍”数落一遍,现在,有了那么大的一把锁,许多秘密便无可奉告了!

以前,你总羡慕抽屉里装满书的大女孩们,现在不了。你说书可以放在书橱里,抽屉是你自己的世界。你说你喜欢绚丽多彩。你说,你要拥有世上最大的抽屉。

女孩的青春,便定格在女孩的抽屉里。

(选自《初中生优秀作文》2003.10  作者:祝浩)

 

[例文评点]

小作者以清新的文笔,多角度展开,详尽地摹写了女孩抽屉的特点,是一篇鲜活的美文,由于小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融情于物的写法,由抽屉里的摆饰联想到一个个快乐的伤心的故事,让无情的静物鲜活丰满,充分体现了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多彩的生活和满腹的心思。

[文题之三]

文题:_________的随想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充蝶、树、门、石子、粉笔屑、股票、计算机等,把文题填充完整。

2.力求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3.字数在600左右。

[构思点拨]

这可以看作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文章,要以所填的点为辐射点,进行联想,或散点铺排、或以意识流的形式,贯串一些思维片断,可以由古到今、由此及彼等直抒对物的强烈感情。

[例文参读]

 

黄河的随想

 

黄河在咆哮,古老的黄河在咆哮。她一身深黄的河水奔腾翻滚,诉说着她的漫漫旅程。黄河,她太古老太古老,又太辉煌太辉煌。五千多年间,黄河岸边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黄帝似的伟大人物,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炎黄子孙。黄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炎黄先祖与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以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头脑创造了这个文明古国,在中国悠久的历史篇章中,写下了举世瞩目的一页。过去的中国是前人建造的功劳,今日的中国是父辈的辛勤建设,未来的中国将在我们手中飞黄腾达。

黄河在咆哮,悲伤的黄河在咆哮。她饱经风霜,经历了难以计数的坎坷岁月。她遍体鳞伤,含冤受辱。她在大声呼唤我们这些中华儿女:不要忘记过去那段屈辱的岁月——不要忘记英国侵略者如何用大炮、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不要忘记八国联军烧杀抢掠,肆意践踏中国的文化珍宝;不要忘记在日本鬼子凶残的刺刀面前,国民党政府炸开黄河,用千百万劳动人民的灾难换得战局上短暂的缓和;不要忘记中国人民被列强欺压在水深火热中煎熬。这冤,这辱,这屈,刻骨铭心,黄河儿女世世代代背上了这烙印,肩负着一洗耻辱重振国威的历史使命,在大浪中奋勇向前,向前!

黄河在咆哮,醒来的黄河在咆哮,这咆哮是号角,这咆哮是战鼓。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华大地带来蓬勃的生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更是春暖人间。黄河在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轰天震地的欢呼声中咆哮,她翻腾,她激荡,她抖擞,她飞天翱翔。她为中华民族的光辉前程而全身心的兴奋。黄河在咆哮,黄河的每一朵浪花都在发出全力的呼号,她在时时刻刻激励、鞭策中华健儿们前进。

黄河在咆哮,威严的黄河在咆哮。新中国建立以来,黄河不断整治,得到党和人民大力支持与重视,更得到了世界各国人士的仰慕,称她是“中国的一条真正的黄龙”。她挽回了曾经被人唾弃的尊严。现在黄河站起来了,也代表我们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都站起来了。听,黄河用奔腾九天、拨云揽月的气势在宣讲,她教育我们:“努力学好文化,为祖国再添新貌。”啊,世界上哪里去找比这更磅礴的喉咙,世界上哪里去找比这更震撼着人类每一个细胞的声音!黄河的话就像是一条无形的长鞭,在督促我们奋发向上。

黄河啊黄河,多少个朝朝暮暮你在咆哮,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中华民族的富强,为的是赤县神州的昌盛,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职责。为了它,黄河又在多少个炎黄后代的心中此起彼伏、咆哮不停呢?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洪亮的歌声传遍祖国天南海北,激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令人遐想翩翩。

(选自《作文与考试》2003.15  作者:陈明)

[例文评点]

黄河,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用它来作为中国的缩影是极具典型性的。小作者截取了“黄河在咆哮”这一特写镜头,遐想翩翩,将文明旅程、百年屈辱、今日辉煌、未来重任熔铸为一帧似乎能触到的奔腾脉搏的风景,有条不紊地展示出一幕幕色彩各异的场面,从而奏响了全文“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主旋律,格调雄浑壮阔,震憾人心。

[例文参读]

 

窗的随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我在小学时学过的诗句。诗人杜甫从小小的窗口看到了西山终年不化的积雪,看到了来自东吴要向远方行驶的船只。他的这首诗使我感受到窗是博大的,窗可以包罗万千景象。

窗,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窗走进了一位女词人的心灵深处。李清照在一个孤寂冷清的黄昏,倚窗凝视,看到了黄花满地、梧桐细雨。鸿雁飞过的凄清景象,于是,她发出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感叹。

窗嵌入了一个闺阁才女的心底里。也是在深秋季节,也是在黄昏日落时,林黛玉坐在窗口,望着那渐渐沥沥的小雨,听着那清晰的雨滴竹稍声,她想到了自己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生活,不觉心有所感,写出了一首凄婉动人的《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窗打开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隔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诗意。

当一个孩子被大人强迫去睡觉时,他的心中是多么不畅快。可当他在被窝里想到他可以从窗台看到外面的景物时,他很快地趴在了窗台上。从窗口,他看到了楼下玩耍的孩子,看到了远处路灯下的行人……在那时一定很快乐吧!

有一个女孩子,她有病,不能下楼,不能出去玩。这时,小小的窗口又成了她惟一的安慰,她从窗口看到了缤纷的世界。窗给了她生活的勇气。

有了窗,就有了希望。站在窗口,我默默地想。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3  作者:王柑琪)

[例文评点]

这篇短文篇幅不长,内容却丰富多彩。小作者由古及今,对“窗”展开联想,想到了李清照从窗外看到的凄景而触发的悲情,想到了林黛玉坐在窗口聆听雨声而抒发的凄情,想到了被强迫睡觉的男孩对窗外行人的欣羡之情,想到了生病的女孩从窗外缤纷世界中受到的鼓舞之情,可谓场面生动,情景交融。此外,文中引用了跟窗有关的许多古诗,既切合文章的内容,又给文章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文题之四]

不同的人笔下的菊各不相同,如《红楼梦》中黛玉、宝玉、宝钗、湘云、探春五人所作的十二首诗:《忆菊》、《访菊》、《种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等就反映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情趣。又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闲、黄巢的“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奇想,毛主席的“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豪情,也反映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胸怀境界。请以“菊”为话题作文。

[构思点拨]

古往今来,多少人爱菊种菊赏菊咏菊。这篇文章可以写成一篇以菊花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或全面介绍或根据不同写作目的选取相关的内容作详细介绍;可以描述菊花不择土壤,凌风傲雪,端雅大方,久开不败等特点,从中找出引发点,运用联想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颂扬某种精神;可以以观菊为内容,写成一篇游记、参观记;可以写某人对菊花的情缘等。

[例文参读]

 

  

 

菊花的别名很多,如黄花、节花、女花、日精、更生、金蕊。更有人称它“花中隐士”,那是因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隐居柴桑后,终日以菊为伴,故而它也就被后代文人视为隐逸高雅的化身了。

古人栽培菊花最早是供食用的。屈原《离骚》里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神农本草经》里有“菊服之轻身耐老”的说法,汉初有重阳节饮菊花酒的习俗,汉魏时有用菊花嫩芽沏茶的嗜好。就是现在,中医也常以黄白菊花入药,家庭更是把野生的菊花、栽植的茼蒿菊作为可口的菜蔬。

晋代以后,菊花逐渐成为观赏佳品。陶潜爱菊在历史上留下佳话,唐人也写了不少咏菊诗篇,宋代每年要开两次“赛菊会”,而清代《广群芳谱》记载的菊花品种,已达三四百个了。

菊花作为文化使者,也为促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据考,公元前900年前,我国菊花经朝鲜传到日本;公元1180年进入英国;1189年传到东南亚,又传到荷兰;1789年传到法国;19世纪初从英国传到美洲。至今,世界各地都可见到它的倩影,成为世界名花之一。日本天皇每年秋天要举行“菊花会”,招待外交使节和政府官员;而11月 3日还是日本人的“菊花节”。

菊花不仅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氟化氢等有毒气体与粉尘。这一点恐怕就更不大为人所知了。

(选自《中学生优秀作文》2003.9  作者:杨阳)

[例文点评]

这是一篇以菊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它全面介绍了菊花的名称、用途、品种、移植等,引经据典,翔实准确,新鲜有趣,让读者从中了解到许多有关菊的知识。

[例文参读]

 

  

 

转过铁影壁,我走进北海植物园。这里正举办“北京市首届菊花竞展”。

一进门,眼前是另一番景象:花园里,各种色彩和形状的菊花竞相开放,它们似乎在向每一个来者微笑。我不禁想起前人的吟菊诗“飒飒西风满院栽”。在这深秋季节里,菊花伴随寒冷开放。

来到第一展室,这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一排淡紫的“绝代佳人”放在前面;后面的圆球状、耀眼的“光辉”、“墨荷”显出一副庄重之色;“追鱼”像个娇贵的小姐,浅紫而微黄的小脸上,露出矜持的神气;那盘开着大朵粗瓣懒散地倒垂下来的菊花,像个懒姑娘把长发松散在肩头,有人给它起了个有趣的名字“懒梳妆”。在这一展室门口,有两盆半人多高的墨菊。这两棵粗壮的墨菊,巍然挺立在那里,俨然是两名哨兵,守卫着它的兄弟姐妹。

走进最大的一间展室,只见衣冠鲜丽的古人正在那里赏菊吟诗。我仔细一看,原来是《红楼梦》里“潇湘魅咏菊花诗”的造型:坐在书桌旁执笔沉吟的是“潇湘妃子”林黛玉,在一旁指手画脚的自然是“无事忙”宝玉了,后面一位是“蘅芜君”宝钗,另一位大概是史湘云。几个人各具神态,置身于菊花丛中,真可谓情景交融。使人不禁想起林黛玉《咏菊》诗中“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的名句来。

展室的另一边,黄菊分外娇艳,绿丝淡雅垂挂,但这都引不起我的兴趣,因为旁边有大片的白菊更引人入胜。那盆“西厢待月”,洁白如玉;“长生乐”如雪球团抱;“雪狮”白玉无瑕,像一头卧在枝头上的狮子;“晴霞万里”略低粉颈,似雪的花瓣含羞下倾……光这白色的菊花就不下百种。白菊给人一种高雅、端丽的感觉,难怪向来清高的黛玉要问它“孤标傲世偕谁隐”了,也休怪诗人咏菊来表现他们对高洁品德的追求。

一转弯,我又来到了采菊厅。一进厅门,只见一位古人飘然站在眼前。他就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一个小书童手捧野菊花正向他说着什么,诗人一副神色自得的表情,一手捻着胡须,似乎在吟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陶渊明弃官隐居后,过着清闲、安适的生活,他的吟菊名句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一边漫步在这万花丛中,一边玩味着古人咏菊的诗句,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忽然,一阵清香飘来,我贪婪地吸了一口,真是沁人心脾。“蕊清香冷蝶难来”的菊花,竟会如此馨香,使我不由在屋里寻觅香气的来处。原来这香气是从爬满花架的小黄菊花发出来的。这股香气一直把我送出了展室。

我缓缓向前走去,猛抬眼,看见前面标语牌上写着陈毅同志1959年的题词:“高等艺术,美化自然”。

是啊,向往关好的事物,追求美的心愿,大概是人们共有的特性吧。我真诚地感谢那些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无闻工作着的人们。

我希望“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选自《语文天地》2003.10  作者:冯时)

[例文点评]

全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写了自己在北海植物园参观“北京市首届菊花竞展”的经过。作者笔下的菊花是情态可掬、多姿多彩、惹人喜爱,文中的诗词更是信手拈来,引用得当,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文题之五]

1.题目:_________牵动我的情思

要求:1.可在横线上填竹叶、枫叶、扇贝、牛奶、母桔、腊梅等,把文题填充完整。

2.情感要真挚感人。

3.字数在600字左右。

[构思点拨]

画月亮,往往用云彩加以衬托;画花朵,往往以绿叶加以扶持,使所画之“月”,所描之“花”更加突出。那么我们就可以以物衬人、以物喻人、睹物思人,让物人交相辉映,物中含情,塑造感人的形象。物牵动人的情思,只因融入了对某人的情感,所以写物的目的是为了托人,所以需精心挑选能体现人物特点或精神风貌的物,以物为线索,串起与物有关的人和事,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文参读]

 

一枚扇贝牵动我的情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周崇典    责任编辑:周崇典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